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

长株潭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机制的做法

日期:2012-12-25
长株潭试验区把土地视为最宝贵的资源,全面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体制机制。主要做法是:
一、从规划上促进节约集约
一是严格指标控制。长沙市规划到2020年人均建设用地、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分别下降至163.11平方米、103.00平方米、239.35平方米、102.21平方米以内,地均GDP增加至8304.63万元/平方米。二是编制项目规划。对每个重大项目进行节地规划设计。长沙黎托片区立足自然特点,采用高铁站场立体组合,地下、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人车分流,农民集中安置,中小学复合利用,公用调入下地等方式,较传统模式节地207.51公顷,节地率13.6%。三是编制村级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多规合一”。宁乡县金州乡关山村通过科学规划,新增耕地128.42公顷,新增耕地率25.99%,减少建设用地26.10公顷。
二、从制度上保障节约集约
针对城镇、农村、工业、公路建设等五类建设用地,长株潭三市确定了严格的容积率、投资强度、建筑密度等控制指标,建设供地准入制度、开发区土地用途管制、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工业用地退出机制等具体措施;建立完整的节约集约用地指标控制体系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办法,制定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标准,对开发区现有建设用地进行评价,每两年一次;其他建设用地分城镇、农村两大块评价。
三、从管理上推进节约集约
坚持存量与增量用地管理并举。在增量用地管理上,控制项目用地规模,对超标准的坚决核减,对不符合供地目录、节约集约用地标准的不予供地。长沙市每年核减不合理用地400公顷左右。在盘活存量土地上,建立城镇和各类开发区存量土地档案,将城市规划区内需要调整使用的存量土地及时依法收回、置换的国有土地纳入政府储备范围,综合采取激励和约束措施,凡新上建设项目,首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凡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工业用地,不再收取调整土地有偿使用费,对城区内“退二进三”的企业和改制、破产企业的划拨用地,通过招拍挂出让方式重新供给;已批的村民安置用地闲置未用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建设标准厂房出租给生产、经营企业使用;出让合同生效或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布之日起一年以上未动工开发建设的,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并责令限期开发建设,闲置两年以上的,依法收回统一储备;对因规划不当等原因造成闲置的土地,按合同剩余年限计算土地价款,退还给土地使用者,由政府收回安排给急需建设的项目。长沙市每年利用存量土地达300公顷以上。
四、从模式上提升节约集约
试验区探索了多种节地模式,比如长沙市的五种模式:一是以新河三角洲为代表的人车竖向分流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节地模式。与原平面设计方案相比,总建设面积由300多万平方米增至近600万平方米,容积率由2.0增至2.8,开发强度提高了40%,相当于节约土地58.62公顷。二是以咸嘉新村为代表的农民多层公寓式安置节地模式。将670亩生活、生产安置用地中的200亩作为生活安置用地,以集体补贴形式兴建多层公寓700多套。余下的470亩作为生产安置用地,由村集体统建统管,所得的土地收入大部分返还安置小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是以隆平高科技园为代表的开发园区高层、多层标准厂房节地模式。园区筹资建设高层厂房,出租给企业使用。园区内的金丹科技创业大厦项目总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节地率达到92.93%。四是以莲花为代表的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新农村建设集约节约用地模式。归并零散地块、平整土地,分片有序推进山田水路林综合整治,新增耕地面积72.02公顷,新增建设用地置换指标114.14公顷,分别占项目建设规模的5.11%和8.09%。五是以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的城市建设中的集约节约用地模式。从2008年起,长沙市改带状绿地为块状绿地,在不降低通行能力的情况下压缩路幅,优化建筑、道路、绿化设计土地空间布局,共节约城市建设用地449亩,等于储备了价值9亿元的土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6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575000

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12325    易地扶贫搬迁咨询电话:023-67575148    虚拟货币“挖矿”投诉举报电话:023-67575292

渝ICP备08000498号-10    网站识别码:5000000043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