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部门动态

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动态信息(2017年8月1—15日)

日期: 2017-08-25
字体:
一、区县改革发展动态
北碚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一是特色农业结构持续优化。着重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花木、林果、生态渔业四大特色效益农业。2017年上半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10.2万亩,产量17.5万吨(含食用菌),产值7亿元(含食用菌);全区果园面积4.26万亩,已上市水果2.1万吨,产值0.4亿元;花木面积6.4万亩,销售总收入2.4亿元;生态渔业4000亩,产值0.3亿元。二是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在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稳产安全的基础上,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精致农业转型,持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实用新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全区发展优质稻2.85万亩(水稻优质率69.9%),扩种优质春糯玉米到0.48万亩(占玉米面积9.3%),优质农产品供给不断增加。缩减畜禽养殖量,现有的生猪存栏、山羊、家禽分别同比减少15%、1.2%、6%,在传统污染型养殖业大幅下降的同时,大力发展蜜蜂养殖等绿色产业,确保农户收入水平稳中有升。三是农旅融合逐步深入。结合我区休闲农业发展和季节特色,向市农委推荐春季精品路线3条,夏季精品路线4条。积极开展休闲农业整体营销,通过“西山坪桃花”“本勋郁金香”“百人自驾”等主题活动,上线新浪重庆进行宣传,在新浪微博阅读量达480.2万人次,通过新媒体、自媒体等多种渠道宣传北碚都市休闲农业良好形象,接待游客人数达36万人次。四是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高。深化“校地合作”,加快推进与西南大学共同打造集复合科技示范、技术培训、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创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博览园——芸香谷建设。加强与中柑所等科研机构合作,推进柑橘育繁推一体化种苗基地建设,做好全国第一批区域性柑橘良繁中心管理。联合西南大学、重庆天佑养殖场积极推广物联网在农业产业的应用。稳步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上半年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金额450万元。
江津区信息“高速路”助农“大提速”。该区重点围绕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等4项服务内容,建成85个益农信息社,搭建起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速路”,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速度。电商进村“土货”变“网货”。通过进村建设益农信息社,与京东、赶街等电商开展合作,促进电商企业服务站下沉到村,初步建立起农村电商流通网络。通过电商平台,富硒茶叶、土鸡蛋、刺梨酒、金银花等70余种优质农产品被销往全国各地,上半年销售额达1.2亿元。资源集聚,富农还便民。益农信息社,村民可通过免费视频电话与农技专家在线交流,可以参加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免费培训,还可以享受到水电气缴费、通信、票务、法律咨询等便民服务。全区试点村社在提供农业政策、技术、市场信息的同时,积极引入电信、邮政、供销、金融、保险、水电等服务资源,既创新了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促进企事业单位拓展农村市场,也大大方便农民生活,进一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机制,特色塑品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今年以来,该区积极发挥益农信息社平台作用,政府主抓产业规划、政策及技术扶持,企业负责产品市场营销策划,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模式,帮助各镇(街)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特”,共同塑造农产品品牌。与此同时,加快实施农产品土货进城,在重庆主城区开设江津富硒农产品线下体验馆,策划开展“行走的土货”农村电商公益活动,推介农村优质新鲜农产品,为江津农产品进城售卖开辟绿色通道。如今,已成功打造出江津花椒、石门青见柑橘、石蟆橄榄、稿子红糖、猫山茶叶、羊儿山土鸡蛋、黄金硒瓜等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
二、重点改革发展动态
我市出台新政促进创业载体发展。日前我市出台《重庆市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促进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留学生创业园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等创业载体可持续发展,支持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留学人员等重点群体创新创业。被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的,《办法》将一次性补助标准由原来的50万元提高至60万元,并新增了绩效奖补、承接公共创业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示范创建激励等4项扶持政策。市人社部门将对每个基地(园区)连续3年开展绩效评估,根据年度评估结果,分别按照优秀30万元、良好20万元、合格10万元的标准,每年给予绩效奖补。如果一个基地(园区)连续3年绩效评估均为优秀,绩效奖补加上一次性补助金,最高可获得150万元的补助。《办法》提高了扶持标准和增加了扶持种类,目的是让创业载体在政策红利的促进下更好更快发展。目前我市已有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109个,预计到2020年,全市拟新培育市级创业载体51个,其中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2个、大学生创业园5个、留学人员创业园10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14个。市人社部门将对这109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进行年度评估,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整改不合格的将面临取消命名的处罚。
全市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县域内就诊率达90%。我市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52.8%,县域内就诊率达90%。县域内实现医联体全覆盖。分级诊疗是一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该项制度,已初步形成首诊在基层、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格局。目前,我市已建成医联体134个,县域内实现100%覆盖,远程诊疗覆盖70%的区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52.8%,分级诊疗下转患者年增长50.4%。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我市在前期推进50个单病种付费的基础上,拟对8个病种收费标准进行调整(降低2个、提高6个),将新增50个单病种付费。开展择期手术术前门诊检查纳入住院报销试点,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5家医疗机构、30个病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将达900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突破口。目前,全市已建立家庭医生团队4790个,城镇、农村签约率分别达13.3%、30.6%。今年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将达900万,城镇人口签约率达20%,农村常住人口签约率达45%,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0%,建卡贫困户、计生特殊家庭签约率达100%。除签约服务外,我市将全面实施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新建乡镇(社区)“中医馆”66个。建成后,9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87%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3%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让群众能就近就医。为每位农村贫困人口发放1张健康卡。 我市将实现每个贫困区县至少有1所二甲公立医院,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标准化卫生室。同时,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要求,我市将对患食管癌、儿童白血病等9种大病的贫困患者进行专项救治;为每位农村贫困人口发放1张健康卡,每年开展1次免费健康体检,实现贫困人口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贫困患者县域内就诊率、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0%,确保因病致贫返贫人员减少50%以上。此外,我市还将探索建立卫生计生违法行为“黑名单”制度。开展第三方评估,强化价格和医疗行为、计生服务等重点工作监管,并公示结果。加强非营利性社会办医财务监管,以及营利性医疗机构盈利率管控,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