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商务部的具体指导下,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并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为突破,市区(县)两级联动,不断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快递配送网络、服务体系,努力探索总结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可行模式。继4月8日商务部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推进会后,我市立即于4月11日召开了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讨会,全市包括8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在内的15个区县商务局负责人,重庆社科院、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院校专家结合本地实践、围绕商业可实现、模式可复制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市商委主任赖蛟出席会议并讲话。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市农村电子商务显露出一些成功做法和典型发展案例。
一、总体发展模式各具特色
(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电子商务。秀山、酉阳、荣昌等区县积极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原有农家店网点资源,进一步叠加服务和增值业务,实现商务、服务、政务的融合发展,加载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需求与供给互联,资源与要素互通,打通农村产品对接大市场的渠道,力促农产品上行,在更加广泛的市场空间里实现工业品下乡进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双向流通”,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行了“3.0版”的升级改造。
(二)外引+内培多点拉动。各区县积极招引阿里巴巴、苏宁云商、京东、中国邮政等多个企业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同时又加大对本土电子商务的扶持培育,大力探索“全国大平台+地方小平台”合作发展模式,让全市农村电子商务既接天线,又踩地气,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构建本地的电商服务体系及物流配送体系,增强农村地区对接广域大市场的能力,拓展发展空间。
(三)自建特色平台主导型。城口县、酉阳县等以县内产品销售龙头统筹整合全县农产品,自建本地特色平台,整合、包装、推广全县农产品,聘请专业运营团队管理并运营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服务业,初步形成“龙头企业+资源整合平台+专业运营服务机构”模式。
二、物流发展模式各出奇招
(一)采用PPP模式国资民资共建物流。我市云阳县采用ppp模式,政府改补助为股权投资,占股份20%,引导社会资本投资80%,政府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农产品上行达到每年300万票,分拨中心正常运行后政府股权转让退出。采用“三定四统”的方式创新共同配送模式,“三定”即定点、定时、定线,“四统”即运价统一、服务费统一、配送统一、政府补贴标准统一。
(二)本土线下实体店+快递配送统筹物流。秀山县成立国内首家专业农电商快递企业—云智速递投入使用,并以“武陵生活馆”实体店为基点,采取“1+T”和“T+1”模式,实现快递包裹从县到村,从村到县1天内送达,实行快递“首重”3元全国包邮。同时在周边4个区县建成物流分发中心站(点),实现秀山周边17个区县当日送达。
(三)引入第三方公司整合物流。我市酉阳县通过多次协调筹措,县内中通、汇通、韵达、申通等18家快递公司依托第三方配送公司,建成城乡共同配送体系,施行电商快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网点等制度,实行农村快递一车一天一线,县城快递定人定时定点。
三、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各显神通
(一)买卖双佣金返点模式。我市渝北区选择了本地电商企业奇易网公司作为运营商,推动本地农产品批量上行苏宁云商平台及完成市内物流配送,由苏宁云商作为平台商,完成本地特色农产品在线上的全国推广与配送。在商业模式上,苏宁云商对奇易网所销售的苏宁产品给予佣金返点,奇易网对通过苏宁云商所销售的本地农产品给予苏宁云商佣金返点,实现了双方共赢。
(二)依托各类平台打造爆款。在今年淘宝开展的春耕节活动中,我市吉宝、神驰等农机企业首次触网,吉宝牌农用汽油水泵作为“全国火爆产品”被推出,共售出农机700余台共计150万,达平日线上销量的10倍。梁平县扶持本土电商企业天农八部,2015年网上营销梁平柚4800余吨,5000余万元。合川的柠檬通过邮政集团的邮乐购网上平台,销量快速增长。
(三)统一打造网销农产品产业链。云阳县委托浙江大学研究推出“天生云阳”区域公共品牌,依托公共品牌对“三品一标”进行电商化改造,对分布在田间、地头、山上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山货变网货”打造,建立农产品电商“公共产品库”,已完成25个农产品形象包装,产品库达到了52种。县政府县长为品牌“背书”,郑重承诺“天生云阳,不卖假货”。忠县由本土电商公司建设“忠味堂”品牌网货加工厂,收集整理忠县农特产品,进行了电子商务改造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将本地及周边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加工成网货,统一品牌在网上销售。
(四)发展C2B逆向定制农业。巫溪县采用电商平台挖掘用户需求,以销定产,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形成了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供应链体系,主要采用农户分户散养的方式,要求农民按订单计划喂养粮食猪、土鸡、土鸭等。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通过植入的电子芯片溯源,消费者和政府监管部门能详细了解产品成长时间、养殖情况、屠宰物流等信息,保证粮食肉禽原生态,计划扶贫1000户。城口围绕“土猪众筹·电商扶贫”主题,开展认养城口土猪、代熏腊肉活动,将农家土猪线上交易,线上销售土猪140多头,销售额42万元,帮助该村53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四、电商创业各尽所能
从全市筛选出1240名农村电商带头人,并与团市委、市妇联共同举办“重庆市千名农村电子商务带头人培训班”,后续示范带头作用反响良好。村官、返乡青年、残疾人等各类电商创业主体较为活跃,且充分利用淘宝、微信、APP等方式开展电子商务,成效明显。荣昌区村官张雪创立了“在村头”电商孵化平台APP,带动更多大学生村官和农民参与创业,促进荣昌农产品远销,一年来为农户实现销售收入280万元(贫困户120万元),与450户农户签订了购销协议(贫困户117户)。酉阳县返乡青年冉思葆经营“土家工艺” 淘宝网店的扫帚每天要卖1万多元。石柱县建立了电商助残脱贫信息库,针对残疾人、留守妇女等弱势群体,开展上门培训服务,通过互联网销售兰花、自制笛子等,月收入少则几千元,多则达2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