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173号提案的复函
元少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社区嵌入式便民服务生态圈建设的建议》(第0173号)收悉。经与市民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是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更好承载人民美好生活的重大政策,是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惠及全民、走近群众身边,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措施。202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下基层进社区进行了全面部署。
2020年以来,重庆市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城市体检、城市更新等相关工作开展社区建设,聚焦“便民、为民、安民”和“一老一小”,以“15分钟生活圈”建设为着力点,社区公共服务短板补齐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市已有491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覆盖率25%,5个社区入选了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养老服务方面。全市共有养老服务设施6000余个、床位23万余张,已建成助餐服务设施1255个,老年食堂742个、老年助餐点513个。托育照护方面。全市共有托育机构2290个,实有托位107234个,每千人口托位数3.34个。家政便民方面。全市共有家政服务市场主体8082家,家政社区网点数量2806个,“领跑者”城市社区家政服务网点服务能力覆盖率100%。健康服务方面。全市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1163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38个。体育健身方面。全市共有体育场地约14.53万个,体育场地面积7291.3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7平方米。文化休闲方面。全市共有对市民免费开放的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31个,年累计服务群众899万余人。推出24小时城市书屋130个,实现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及2000多个公共图书借阅点“通借通还”。儿童游憩方面。推动城市践行“儿童友好”理念,渝中区、璧山区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您提出的关于社区嵌入式便民服务生态圈建设的建议,我们将作为我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作重要参考予以吸纳。
一、关于坚持党建统领,规划问需于民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嵌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延伸覆盖社区,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一是推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坚持以党建统领为基础,以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强化“党建引领+市场运作”模式,不断完善社区、业委会、物业企业、运营单位等多方协同运转机制。鼓励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的运营管理架构。建设阶段充分发挥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简称“三师”)沟通桥梁作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和诉求,协助居民群众有效参与社区服务建设活动。加强专职社工队伍建设,夯实社区工作力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二是科学合理规划服务设施。坚持以群众公共需要为根本,充分听取居民需求,按照可拓展、可转换、能兼容要求科学配置服务功能。原则上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服务功能不少于3项,其中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儿童托管、社区助餐服务功能不少于2项。暂不具备集中建设条件的社区,聚焦“一老一小”群体,优先配置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儿童托管、社区助餐等群众普遍急需紧缺的服务不少于2项,可酌情辅助配置其他适宜的服务功能。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健全完善党建统领体系。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引导各类资源向基层聚集。落实基层党建统领社区工作规范指引,以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党建统领,注重五社联动,不断完善党领导下的社区、网格、运营单位等多方协同机制,为社区基层治理赋能,夯实社区工作力量。
二是持续保障基本优质普惠服务。进一步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从群众需求出发,从最急需紧缺的服务做起。按照精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原则,优先和重点保障“一老一小”服务设施,确保便捷可及、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逐步补齐其他服务。
二、关于盘活存量空间,社会协同嵌入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方案》部署,要将盘活利用社区存量资源、拓展空间场所作为工程实施攻坚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场地攻坚行动,按照“四个一批”的思路,宜建则建、宜改则改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一是挖掘盘活社区存量空间。按照“补改一批、转型一批、划转一批、配建一批”原则,推动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场地空间拓展攻坚行动。充分挖掘和利用老旧社区、既有社区存量资源,改造其他公共设施,腾退非必要、不合理功能,引导社区周边社会闲置资源出租转让,加快城市空置低效的园区、楼宇、商业、土地等转型再利用。新建社区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原则,加强配套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二是积极探索社会协同嵌入。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规范化设计,按照运营前置的要求,项目规划设计阶段,服务运营商参与共商共谋,合理确定建设体量、结构形态、技术应用和运营策略。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做强产业主体,推进链条化、多业态发展。鼓励社会企业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建设运营,市场化择优引入综合集成的服务运营商和专业服务运营商。鼓励有条件的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优化供给结构,向养老、托幼、助残、家政、文化、健康等领域延伸,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满足居民多样化和多层次生活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资源整合集约建设力度。进一步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改建和新建相结合,坚持功能可拓展、空间可转换、标准能兼容等要求,加快社区服务设施集约建设。坚持量力而行、集约发展,根据不同区域功能、不同社区实际,科学配置功能场景,统筹存量改造与增量建设,最大化高效利用资源,努力实现“小投入、小动作、大变化”。
二是继续增加高质量社区服务供给。搭建服务供需对接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依托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支持社区服务设施运营品牌商品化、连锁化、规模化,在社区嵌入式服务相关培训、示范方面发挥更好作用。丰富服务场景,推动上下贯通、线上线下相融合,优化居民服务体验。
三、关于激活各类资源,实现长效嵌入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方案》部署,要坚持专业化运营、普惠化服务、市场化竞争原则,探索多样化建设运营模式,实现社区嵌入式服务可持续发展。
一是结合实际拓展运营模式。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建设运营,健全委托专业机构运营与自主运营并行、商业服务与公益服务结合、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的建设运营模式。探索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营—移交、改建—运营—移交等模式,向服务运营主体提供低成本的场地空间和存量资产,服务运营主体根据服务成本、合理利润等提供价格普惠的社区服务以及其他公益性服务,鼓励拓展社区“产业链”,合理发展高频生活服务。
二是建立健全建设运营机制。制定《重庆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建立运营持续、管理闭环的长效机制。探索闲置国有资产管理权移交社区使用、经营权委托专业机构的管理运营机制,构建“街道—社区—小区”服务体系,形成“城镇生活圈中心(含街道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含社区家园)—小区服务中心”三级服务载体。鼓励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与其他民生工程项目“肥瘦搭配”建设运营。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激活各类资源。继续坚持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原则,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提高运营主体的资金平衡,鼓励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支持其他行业发挥自身优势,跨界提供普惠政策。继续结合盘活国有闲置资产,免费或低价提供场地空间给社区,吸引社会组织、志愿者、慈善机构等资源多方参与,分摊运营成本,推动优质普惠服务下沉。
二是完善运营机制。加快制定《重庆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建立评估督导机制,坚持滚动推进嵌入式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强化对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运营绩效评估,加强项目建设运营的跟踪调度。
四、关于搞活社区文化,居民自行嵌入
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社区文化营造,宏观层面上,文化营造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区服务的均衡发展,也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从微观社区服务效能上,文化营造有利于激发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好社区文化设施。支持社区在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中,做好文化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打造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让居民在参与和互动中感受、传承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是发展社区文化亮点。鼓励各社区深挖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资源,结合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让文化融入居民生活。鼓励社区内外文化资源整合,积极推动与企业、学校、非盈利组织等合作,共同举办文化活动,打造社区文化品牌。
此复函已经我委高健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5月9日
联 系 人:陈斌
联系电话:67575854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