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 提案公开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0640号提案的函

日期: 2020-11-27
字体:

陈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万州、开州、云阳打造成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核心区的建议》(第0640号)收悉。我委会同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健康委联合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今年4月15日,市委召开五届八次全会,出台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立足“四个优势”发挥“三个作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提出着力做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强化在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山地特色城镇化发展、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上的示范作用,加快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一步,我委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支持万州、开州、云阳发展。

一、关于发展规划。当前,市委、市政府正研究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制的实施意见》,并就渝东北三峡库区拟出台《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建设方案》,着力支持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建设,优化生态功能区、农业主产区和城市化地区主体功能布局,探索世界级大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着力提升万州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支持万州建设三峡库区经济中心。推动渝东北区县城提升品质,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推动“万开云”板块加快建成三峡城市核心区、绿色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三峡旅游集散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市级层面将建立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协调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包片联席的市领导担任召集人,联席会议下设联络组,负责本区域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市级有关部门加强市级统筹和指导服务。并不断完善财税、投融资、创新产业协同、要素供给保障、人力资源配置等机制。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商登记、税务登记、政府采购等改革创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二、关于交通建设。目前,该片区已建成渝万高铁、宜万铁路、达万铁路、G5012恩广高速、G69银百高速、G42沪蓉高速等对外通道,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下一步,市里将贯彻落实全市“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全力支持万州、开州、云阳交通建设。一是铁路方面。加快推进郑万高铁建设,加快推进渝万高铁、沿江高铁、渝西高铁、成南达万高铁、万州经忠县至黔江等高铁前期工作。加强达万利铁路扩能,沿江货运铁路方案论证,规划研究万达开城际铁路环线货运铁路。二是高速方面。加快开州至城口、巫溪至云阳至开州、江口至龙缸等高速项目建设,构建南北纵向快速通道。积极推进开州至梁平、万州至达州等高速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构建区域互联互通高速路网。三是机场方面。充分发挥万州、梁平、巫山机场作用,研究论证万州机场升级为4E级干线机场,加快推进开州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强机场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水运之间的高效衔接。四是港口方面。争取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提升长江支流小江航道通行能力,扩建开州港。推进港口物流资源跨区域重组整合与联合经营,推进港口与沿江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疏港通道建设,拓展公共仓储、共同配送、冷链物流、绿色物流等业态和服务效能。推动万州港与果园港、涪陵港等分工协作、联动发展,共同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物流枢纽。

三、关于产业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基本发展导向,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一是发展生态文旅和大健康产业。支持长江三峡沿线万州天生城、云阳张飞庙等著名景区文化挖掘、功能拓展、设施配套、服务升级。强化旅游宣传营销,统一“大三峡”旅游宣传片、LOGO、标识、标牌等,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三峡旅游产品品牌。以旅游休闲、健康疗养、文化民俗等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二是做强“三峡制造”绿色工业体系。引导三区县、园区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能源装备、汽车、摩托车、电子及零部件配套产业,以绿色食品、药材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以生态塑料、钟表、眼镜、文体美工用品、小家电、纺织服装为主的特色轻工产业。推进各类工业园区整合优化、功能提升和制度创新,改造提升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绿色示范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支持开州浦里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产业基础条件较好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区县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三是做强“三峡农家”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以万州、开州、云阳等为重点,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牛、羊、兔、生猪、山地鸡等牲畜养殖基地,稳定成熟大宗中药材规模。支持在万州布局“一带一路”进口粮油、肉类、水产等储备基地,支持开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大公用品牌培育力度,支持有关区县打好“三峡牌”。鼓励商贸企业积极利用APP、网络直播带货等开展业务,提升企业网络营销能力。

四、关于公共服务。聚焦扩大覆盖面、提高供给质量,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领域短板,努力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家有关爱。一是职业教育方面。支持万州高校达标扩容提档建设,支持三峡学院更名大学,支持万州技师学院纳入高校序列,积极支持三峡医专、幼儿师专等在万高校高质量发展。支持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合作开展贯通培养试点,与市内特别是邻地区高校合办产业学院。支持重庆数字产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支持在开州、云阳增设技工院校。同时,市教委将积极指导和支持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与市内各高校共建产教融合、特色鲜明的二级学院或产业学院,推动高等教育资源服务区域经济。积极协调市内各高校加大与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三地的合作力度,为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三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医疗卫生方面。重点支持一批区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以及妇幼保健院综合能力提升创建三级医院,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推进医共体类行政管理、医疗业务、信息系统等统一运作。规划设立西部医学中心渝东北副中心、建设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在万州建设三峡库区综合应急救援中心。三是创业就业方面。支持发展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举办特色化“双创”活动,吸纳各类创新创业人才。鼓励申报创新创业示范团队,向重点产业选派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和集成示范,助力其生态产业化、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在高技能人才项目、表彰和技能人才培训、技能等级多元化评价等方面,对渝东北片区给予支持和倾斜,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五、关于生态环保。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把渝东北三峡库区生态保护放在突出地位,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成立长江生态保护修复(重庆)万州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对万州区全域水环境提升提供全程技术支撑服务,组织中国环科院对澎溪河藻类水华形成机理开展深入研究。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加大渝东北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结合“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格局部署,高水平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持续改善渝东北三峡库区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产业生态化等细化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发展扶持措施,统筹推进“三水共治”,加快补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二是加强渝东北三峡库区水环境自动监测和水质预警平台建设,落实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机制,深化澎溪河等流域协同治理。指导相关区县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共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持续加强区域环境治理联防联控,深化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妥善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此建议复函已呈我委董建国主任审签,衷心感谢您对我委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5月20日

邮政编码:401121

联系电话:67575080

联 系 人:冯建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