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022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黄春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重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建议》(第1022号)收悉,经与市委网信办、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商务委、市大数据发展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动数码科技研制与革新,加速培育专业技术人员
工作进展:一是推动数字技术创新。我市将数智科技纳入全市“416”科技创新布局,组织实施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核心软件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近年来,支持重大研发项目63项、市级经费超7.7亿元,带动研发投入超60亿元。全市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24.5%,开展研发活动企业占比37.9%,沿链部署创新平台125个,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66项。“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持续深化,累计转化高价值专利752项、孵化“硬科技”企业57家。国测时栅超高精度直线及圆时栅开辟全球先河、精度全球领先,硅光集成PDK、微晶纳米电子玻璃、EVOH光学薄膜等填补国内空白。二是壮大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引导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新增数字经济发展急需专业,全市高校数字经济相关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采取“高端培训机构教学+企业实习实训”等模式,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共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累计支持高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建设数字经济相关现代产业学院6个,重庆市职业院校实训基地项目、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7个。依托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2024年开展数字技能培训8.7万人次。实施全球顶尖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近年来引进海外数智科技领域顶尖人才11人、高层次人才超50人。完善数字经济相关职业资格制度,开展数字领域卓越工程师能力评价,推动数字技术工程师国际互认,近三年培育数字领域新职业人才2.1万人。出台支持数字技术工程师创新发展23条配套措施,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人才可享受购房或安家补贴并纳入新重庆人才服务卡服务范围。
下一步,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组织实施相关重大(重点)科技专项,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政府侧、产业侧、社会侧、企业侧“四侧”协同,着力提升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完善数字经济人才专项政策,持续壮大高素质数字经济人才队伍。
二、关于提高数字经济平台基础建设和支撑体系完善
工作进展:一是完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结合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软件及信息服务、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AI及机器人、卫星互联网等数字经济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制定相关细分领域的专项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依托西洽会、智博会、空天信息大会、中国工业软件大会等展会平台,以及半导体行业协会、软件行业协会等协会平台,促进数字经济产业交流对接。二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市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提升至34个,产业园区100%实现5G、千兆光纤网络全覆盖,行政村5G通达率100%。下一代互联网部署应用水平连续4年居全国前列,全市IPv6用户占比92.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点网站IPv6支持度居全国第2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累计标识注册量超368亿个,服务西部10个省市。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建成本地算力超6000P、其中智算算力超3000P,上线运营国家(西部)算力调度平台,打通周边省市算力资源,实现算力调度与纳管,提升算力供需匹配度。
下一步,将结合我市实际,围绕人工智能、智能终端、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服务等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加大企业培育和靶向招商力度,针对性加强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薄弱环节。谋划和开放应用场景,培育数字经济市场主体。搭建更多平台,促进数字经济信息交流、技术及商业合作。统筹信息网络、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疆算入渝”,推进各类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关于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及加强网络空间经济合作
工作进展:一是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我市与6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18个国家在重庆建立研发平台,推进数字经济、网络空间等领域科技合作。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重庆大学牵头的“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成员拓展到11个国家的19所高校。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助力44家企业在国际物流、智能制造、软件开发、金融服务等应用场景中开展国际合作,中新企业合作一站式云服务平台及国际路演产业转化中心促成300家中新企业、3000多人次跨国线上交流。二是强化信息安全风险防范。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相关工作制度,完善数据中心灾备体系。每年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推广使用信息安全新产品、新技术,举办两届“古剑山”全国大学生网络攻防大赛。围绕打造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地区),布局建设6个市级重点网络安全产业园和一批科研平台,7所高校开设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全市集聚网络安全及相关企业400余家,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280亿元。
下一步,将紧盯数字经济行业前沿动态,加强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加强对国际数字经贸规则及监管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中新跨境数据流动机制,推动在渝开展中新数字贸易合作试点。健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有关制度措施,压实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主体责任,筑牢安全防线。
四、关于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推动与实体经济融合
工作进展:一是加快数字重庆基本能力建设。建成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实现公共数据编目16.9万类;建成全国首个“一体建设、三级贯通”的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汇集1362万个城市物联感知设备和4936个城市体征指标,形成“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的城市治理闭环体系;打造“渝快政”“渝快办”平台,分别作为全市政务人员办公和企业群众办事的总入口,截至2025年4月,上线政务应用321个、便民惠企服务993项,市级核心业务部门的核心业务数字化率超80%。重庆“一表通”智能报表应用压减全市70%以上的报表数量、时间、人员,并向全国推广。推出85件“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接入居民社保缴费办理等200多个便民服务事项,平均减环节72%、减跑动90%。二是持续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出台《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首批纳入数字重庆建设体系应用清单》《非公企业首批重点关注应用清单》《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制造业领域建成1096个数字化车间、183个智能工厂,生产效率提升58.5%、运营成本降低23.9%、产品不良率下降41.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化”融合发展指数63.2、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4.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6.2%,均居西部第一。农业领域建成生猪产业大脑,纳入超15万个相关市场主体,打通生产、监管、消费、服务4类场景和全产业链,提升了生猪养殖效率,增强了猪肉食品安全;推动“直播+电商”助农,49个项目和个人获商务部农村电商典型案例认定,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增长16.29%。启动电商等产业大脑建设,推进编制“未来市场”及细分业态建设指南,上线生活必需品保供、外贸“订单+清单”预警管理、渝悦·数智家政等创新应用。
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数字重庆建设,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以数字赋能体系化推动各级各部门基本能力全面提升、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全面跃升。完善实数融合体制机制,激活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以场景牵引数字技术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贯通融合“四侧”“四链”资源要素,促进实体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五、关于创立和发展数字产业聚集区,推动数字经济改革
工作进展:一是持续打造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聚链成群,笔电产量连续11年稳居全球第一,智能手机产量全国排名第四,功率半导体产能全国前三,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全国第七。加速新兴产业聚能起势,入选首批国家工业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全国首批应用试点、L3智能驾驶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发布全国首个城市运行和治理大模型,区块链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梯队。二是持续完善数字经济跨部门协调机制。建立发展改革部门统筹、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的数字经济跨部门协调机制。市委网信办牵头建立区块链发展管理协调机制,制定《数字重庆区块链建设应用专项工作方案》,构建“1+4+N”区块链发展框架体系,更好推进航运贸易数字化、物流数据开放互联等试点工作,加快国家区块链网络重庆枢纽节点建设。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牵头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在零售商超、民生服务、政务服务、交通出行、代发工资和助农惠农等众多领域成功落地;4家市级银行通过央行数字货币桥打通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渠道,办理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近4亿元。
下一步,将通过政策引导和多元化市场机制,巩固发展智能终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软件信息等数字产业,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数据产业、数字内容、工业设计等新兴产业,培育平台类企业,不断壮大数字产业集群。迭代升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打造一批软件产业集聚区。
六、关于提高政策的指导性和计划性,加强数字经济的推广与普及
工作进展: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编制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打造千亿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支撑“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7%。二是加强氛围营造。依托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联合会、数字经济学会等,定期发布数字经济产业动态、政策解读、学术研究等信息。每年举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开展数字场景体验、数字人才培育、数字生活扶助、数字资源共享、数字产品更新等主题活动,通过进广场、进社区、进学校、进基地、进赛场、进网络,提升参与度、体验感、覆盖面和影响力。
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工作衔接,深入谋划数字经济“十五五”发展的具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等。指导区县、园区、企业策划数字经济重大项目,积极争取中央有关资金支持。探索设立软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投资优质软件企业。加强数字经济宣传和科普,持续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高健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7月9日
联系人:瞿澧阳
联系电话:023—67576455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