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300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董莉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重庆经开区绿色转型发展的建议》(第0300号)收悉。经与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委、市统计局、南岸区政府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关于统筹制定重庆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等工作建议、指导重庆经开区建立绿色项目收集储备机制等工作建议、支持重庆经开区搭建世界级汽车电子合作研发平台等工作建议、指导重庆经开区开展“碳惠通”应用试点等工作建议均已采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统筹制定重庆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等工作建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工作,全市上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着力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十四五”以来,我市以年均2.4%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5.6%的经济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20年的28%提升至34.6%;新能源装机规模占电力总装机规模比重从2020年的6.3%提升至15.5%。2025年2月5日,市委常委会会议听取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工作汇报,目前我委正按照市委工作部署研究起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围绕空间格局、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五大领域和资源节约、绿色消费、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十项行动计划,同时提出不断健全完善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下一步,我委将对标对表国家工作部署,加快印发实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深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等重点领域绿色转型,着力抓好循环经济、全民参与、科技创新等关键环节任务落实,加快完善绿色转型财税政策、绿色转型金融工具和碳排放管理工作机制等绿色转型支持政策。加强与重庆经开区的交流沟通,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支持指导重庆经开区绿色转型发展。
二、关于指导重庆经开区建立绿色项目收集储备机制等工作建议
近年来,我委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项目储备培育机制,构建了重庆市绿色项目(企业)库、重庆市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库(2025—2027年)等项目库,以重点项目为载体推动重大战略落实。过程中,我们积极指导重庆经开区以“3+2”产业为依托,围绕汽车产业、能源、交通、碳管理领域梳理形成绿色低碳产业园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并纳入国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2024—2025年备选项目规划,积极争取世行贷款支持。下一步,我委将加强统筹协调,指导重庆经开区加强对节能降碳项目的规划、用地、用房、用能、用水等要素保障,进一步向企业宣贯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绿色金融等政策,支持重庆经开区节能降碳项目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两新”“两重”等政策资金以及世行等国外金融机构贷款,服务企业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为节能降碳项目落地提供支撑。
三、支持重庆经开区搭建世界级汽车电子合作研发平台等工作建议
近年来,我委会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重庆经开区汽车电子合作研发平台建设,通过开展市区联动共同招引汽车电子、智能网联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在2024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大会期间支持重庆经开区积极对接10余家本地整车市外供应链企业,积极争取相关产业链条在重庆经开区布局建设。同时,近年来我市积极建立健全“渝车出海”机制,不断完善二手车出口部门联系机制,形成了企业注册申报“商务部统一业务平台”全流程工作指引,帮助企业完善企业申报和出口许可证申领等工作,2024年全市累计出口二手车9758辆,出口额约2.2亿美元。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继续大力支持重庆经开区开展汽车电子产业招商,鼓励重庆经开区集诚汽车电子、盟讯电子等头部企业打造特色汽车电子集团,培育一批“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积极推荐汽车电子企业落户重庆经开区,推动形成以汽车电子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布局,助力全市打造汽车产业生态。同时,继续推进“渝车出海”,及时出台《重点二手车经销企业培育壮大奖补政策实施方案》等四大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结合重庆经开区产业布局,加快推进重庆经开区布局二手车出口相关产业,定期对万友致诚、鑫凯道等二手车出口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帮助企业完善境外售后维修保障体系,建立完整的二手车出口链条,逐步形成在国内国际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二手车,提升重庆经开区“渝车出海”产业规模。
四、四、关于指导重庆经开区开展“碳惠通”应用试点等工作建议
近年来,我委会同有关单位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互联网+”创新实践,打造了全国首个集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功能为一体重庆“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印发了《重庆市“碳惠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办法(试行)》(渝环规〔2024〕7号)、《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已建设联通了渝快办、重庆公交等15个应用场景,累计注册用户突破210万、核发的自愿减排量共200万吨,引导居民绿色低碳消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重庆经开区上线“碳惠通”应用场景,为市民全方位的低碳生活提供服务,构建碳普惠生态闭环。加快研究制定《重庆市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引导商场和电商平台主动展示商品碳标识,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碳足迹较低的产品,加快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形成。
此答复函已经高健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5月1日
联 系 人:杨于镭
联系电话:67575186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