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720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尤长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速推进渝西片区氢能产业发展的建议》(第0720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能源局、市交通运输委、市经济信息委共同研究办理,全部事项已经采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产业规划与集群建设事项
“十四五”以来,我市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制定了《重庆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等,2023年底完成了规划中期评估,2024年底又启动了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研究,不断适应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持续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大力打造“成渝氢走廊”“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多次赴国家有关部委进行专题汇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条,累计已上市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商用车车型26款,在市内推广407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车型涵盖公交车、物流车、搅拌车、观光车、环卫车等。
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氢能产业布局,充分结合渝西地区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动“成渝氢走廊”建设。围绕制氢、储氢、运氢、加氢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谋划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同步搭建招商平台、举办招商推介会,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加快在渝西地区落地。
二、关于完善政策扶持事项
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了《重庆市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措施(2021—2023年)》《关于印发重庆市促进汽车产业平稳增长政策措施的通知》《重庆市2024年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措施》《迭代优化“技改专项贷”二十条政策措施(2024—2027年)》等政策文件,在加氢站建设、加氢站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通行便利、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并通过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市科技发展专项等,鼓励技术创新、场景应用、支持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等,同时加强市区联动,通过规范的转移支付支持,引导相关区县加大对氢能相关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2021年起,在我市中心城区实施的桥隧错峰通行管理措施中,新能源汽车不纳入限行范围,不受桥隧错峰通行限制,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好评。
下一步,将加快完成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工作,为高质量推动成渝氢走廊建设和氢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参考。继续争取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创建工作,力争纳入国家试点示范范围,享受国家层面政策支持。持续加强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支持政策,争取继续给予加氢站建设、加氢站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等奖励补贴,支持商业模式探索创新,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
三、关于拓展市场应用与基础设施建设事项
我市积极拓展氢能交通运输应用场景,已在市内推广407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车型涵盖公交车、物流车、搅拌车、观光车、环卫车等。西南地区最大供氢中心已在长寿投入运行,形成3000方/小时(约6500千克/天)的氢气提纯、供应能力。累计已建成加氢站12座,另有巴南龙洲湾、九龙坡西彭、大足高升停车区等3座加氢站已开工建设,预计上半年建成投运,綦江赶水停车区加氢站已建成即将投运。同时,在万州、巴南、荣昌等地已完成6座综合能源站增设供氢功能的选址确认。
下一步,将立足成渝氢走廊建设,支持渝西地区氢能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县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地域特点,以高速公路城际物流为干线,以城市配送、公交、环卫、港口运输为支点,进一步加速拓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持续完善商业化运营模式,支持渝西地区的相关企业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助力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市场渗透率提升,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强化制储加运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支持氢能企业、行业协会、投资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建设一批优质基础设施,逐步提升渝西地区氢能供给能力。支持渝西片区积极开展绿氢、工业副产氢在化工、冶金、综合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大力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
此答复函已经高健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4月30日
联 系 人:李向宇
联系电话:67575793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