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 建议公开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37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 2025-05-12
字体:

彭水代表团: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联动发展的建议》(第0037号)收悉。我委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旅游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渝东南地处武陵山腹地,辖黔江、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两区四县”,区域面积1.99万平方公里、占全市24.1%,户籍人口 371万人、占全市10.9%,是我市大农村、大山区集中片区,是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短板区域、潜力区域。推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联动发展,将有助于渝东南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构建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该建议对我们进一步厘清区域协调发展思路、找准路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吸纳。

一、关于推动渝东南经济发展互融互促

2021年1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实施《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构建“一心、一堡、四节点”的发展格局,即黔江建设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秀山发挥渝东南桥头堡城市作用,彭水、武隆、石柱、酉阳四个节点城市建设特色化发展区县城。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产业政策的指导和扶持下,渝东南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向好态势持续巩固,高质量发展质效稳步提升。2024年,渝东南地区生产总值达2021亿元、同比增长5.4%,经济总量占全市的6.3%。下一步,我委将配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筹备召开渝东南片区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晰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联动发展的方向路径。同时,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统筹资金、用地等资源要素布局,推动渝东南各区县在农业、工业、文旅等方面实现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

二、关于推动渝东南文旅融合互惠互享

“十四五”期间,编制出台《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大武陵”旅游发展升级版实施方案》《重庆渝东南武陵山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对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作出顶层设计;成立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建成武陵山智慧文旅大数据平台,助推武陵山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2024年7月,市政府批复彭水等渝东南各区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强化“文旅+”,统筹布局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生态康养等功能,着力打造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下一步,我们将支持渝东南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完善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联盟发展机制,联动恩施、张家界、铜仁等打造精品景区方阵。支持彭水联动武隆、黔江、酉阳共建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升级打造多彩风情武陵山高品质文化旅游景观带。

三、关于推动渝东南交通设施互联互通

《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明确,加快补齐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南城镇群高铁联系短板,实现渝东南高铁“零突破”,推动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南城镇群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近年来,渝东南交通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搭建完成“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渝湘复线高速彭水至酉阳段建成通车,武陵山、仙女山两个4C级支线机场投入使用,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即将建成投用。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渝厦高铁建设,确保今年“6.30”通车。开工万黔高铁、安恩黔铁路,加快推进黔遵昭铁路前期工作,研究论证黔张常高铁、黔利万等铁路。加快建设石彭务等高速公路,推进G319、G353等国道改造升级,持续提升渝东南区县之间及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四、关于推动渝东南招商引资互利互赢

去年全市机构改革后,由市经济信息委统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并负责制造业招商,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分别负责战新产业、服务业招商。去年以来,我委与市经济信息委、市商务委加强工作衔接,协同优化招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招商统计、评价、通报等机制,构建战新产业市区联动招商工作机制。下一步,我委将会同市经济信息委、市商务委持续做好招商引资政策和项目提级报备,引导各区县科学、精准、透明、合规招商。同时围绕低空经济、氢能产业、数字经济等领域谋划应用场景,适时发布场景机会清单、能力清单和需求清单,引导企业到渝东南投资兴业,助推渝东南地区高质量发展。

此答复函已经高健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4月29日        

联 系 人:王冬亮

联系电话:67575077

邮政编码:4011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