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价格信息>价格服务 > 监测动态

2002年重庆市价格变动情况分析及2003年价格变动趋势预测

日期: 2003-02-12
字体:
一、今年以来重庆市场物价变动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我市呈现出经济增长与价格平稳并存的格局。一方面,我市总体经济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全市GDP共实现1971.1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995.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57.7亿元,同比增长26.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63.05亿元,同比增长9.1%, 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8.04元,同比增长13.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360.24元,同比增长11.1%,消费倾向也发生了变化,服务性消费支出占 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有所上升。 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市场价格水平却呈现出平稳下落的态势。全年累计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除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居住上升外,其余均为下降,其中,食品下降1.3%,烟酒及用品下降1.6%,衣着下降6.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下降3.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4.4%,交通和通讯下降 0.6%。从各月价格的动态变动来看,从今年4月开始,我市居民消费价格转为负增长,除7月份与上年同期持平外,各月价格指数均为负数。具体说来,今年我市市场价格变动 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农产品价格波动明显,升降不一。今年以来,我市食品价格同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但从各月价格变动来看,第一季度却增长了0.4%,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均呈下降 态势,第四季度上升了0.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我市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等主要农产品均呈上升态势,同比分别上升了3.0、3.8、4.2个百分点,而油脂、水产品、菜下 降趋势明显,同比分别下降了0.7、2.2、12.1个百分点。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升降不一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品质得到优化,质量有所提高;二是 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有所增大;三是部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增大了农产品的生产投入,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四是去年蔬菜价格持续上扬刺激 了农民的种菜积极性,而农业结构调整又扩大了经济作物和蔬菜的播种面积,蔬菜产量大幅增加,再加上外来菜源的增加进一步丰富了本地市场,市场供应大增,促使其价格 明显下降。 2.主要工业消费品持续下降。今年以来,我市主要工业消费品仍然呈现出下降趋势,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中的耐用消费品、烟酒及用品等价格仍然保 持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与去年同期相比,衣着下降了6.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下降了3.2%,烟酒及用品下降了1.6%。其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拉动了成本下降,市场 供大于求,市场竞争加剧,商家促销活动不断,进一步拉动了市场价格的下滑。 3.服务类价格及居住一直在高位运行,但涨幅下降。今年以来,我市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5.7%,涨幅有缩小的趋势。其中,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中属于政府定价的药品 价格下降明显,而医疗服务价格却有所上升。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了5.5%和4.1%,成为支撑整个居民消费价格保持 平稳的主要力量,但涨幅明显趋缓,其中教育增长了11.8%其主要原因是去年政策性调价的滞后影响,旅游及外出下降了1.6个百分点,这反映了市民对赶集式的旅游消费方式热 情有所降低,同时,今年以来,我市先后调整了油料、自来水、天然气等价格,再加上公有住房租金上涨,直接拉动了居住价格的上涨。 二、导致经济增长市场价格走低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的来看,当前的市场价格平稳,略有下降,而且价格下降并没有伴随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和货币、信贷、投资规模的萎缩。同时,价格走低的不少因素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作用是积极的,对于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也有积极意义,从长期看有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和运行质量的提高。 影响当前市场价格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环境变化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也有一些长期性、趋势性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供给方面的制约,也有需求方面不足的影 响,同时与经济发展阶段、运行机制等也有直接的关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在因素的冲击。一是加入WTO后,平均关税税率的普遍下调和进口配额增加对国内市场价格的打压作用。按照入世协议,今年我国关税总体水平由上年的15.3%降到12%, 平均下降了21.6%;涉及商品税目5300多个,降税涉及面达73%。由于关税的较大幅度下调,带动了进口商品价格的普遍下降和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走低。二是国外通货紧缩因素 输入的影响。尽管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出好转的迹象,但基础不牢,不排除再次出现衰退的可能。特别是日元的持续较大幅度贬值、美国大公司假账丑闻不断以及日美股指的 接连大幅下挫,在相当程度上动摇了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反映在国际市场上,一些初级产品继续呈现出需求不旺、价格持续下降的格局。 2.政策性调价因素的减弱。近几年来,政府为了调整价格结构,理顺价格关系,调高了部分公益性、公用性产品的价格,居住、服务项目价格的持续上扬是支撑前些年市场 价格上涨率处于较快区间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加快了电力、交通、通信等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步伐,打破垄断局面,引入竞争机制;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市场经济秩序的 整顿力度,通过举行价格听证会等方式,规范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定价行为,采取有力措施,初步遏制了教育乱收费、药品价格和农村电价虚高等的势头,使政策性提价对居民 消费价格的拉动作用大为减弱。 3.技术进步使商品的相对成本降低。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生物医学、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经济,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使商品价格随之下降。这一效应在IT和家电产业显得尤其突出,计算机、家电、通讯设备技术方面的进步使其价格下降得相当快。 4.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进一步加剧。需求不足的最终体现,在于需求的增长赶不上供给的增长,导致市场商品价格下降和生产能力的大量放空。近几年来,我国商品供大于 求的比例呈逐年提高之势,目前近90%的商品均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根据国家商业信息中心对国内600多种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的分析,今年上半年供过于求的商品比重已由去年下 半年的83%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86.3%,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5.结构不合理矛盾的反映。结构失衡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供求环境的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更加明显突出,一是长期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地区 产业结构高度同构化;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不合理。目前大多数居民消费的重点仍主要集中在吃穿用住等有形商品上,用于旅游、娱乐、教育等无形商品的消费还比较 少。而如前所述,目前有形商品的价格总体上是逐步走低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整体市场价格走势的疲软;三是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不同居民收 入阶层之间差距不断扩大,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中等收入阶层队伍扩大过缓,劳动力成本处于较低水平,阻碍了劳动力再生产和即期消费行为;四是近年来国家对住房、医疗、教 育、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力度逐步加大,居民对未来消费预期支出增加的心理加剧,储蓄倾向上升,对即期消费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抑制作用。 三、2003年价格走势预测 2003年促进价格总水平回升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存在。有利因素是:中共十六大召开后,2003年整个经济形势会继续向好,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主要原因,一是各级党 政领导班子认真落实十六大精神,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集中力量解决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将 再上一个新台阶。2003年国家将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在一重大改革方面会有新的推进。如进一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进行政府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等。二是经过近几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综合国 力有了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一些新开工项目投产运营,这些都有将对经济持续发展形成有力的推动。投资环境的改善,为2003年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三是 内需增长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形成。2002年我市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是近几年来增长较快的年份。经过几年收入增长的积累,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出现了好的开端,旅游、住房、部 分高收入阶层的汽车消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经济发展的各种物质条件也比较充裕。重庆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利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企业贷款利息 支出占企业成本的比重大幅度降低;交通以及能源、钢材等重要生产资料供应充沛。五是企业效益提高。虽然价格总体水平较低,但由于原材料价格降低、成本下降,企业实现利 润并未下降,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7亿元以上,增长70%以上。六是2003年国际经济发展仍将维持缓慢复苏的格局。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都对2003年世界经济的增长 抱谨慎乐观的态度,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2.8%,2003年的增长率将提高到3.7%,世界银行、联合国、欧盟等也都认为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快于 2002年。因此,虽然2003年世界经济发展缓慢,但复苏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但是,当前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利于价格总水平回升的因素。一是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尚不明显,一些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还没有落实,农村市场销售增长缓 慢。二是就业问题压力大。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状况仍较严重,城市下岗人员比重大。三是居民预期支出增加,收入差距拉大。在深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过程中,居民收入 增长缓慢,而医疗、教育、住房等体制改革“锁定”了一大批存款,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需求进一步增长。四是入世后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在2003年可能更加突出。由 于配额管制以及转基因标识等一些措施的作用,使2002年入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小于预期,但2003年可能会比较明显。如农产品等商品2002年的实际进口量比预期水平低得多; 中美间对钢材进出口采取的限制措施,使钢材进口量减少;2002年由于国内汽车行业及时调整价格,使国内汽车销售量大幅度增长,而进口汽车由于价格不具备优势,销售量并未 出现大幅度上涨。如果2003年这些抑制进口的政策效力减弱,对外开放承诺进一步落实,可能会形成比2002年更大的影响。2002年外贸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跨国公司将其 生产基地迁至中国,这一变化增加了我国原材料进口和产成品的出口,但是这种生产转移对我国出口所带来的推动是否会持续增长还值得观察。目前世界市场总需求并未出现明显 增长,只是跨国公司生产基地的转移促进了我国出口,加之技术壁垒、反倾销调查等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使2003年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出口对我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可能减 弱。 在上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下,2003年价格总水平不会有大的波动,可能与2002年持平。 2003年价格变动主要取决于新涨价因素,目前这些新涨价因素都还具有不确定性。 从具体产品来看,粮食库存较高,农民家里存粮也在增长,国际市场粮价虽已上升,但仍与国内粮价不相上下,因此,粮价不会有大的波动。生产资料同比价格2002年下半年降幅 已经缩小,流通环节比2001年底有所上扬,但2003年需求增长可能不如2002年,生产资料同比价格可能仍是降幅缩小的趋势。原油价格受海湾地区的局势影响较大,全年平均价格 可能高于2002年。主要工业消费品市场竞争充分,总体价格继续走低,但价格降幅缩小。垄断行业体制改革引入竞争,价格有升有降。医疗、服务、教育收费、房租等价格仍将是 上涨的趋势,总的影响可能大于2002年。 四、经济增长价格走低情况下的政府价格调控对策 总的来看,在经济增长价格走低情况下,我们要以新的思路继续深化价格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价格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价格形成、资源配置中的基 础性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价格改革的新的突破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深化价格改革的核心是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它包括两个方 面的内容:凡是能由市场形成的价格,由市场竞争中形成;凡是市场不能有效形成的价格,由政府行政力量介入,按照效率原则和科学、规范、透明的要求,把它管好。其根本目 的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体来说,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涉农价格管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重点,农民增收是关键,2003年价格主管部门将继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电网 改造,加快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步伐,进一步完善涉农价费公示制度,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加强对涉农价费的监督检查,重点治理和检查涉及农民的建房,农村 用水,农村用电,农机、畜牧服务以及教育收费,大力推进贫困地区教育收费的“一费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大力清费治乱,改善投资和消费环境。 一是要认真宣传、贯彻《重庆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深化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改革,二是大力整顿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的经营性收费,规范市场收费秩序,维护企业和 群众的利益,清理整顿水电气等垄断服务行业的价格及安装服务收费,取消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水电气价格上的各种违纪加价和乱收费项目,理顺其服务价格,减轻企业和群众 不合理负担;清理整顿车站、码头服务收费,改善我市窗口形象;清理整顿房地产领域的有关收费,规范建设工程交易服务和招投标代理收费、非住宅交易手续费和产权登记收费, 降低房地产交易成本;清理整顿下岗职工再就业相关收费,制定优惠的收费政策,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 3.深化价格改革,逐步完善重点行业的价格形成机制。 明年价格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电力、铁路、民航、供水及医疗等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价格改革。国家将研究制定铁路路网通行费的计价原则和作价办法,逐步放开形成竞争区 域的铁路运输价格;出台民航票价改革方案,建立机场使用费、机场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和出台电价改革方案及配套的实施方案。我市将按照国家计委的改革部署,做好在我 市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要认真贯彻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本监审暂行办法,逐步扩大成本监审的范围,在继续开展自来水价格的基础上,增加天然气价格和公共汽车票价审价工作,为科学制定自来 水价格、天然气价格和公共汽车票价奠定科学的基础,完善其价格形成机制。 要继续推行政府定价专家论证工作,研究制定专家论证的有关规定、制度; 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在重庆市政府定价管理目录出台后,研究制定价格听证目录,进一步规范政府定价行为,完善垄断行业的价格形成机制。 4.集中精力,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价格问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一是继续强化对药品医疗价格管理,建立健全药品成本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价格评定办法,推动药品招投标范围进一步扩大,进一步规范医药价格明码 标价,增强医疗收费透明度,适时调整部分不合理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促进医疗服务体系深化改革。二是加强对城镇居民反映强烈的房地产价格和物业收费管理。三是要加强对 教育收费的管理,进一步理顺教育收费政策和收费体系。 5.加大价格执法力度,大力整顿市场价格秩序。 2003年价格行政执法工作要继续以加强对政府管理价格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检查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按照国家计委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将组织对技术监督部门收费、教 育收费、城市供水部门价格及收费、铁路货运延伸服务价格、电力部门收费、环保部门收费、农业生产性服务收费以及越权定价及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公示等专项检查。要进一步加 强对12358价格举报电话的宣传, 积极探索开展反不正当价格行为,查处价格欺诈等违法价格行为,进一步推行明码标价和“双信”活动,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和市场价格秩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