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发展,消费需求逐步增长,企业效益明显,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经济形势总体
上是好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固定资产投资过快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货币信贷增长偏快,资源约束的
矛盾进一步显现等问题。对此,多数专家在肯定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全国一些地区、一些
行业出现的投资过热的现象,可能会导致银行贷款和不良资产的大量增加,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其潜在的通货膨
胀风险不容忽视。
关于投资问题,专家认为,目前我国投资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固定资产投资高涨,其对GDP的贡献程度不断提高,经
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显著增大。在此轮投资热潮中,由于没有很多的预算风险约束机制,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
成为投资扩张的推动者。而这种投资扩张与我国当前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和投资增长的承载力是不相符合的,与相对薄弱的
消费需求基础相比,许多行业的投资扩张是缺少市场支撑的,本身带有过热倾向,这种扩张难以持续。另外,由于我国价
格传导机制出现重大变异,投资需求扩张带来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不太可能对下游产品价格产生普遍性传导,很大程度上
会进一步缩小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
对目前人们非常关注的生产资料及钢铁、煤炭等行业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业内专家认为,当前生产资料市场继续保
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开始出现了资源增长快于需求增长的变化苗头。生产资料价格走势总体上处于上升通道,但自3月份
以来其上升的势头有所减弱,这表明国家的调控作用有所显现。预计今后生产资料市场增势逐渐趋缓,但仍将保持较快增
长。全年市场销售总额增长15%,销售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全年市场价格呈现前升后降的走势,价格总水平升幅在7%-8%
之间。钢铁市场上,建筑用材价格将走低,板材价格趋于稳定,技术含量较高的钢材价格仍将走高。煤炭市场仍将持续2003
年的紧张形势,价格也将呈现稳中有升、高位运行的格局。
专家还认为,在需求旺盛、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目前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涌入到生产资料、煤炭、钢铁等领域,使得
市场供需格局出现一些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建议政府应及时调控,不仅要控制“泡沫需求”,还要控制“泡沫供给”。
关于目前国内价格运行现状和未来走势,专家认为,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呈现明显上升的态势,同时居民
消费价格的结构性变化差异明显扩大,生活必需的粮食等食品价格上升速度过快,农村价格上涨高于城市,这些结构性变
化既增加了低收入阶层经济负担,又加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还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对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也产生了
较大的不利影响,对此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控。根据目前价格上涨的变化趋势、前期价格上涨所形成的翘尾因素影
响,以及服务、食品等影响,专家判断后期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上仍将处于温和上涨的态势,由于后期翘尾因素较大,
价格上涨幅度将会有所扩大,实现年初提出的全年价格总水平保持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难度加大。
一些专家还指出,应密切关注我国宏观经济和价格运行中的几个深层次问题:
第一是粮食价格问题。近几年,由于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减少,粮食价格出现了几次大幅度的涨价。今年,国家出
台了一系列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预计粮食产量会有所增加。目前的粮价可能会在高位上平稳运行一段时期,但进入夏粮,
特别是秋粮上市前,价格如何变化还很难说,价格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年的收成情况。粮食问题仍然是价格总水平
调控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
第二是价格传导机制问题。在间接传导机制中,上游产品的涨价对下游产品价格的影响尚不明显。而在直接传导机制
中,接受传导力度大的行业,其产品价格已明显反映出了上游产品价格的影响,如化肥等;传导力度小的行业,上游产品
的涨价暂时被流通环节所消化掉了;而那些传导力度大的行业价格上涨并没有在居民消费价格中得到显现。专家担心积蓄
已久的上游价格张力如果持续向下游消费品价格传导,就可能导致价格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现象;如果无处消化、
又传导不下去,就有可能造成部分行业、局部地区形成资产泡沫,出现生产过剩,停产停工情况。
第三是价格高位运行所带来的一些问题。首先是城乡价格差距扩大的问题,其差距由上年的0.7个百分点扩大到1.9个
百分点,增加了农民的生活支出;其次是低保户问题,一些城市已出现了低保户要求提高标准,原来不是低保户的人申请
加入低保的现象;第三个问题是“负利率”现象。由于目前银行利率低于价格上涨幅度,可能会促使一部分储蓄资金向社
会游离,产生与国家控制贷款规模、防止通货膨胀的逆向运行。当然,调利率可能要涉及到其他经济指标的调整,特别是
对汇率产生较大压力。
多数专家建议,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应注意经济总量平衡问题,要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来处
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搞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其次要充分认识价格总水平调控的长
期性和艰巨性,要加强和改善调控工作,力度要大一些,特别是对目前过热行业及工业园、开发区的投资要实行更有效的
措施,对违规的投资项目应立即停建。适时启动粮价补贴机制,对低保户、困难职工家庭给予适当的价格补贴,维护社会
稳定。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