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价格信息>价格服务 > 监测动态

5月份CPI上涨4.4% 宏观经济数据刺激加息呼声

日期: 2004-06-23
字体:
  如此前所料,新近出炉的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使市场的神经重新紧张,开始考虑央行加息的可能性。资本市场对可 能的加息作出了重大反应,股市连探新底,穿破年初1400点,债市阴霾不散。一度平息的加息风波再度袭击,考验着 投资者的脆弱防线。   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4%,其中城市上涨3.9%,农村上涨 5.2%。与4月份比,则下降0.1%。而上周四,统计局还公布了另外一项数据:5月,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 增速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一些能源、原材料等国家重点“关照”的行业有所回落。   CPI涨幅是否达到5%一直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央行加息与否的临界点。而在此前的5月份,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 央行是否加息将视CPI的增长状况而定,如果CPI上涨超过5.3%的一年期贷款利率,那么央行很有可能祭起加息的大旗。   CPI、工业增加值是目前已经公布的5月份重要数据,接下来的本周,国家统计局还将公布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等在 内的重要数据。如果数据比想象的乐观,说明情况已经通过前段调控尤其是4月份以来的系列“重拳”得到改变,那么 ,加息也许仍将缓行。   但是,从央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李若谷等作的表示来看,不排除央行正趋向于加息的可能。6月8日,周小川在 济南等地调研时表示,“利率变动要跟上价格变化,否则会形成负利率,导致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的变化”。而 李若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5月份的数据不太乐观的话,央行将采取包括全面上调利率的进一步行动。   事实上,即使在决策层内部,对于是否应当加息也看法不一。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李扬月初曾表示,物价上涨的 趋势将会出现逆转。目前,本外币利差较大,如果加息的话,套利空间会进一步加大,从而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因而加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是,在学术界,加息的呼声却一直存在,5月份的数据更是刺激了这种呼声。   13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他一直主张加息。但他否认了现 在的通货膨胀是比较高的说法,认为只是负利率状况的进一步发展。按照目前的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1.98%的利率计 算,即使不扣除20%的利息所得税,老百姓负担的负利率已经达到2.42个百分点。   袁钢明认为,从4月份数据来看,物价上涨主要是由于燃油、电力、水等政府、垄断行业控制的价格上涨造成的, 而不是以市场为主导的涨价。老百姓承受着比较大的压力,也对这种涨价感到不满。   物价上去了,利息又不加,袁钢明认为,这对老百姓很不公平。“现在的政策主要是从国家、从银行的角度出发, 而不是主要从老百姓是否受惠的角度出发。”   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易宪容13日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央行早就应该加息,而不一定非得等到物价上涨 到5%左右这个关口。“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物价上涨1%或者2%多一点,就可能加息,为什么一定等到5%呢?”   易宪容表示,目前的银行利息体系肯定是一种扭曲的体系,加息对于经济的影响,也许并没有想象的大。国内经 济好不容易从长期的通缩状态摆脱出来,为什么又要低价运行呢?   从5月份的数据来看,易宪容认为,中央的决策显然产生了作用,但是具体有多少影响,实际与数字可能有差距。 他认为,行政方式的调控马上就会产生反应,市场的方式实际效果则可能要滞后好几个月。但是行政调控的方式会带 来不良后果。   而袁钢明则对某些宏观调控的效果持保留意见。他认为,在中央的严厉措施下,钢材价格暴跌,以致许多工厂成 片倒闭。“把一个行业打下去是很容易的,但是不能为了压缩乱投资就采取一刀切。”   袁强调,即使物价涨幅达到5%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保持良性就可以了。他主张,物价应 当维持适当高位,而利息则要慢慢调高。“说到底,利息是个工具,而不是目标,不能为了维持利息不动而采取其他 不适当的方式。”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