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建设部对外发布了该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所完成的《怎样认识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报告。
这份报告分析了中国房地产投资的走势、商品房空置面积状况、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房地产金融风
险等问题,认为只要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房地产经济不出现整体过热,就不能轻言“房
地产泡沫要破灭”,并指出“现阶段房价下跌不一定就是好事”。
报告还提出,房地产金融仍是银行的优质业务,融资渠道多元化和证券化是化解房地产投资风险的根
本举措。
真实需求击破“泡沫”论
关于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需求,建设部的报告认为,到2020年,约有3亿至3.5亿左右的新增城镇人
口需要解决住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2003年的23.8平方米可能要达35平方米。现实的有效需求测算
为5.4亿平方米。被动需求方面,2003年全国城市房屋拆迁量约为1.4亿平方米,占当年房地产竣工量的
28%左右。
基于以上数据,该报告认为:判断房地产是否出现泡沫,关键是看是否存在真实需求。目前的住宅需
求仍然真实,即使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房地产过热或结构性过剩现象,也不能就此判断房地产已经是“泡沫
经济”。
报告同时认为:不能否认房地产空置现象的存在,但并未恶化,它是影响房地产业发展的“双刃剑”:
一方面,空置占压大量资金,其中部分形成不良资产;另一方面,一定规模的空置对正常的房地产市场是
完全必要的,它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库存”,从而发挥平抑房价的作用。
房价上涨居民未必受伤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上海、沈阳、青岛、重庆、天津、南京、宁波、杭州、济南9个城市房价涨幅同
比超过10%;上海、沈阳、天津、宁波、杭州、成都、大连7个城市地价涨幅同比超过10%。今年二季度上
海、沈阳、青岛、重庆、天津、南京、宁波、杭州8个城市房价涨幅同比超过10%;上海、沈阳、天津、杭
州、成都、南昌6个城市地价涨幅同比超过10%。
基于以上数据,报告认为,从成本和供求关系分析,房价上涨有四大原因:地价上涨是重要因素;二是
包括建材价格上涨和住宅品质提升带来的住宅成本上升;三是中低价位商品住房供应量下降、高档商品房供
应增加的房地产供给结构变化;房地产投资需求不断扩大的经济背景。
正常情况下,房地产价格应该是呈缓慢、平稳上涨趋势的。
目前我国城镇已有72%以上的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如果住房降价,首先是广大有房居民因“住房资产
缩水”而受到伤害。特别是用抵押贷款买房还处于还款期的居民,房价降多了,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住房
资产负债”,甚至导致所谓“理性违约”,反而产生新的金融风险。
因此,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对是否降低房价,要审慎地考虑广大居民的利益,不能认为只
要降房价就是好事。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