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价格信息>价格服务 > 监测动态

2004年重庆市场物价形势综述

日期: 2005-02-03
字体:

    2004年,我市市场物价在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情况下,呈现出近年少有的上升势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3.7%,是1997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幅度最高的一年。剔除上年价格上涨对本年度的“翘尾因素”0.2%,今年新涨价达3.5%,即有94.5%的价格上涨来自本年度新涨价。
    一、市场物价变动特点
    1、全年价格走势呈“大涨小回”式特征。1—9月价格上涨较快,在动态上涨幅呈逐月拉高之势,同比价格分别上涨0.4%、0.4%、1.0%、2.4%、3.3%、3.9%、4.6%、5.5%、7.3%。尤其是第三季度涨势明显加大,较一、二季度分别高5.2和2.6个百分点。10、11月份涨幅回落至6.0%和4.4%,12月锁定在4.9%,第四季度涨幅较第三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
    2、价格变动呈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看,食品价格上涨11.0%,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程度高达85.0%,主要是受以粮食为龙头的主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2%,影响程度为12.5%,主要是受教育学杂费和旅游及外出价格的影响;居住价格上涨0.9%,影响程度为2.2%,主要是受水、电、燃料的影响。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价格继续下跌,分别下降8.8%、1.5%、0.6%、0.8%。
    3、食品价格成为拉动价格指数上升的主要力量。食品价格不仅涨价面宽,而且幅度大,其中的十六类商品中有15类价格涨价,特别是居民菜篮子中的主要食品粮、油、肉、蛋、鱼、菜价格涨幅超过了两位数,分别为27.1%、21.4%、21.5%、17.2%、15.6%、12.6%。粮食价格自去年底上涨后3月份再次大幅上涨,大米价格环比涨幅高达17.8%。随着粮食价格的大幅攀升,3月份肉价开始回升,6、8、9月份肉、蛋价格明显上涨,1—5月鱼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特别是猪肉和鸡蛋价格在9月份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9月份猪后腿肉、里脊肉主城区平均价格分别达到16.66元/公斤和19.50元/公斤,鸡场蛋主城区平均价格达到7.41元/公斤。
    4、服务项目价格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涨势增强。为与全市经济发展相适应,2004年政府加大了对公用事业及公益性管理项目价格的调整力度。从4月1日起,我市开始按新标准征收水资源费,主城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从每吨2.42元涨至2.46元,上涨了1.7%。4月26日出台了新的医疗服务价格,使我市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25.1%。8月1日出台了电价调整政策,每度电调高了3分,致使电价上涨6.8%。特别是9月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一费制”收费方案,大幅度提高了杂费标准,义务教育杂费上涨59.6%,仅此一项就影响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7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12月1日,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每吨上调0.20元,使水费由原来的2.46元/吨调高到2.66元/吨,上调8.1%。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由此影响居住类价格上扬,与上月相比,居住类价格上涨0.6%。由于上述项目调整,2004年我市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3%,涨幅超过消费品价格指数0.9个百分点,影响价格总指数上涨1.12个百分点。
    5、燃料价格涨势突出。在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国内需求不减的情况下,2004年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先后三次大规模上调油价。我市也于3月、5月、8月份三次上调了成品油价格,使汽油、柴油零售价格累计上涨了12.8%和10.4%。受成品油价格上涨影响,液化石油气价格不断攀升,全年累计上涨7.3%。煤炭及其制品因供应偏紧,运输成本上升,价格亦大幅上涨,全年累计上涨25.1%。
    6、工业消费品价格依然呈现跌势。虽然上游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高涨,但反映到消费品市场的作用并不明显,而绝大多数具涨势特征的商品极为有限,工业消费品价格依然呈现跌势。调查显示,2004年衣着、耐用消费品、医疗保健、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文娱用耐用消费品价格分别下降8.8%、4.4%、1.3%、2.3%、20.2%、7%,仅有抽油烟机、燃气灶具、热水器和空调这几类商品因受原材料成本涨价因素冲击较大,零售价格出现止跌微涨态势。
    二、物价变动成因分析
    1、粮食价格上升引发相关食品价格上升。我国近几年由于粮食播种面积连年减少,粮食产量连续下降,人均粮食占有量大幅度减少,形成暂时性的粮食供小于求,粮食供求关系趋紧的问题逐步显现,2003年10月份出现全国性粮价大幅上涨,到本年度3月份又出现第二轮粮价的大幅波动。我市粮食虽然大部分能满足需要,但仍然有供需缺口,市场粮食价格在受全国大环境的影响下,也出现了大幅攀升,全年累计涨幅达27.1%。“一粮牵百价”,以粮食为原料的副食品价格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反映。据调查,由于粮食价格的上涨,我市的肉、禽、蛋、鱼、菜等主副食品价格均受到影响,涨幅达两位数,形成强烈的传递效应。
    2、“禽流感”影响主副食品市场供应偏紧。今年初全国突发“禽流感”,使得外地疫区(特别是重灾地区)将禽类需求转移到猪肉上,从而加大了猪肉的需求量,导致市外如广东、湖北等地肉商入渝抢购生猪,引发重庆本地生猪货紧价扬。鸡蛋价格也因年初南方一些省份暴发禽流感,大量扑杀蛋鸡,南方的一些经销商便纷纷到长寿、成都等地高价组织货源,致使鸡蛋货源紧张,价格高涨。因长寿湖等水域拆除网箱鱼养殖,供应量减少,加上因禽流感原因,市场对鱼类需求增大,导致价格全面上涨。
    3、煤、油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旺盛需求的拉动大幅攀升。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步入周期性复苏阶段,对原油等原材料需求大幅度增加,国际市场上原油等原材料价格屡创新高,如10月份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曾涨到55美元,创出历史新高。中国经济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导致基础性资源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由于国内原油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高,我市的煤和燃油受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和国内供应偏紧因素影响而大幅攀升。
    4、主要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消费品市场影响有限。据商务部对2004年下半年600种主要商品全国市场供求情况进行的排队分析,供过于求的商品446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74.3%;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54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25.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由于绝大多数商品供过于求或基本平衡,生产能力明显大于消费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向消费价格的传导。
    5、政府宏观调控对平抑市场物价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防止价格总水平上涨过快`,政府在价格监管调控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价格总水平上涨势头有所遏制。我市价格在10、11月份连续2个月出现回落。具体措施包括:
    ——1月份中央1号文件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大幅上升,加之今年良好的气候环境,粮食早产和总产量均有所提高,我市的粮食生产也呈现出可喜的增产局面,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粮价的上涨,对稳定其他食品价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6月份为切实保证鲜活农产品运输,重庆市交委、市政委、市物价、市财政局4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对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营运货车,在通行费上给予优惠。全市收费公路为此每月向社会让利逾200万元,有效降低了农产品价格。
    ——7月份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做好当前猪肉供应工作的紧急通知》(渝办发[2004]208号)文,确保我市手工屠宰场关闭过渡期间猪肉供应的稳定和市场秩序的平稳,对猪肉市场进行了整治,对借机涨价行为给予了打击。
    ——9月份市物价局下发《关于开展对粮油肉菜等主副食品市场价格监督检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区县启动应急预案,加强对主副食品的价格监管。
    ——10月份出台五大措施稳定粮油市场。在全市主要农贸市场以及市内10多个产粮大县布下65个监控点,定期反馈市场变化和价格走势,对粮油经营者的进货价、批发价和零售价实行监管,通过各种渠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确保粮油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后,有关部门能在第一时间内平抑物价。
    三、价格上涨对我市经济的影响
    1、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促进农业协调发展和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作用。2004年1-3季度,我市农民出售主要农产品中,普通稻谷较上年同期上涨41.2%,普通玉米上涨32.2%,鲜菜上涨5.4%,猪肉涨34.3%,家禽涨39.4%。鱼涨9.9%,稻谷和玉米接近1996年以来的历史最高价,猪肉价格创下1997年以来的新高,农产品价格上涨成为农民增收的决定性因素。1-3季度,农民人均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5.9%,出售农产品收入的增加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了53.4%。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预计全年粮食增产将超过5%,达到1999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2、食品价格高涨对居民食品消费构成影响。一是消费量明显减少,调查资料显示,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我市居民菜篮子中主要商品油、肉、禽、蛋和水果的消费量比上年分别下降2.3%、9.1%、13.4%、6.31%和6.8%,仅粮食、鲜菜和鱼的消费量略有增加。二是购买与上年同样数量的食品支出费用增加。上述几类食品油、肉、禽、蛋和水果支出费用,因价格上涨分别比上年增加63.24元、28.44元、102.28元、35.83元、81.29元。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日常生活已构成影响,尤其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更大。
    3、煤电油运价格上调使我市部分下游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受到影响,导致企业费用增加,利润下降。据对涪陵区45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调查显示,煤电油运价格上涨影响企业增加支出近三层,上半年45户被调查企业总计支出费用473.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8%,户均多支出费用2.35万元。有近90%的企业利润下降超过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