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价格信息>价格服务 > 监测动态

一季度重庆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日期: 2006-05-17
字体:

 

一季度,我市物价受节日消费需求的拉动和国际国内成本的推动呈现温和上涨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2.1%。从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商品构成看,食品、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和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分别上涨4.0%、3.1%和1.7%,影响程度达95%。烟酒及用品和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稳中略升,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价格继续下跌。其中,服务项目价格累计上涨3.0%。

一季度物价运行特点及原因分析

一、物价涨幅逐月回落

分月情况看,1月份受春节和元旦两节影响,同、环比价格涨幅均达到最高,2月份因春节因素价格继上月走势呈惯性上涨,但价格涨幅明显回落,3月份价格在2月份基础上继续回落。1、2、3月环比价格指数分别为101.5%、100.3%和99.1%,呈逐月回落之势,同比价格指数分别为102.7%、101.7%、101.8%。

二、新涨价因素有所增强

从构成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两大因素来看,今年一季度新涨价因素拉动价格总水平上升1.4个百分点,对总指数的影响程度达67%,上年“翘尾”对价格总水平影响0.7个百分点,与去年新涨价为负增长形成较大反差。其中,消费品价格新涨价因素由去年的-1.3个百分点提升为今年的1.03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由去年的0.43个百分点提高到今年的2.5个百分点。这一现象表明,自2006年以来我市部分商品价格,特别是食品和服务价格呈现出上升势头。新涨价份额加大成为拉动一季度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食品价格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

一季度,我市食品价格上涨4.0%,影响总指数上涨0.46个百分点,影响程度达61%,其中新涨价因素为2.6个百分点。一是受一季度主产区粮食收购价格稳中略升影响,市场粮食价格略涨1.2%;二是节日扩张性消费导致牛肉、羊肉、海水鱼、虾蟹类需求放量增加,价格相应上涨,涨幅分别为10.6%、19.3%、7.5%、5.4%;三是鲜菜、鲜果由于产能限制、运输成本增加,部分商贩春节休假,以及去年四季度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的滞后影响,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分别上涨40.7%和25.2%;四是由于国际国内糖价走高及供应偏紧的影响,我市与糖相关的食品价格出现上涨,如:食糖、糖果、糖类小食品、酸奶、奶粉、其他食品价格分别上涨12.2%、4.7%、2.1%、5.5%、1.1%、2.3%。

另外,红酒价格因进口原材料涨价而出现上涨,高档白酒也因春节销售旺季来临,择机涨价,共同影响酒类价格上涨1.0%。

四、服务项目价格是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另一重要因素

一季度,我市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0%,影响总指数上涨0.8个百分点,对总指数的影响程度达37%,成为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力量。主要引发上涨的因素有:一是春节期间劳动力市场供给相对平时萎缩,加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劳务性价格普遍走高,导致家庭服务价格上涨19.6%。二是为合理地疏导春运期间的客流,铁路、公路客运在春运期间上调了车票价格,加之去年5月份长途客运票价上调的滞后影响,使一季度火车票、长途客运票价格分别上涨1.3%和7.0%。三是由于春节长假及晴好气候,外出旅游人数增加,旅行社收费价格涨势强劲,价格上涨16.3%。四是春季开学,学生补交的上期杂费超支额大幅增加,使非义务教育学杂费较上期有所提高,拉动教育类价格上涨2.8%。五是去年11月份驾驶证资格考试项目的调整对一季度产生滞后影响,使驾驶证考试收费价格上涨24.6%。六是去年3月央行上调了房屋贷款利率,拉动一季度价格上涨4.0%。七是春季公园门票规律性上调,拉动景点门票价格上涨2.5%。

五、燃料、首饰价格涨幅趋高

受中东政治危机等多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导致国内市场汽、柴油价格表现坚挺。继去年1月、3月、5月、7月调高了成品油价格,今年3月26日起,国家再次提高了成品油价格水平,致使一季度汽油价格在滞后影响和新涨价共同影响下上涨14.3%、柴油价格上涨14.0%。液化石油气价格受此波及亦上涨15.1%,其他燃料上涨至13.9%。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油价还将继续攀高。由于国际金价持续走高,自去年11月以来,我市足金首饰已经上调了两次,即每克从148元到155元,又从155元到186元,致使首饰价格上涨20.2%。目前,两类价格涨幅已超过两位数,共同影响总指数上涨0.3个百分点。

六、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涨势突出。受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双重因素影响,一季度我市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4.2%。由于化工原料价格的上涨,最近消费税的调整,加之我市房地产投资仍然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使我市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涨势突出。木材、粘胶、油漆涨幅超过两位数,分别达到11.7%、23.8%、12.4%,木地板、水泥、涂料、胶合板、玻璃等80%的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呈不同程度的上涨。

七、工业消费品价格依然走低

由于目前我国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仍未改变,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一季度衣着、家庭设备用品、通信工具、文娱用耐用消费品价格依然呈现下降走势,分别下降0.6%、1.9%、24.8%,共影响总指数回落0.39个百分点。一些主要的消费品在节日市场促销举措下继续下跌,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轿车、电话已分别下降8.5%、4.1%、4%、0.5%和20.3%。

全年价格走势预测

2006年国家仍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将为价格的平稳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从目前情况分析,影响全年价格总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性调价因素增加拉动价格上升

一方面由于前两年中央为防止物价的过快上涨,采取“两条线控制”措施,限制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事业调价幅度和调价间隔,延缓了各地公共服务项目价格上调措施出台。为了疏导这部分价格矛盾,今年政府将逐步释放价格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今年将加大对资源型价格的改革,客观上也将进一步促进水、石油、天然气、电等资源型价格的上升,进而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二、收入水平提高对价格上涨具有推动作用

近两年我市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有所提高,2004年和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3.9%和11.1%,农村居民现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了14.5%和11.9%。2006年还将有一些新的政策措施实施,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公务员工资改革、提高最低工资收入和社会低保收入等将有效增大全社会居民的消费能力,从而增大消费需求。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国际市场产品价格变化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

目前国际市场的主要产品,如石油、化工原料、铁矿石、有色金属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态势,特别是石油价格的变化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国际政治、军事等局势稍有变化,都会影响石油价格出现较大的波动,并影响到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由于我国的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原材料均需大量进口,而我们对这类产品缺少定价的主动权,这些资源、原材料的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将对国内价格上涨构成较大压力。

四、粮食价格的平稳运行将对价格总水平产生稳定作用

2005年全国粮食生产在2004年增长350亿公斤的基础上又获得丰收,粮食产量达4840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46亿公斤,增长3.1%。我市的粮食生产也在去年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增长的势头,比上年增加23.7万吨,增长2.1%。粮食的丰收,逐步扭转了粮食的总体供求关系。因此,若2006年粮食生产不出现大的问题,粮食价格仍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受粮食价格相对稳定的影响,食品中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蛋类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也将呈现相对稳定的运行态势,从而使食品价格对价格总水平的上拉作用减小。

五、工业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状况仍将影响价格下降,但降幅将有所缩小

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状态仍然未有根本的改变。商务部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达71.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300种主要生产资料中,只有4.3%的产品供不应求或供需偏紧。这种供求状况仍将会引起工业消费品价格的回落。但由于目前生产资料市场钢材出现回升的迹象,有色金属仍处于高位运行,且还存在上涨的可能,必然对工业消费品价格形成上涨压力。因此,工业消费品价格总体回落的幅度将有所减小。

六、人民币升值将会影响物价水平下降

2005年7月21日,我国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同时让人民币升值2%。进入2006年,虽然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但人民币汇率总体升值趋势是不争的事实。人民币升值,相当于实际购买力得到增强,将会使我国的出口商品减少,进口商品增加,从而加剧国内市场的供大于求的矛盾,影响物价水平下降。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判断,2006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涨幅可控制在3%以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