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价格信息>价格服务 > 监测动态

当前重庆的价格形势及调控政策取向

日期: 2008-07-11
字体:

今年以来,虽然遭受雨雪冰冻天气、汶川大地震的影响,我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收入稳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有所回落,整个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在市场价格方面,去年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物价上涨态势有所缓和,价格大幅上涨的“拐点”似乎已经出现。从环比指数来看,5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月下降了0.5个百分点,若排除今年3月因春节及雪灾影响减弱而导致的环比下降,5月我市环比价格是自去年4月以来真正意义上的首次下降,但在成本推动、需求拉动和国际国内因素影响下,我市价格总水平持续处于高位,市场价格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今年1至5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了9.3%,涨幅比上年同期扩大了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了25.0%、3.0%、3.2%、2.3%、3.0%、4.1%,衣着、交通和通信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1%、1.3%。

一、今年以来价格变动的基本特征

1、食品价格明显上涨,仍然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今年1至5月,我市食品价格继续在高位震荡,累计上涨了25%,对价格总水平的贡献率超过了80%。其中粮食上涨11.7%、油脂上涨了48.6%、肉禽及其制品上涨了48.1%、水产品上涨了26.7%。但分月来看,5月份食品价格已经出现回落,当月环比指数下降了0.9个百分点。根据我们监测,今年以来,我市除粮食价格继续稳中有涨外,春节以后,去年以来一直大受关注的食用油、猪肉价格持续回落,蔬菜价格下降,从而拉动食品价格下行。

我们认为,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市地产供给不足,需求缺口存在,能源价格、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种植成本,我市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人工费用上升,再加上市场一体化程度加深,我市粮食价格受国内国际因素影响很大。由于生物能源开发利用,国际市场粮食需求大增,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而国内市场大宗粮食品种价格与国际市场尚有一定差距。食用油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供应增加,今年我国夏收油菜面积1.03亿亩,比上年增加1117万亩,产量预计1185万吨,比上年增加43万吨;春节前,为确保市民放心过年,政府动用市级储备,对我市主产红蜻蜓菜籽油实行了限价销售,同时启动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有效遏止了食用油上涨势头。同时新菜籽油上市,市场消费量减少,都对市场价格形成一定程度打压。猪肉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生猪养殖扶持政策的落实,生猪养殖规模得到迅速扩大;生猪尤其是能繁母猪、仔猪存栏、补栏量稳定增长;小猪出栏快,毛猪上市量增加,供求紧张的状况得到一定缓解;另外,天气转热,各种新鲜蔬菜、水果大量上市,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量相对减少。由于政府加大“菜篮子”工作力度,采取了扶持蔬菜生产的政策措施,广辟市内外收购渠道,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确保市场供给,再加上气候转暖,本地蔬菜上市量进一步增大,我市蔬菜价格也持续下降。

2、农产品价格上涨向非食品领域扩散的趋势有所扩大,程度有所加深。从8大类分类指数来看,2007年呈现出四升四降的格局,上升的有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居住,而今年1至5月呈现出六升二降的格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也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不仅如此,除居住外,上涨幅度也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涨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5、0.6、2.2、4.2、4.1个百分点。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来看,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使我市生活资料尤其是食品价格涨幅有所扩大,其中生活资料1至5月累计同比上涨了4.6%、食品价格上涨了15.1%,涨幅分别比2007年提高了1.8、7.3个百分点。

3、下游企业消化上游产品涨价的能力不断减弱,生产资料价格向居民消费价格的传导能力在增强。近几年我市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对下游企业产品形成了巨大的上涨压力,但由于价格传导机制不畅,这些涨价因素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今年以来,我市前端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1至5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了11.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了6.4%,涨幅分别比2007年提高了5.6、2.9个百分点,随着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美元贬值、新劳动法的实施,上游企业消化成本上涨能力进一步减弱,对下游企业传导能力增强,今年1至5月,我市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比上年同期上涨了3.2%,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比2007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从而对价格总水平形成向上推力。

4、房屋销售价格高位振荡下行。今年以来,我市房地产价格呈现出高位振荡态势,价格略有回落。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显示,1至5月同比指数逐月降低,分别为14.7、12.3、12.3、11.9、11.3,环比三次出现回落,其中1月份回落2.7个百分点,2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3、4月份分别上涨0.4%、0.2%,5月份又回落了0.1个百分点。与上年12月份相比,5月份我市房屋销售价格下降了3.78%。

5、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很大,价格总水平维持高位。今年1至5月我市的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由于基数效应,价格总水平在高位运行,但呈现出影响逐月减弱的态势,1至5月同比指数分别为9.5%、10.3%、9.9%、8.8%、8.0%,逐月下降的趋势较为明显。

二、对当前我市价格形势的基本判断及趋势分析

如果说2007年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供给不足需求拉动而形成的,进入2008年,我市价格上涨的实质才得以真正表现出来,随着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进一步走高,固定资产投资放缓,居民消费价格仍然在高位运行,体现出今年以来价格上涨正在由需求拉动向成本推动转化,不仅包括国内成本因素,也包括输入性成本因素。具体说来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煤、电、油、运、气、水、土地等要素价格长期管制和扭曲、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资源掠夺性消耗以及劳动力资源长期被低估所累积的矛盾开始释放。近年来,为了缓解这些矛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包括资源性价格改革、节能减排、征收资源税、新劳动法实施以及职工工资调整,这些都对物价上涨形成了巨大压力。二是长期经济失衡累积的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首先推动非贸易部门的价格上涨,特别是房地产和土地等资产价格暴涨,使得城市生活成本和商务成本迅速上升,同时工业部门也开始产生加薪的预期;而工业部门的工资提高对农业部门的工资传递效应非常明显,直接推升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推动下的农产品价格走高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和地价的上升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各种“红利”的消退,当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赶不上成本上涨的速度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倒逼着终端价格上涨来转移。三是输入型成本压力。长期要素价格管制和扭曲,导致大量资源消耗型产业向中国转移,使得短期内中国制造业急剧膨胀,国内初级产品对外依存度急速上升。中国每年要消耗全球53%的铁矿石,全球每年新增原油需求的60%以上来自中国,中国现在的原油自给率不到50%,一半以上依靠进口。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需求增加,再加上美元贬值,次贷危机使得投机资金进入商品市场中规避风险,导致国际原油、农产品价格的暴涨,从而推动国内价格上涨。

因此,今年后几个月推动物价总水平上行的主要因素一是能源及生产资料价格继续高位运行,二是输入型成本上升的压力仍然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石油价格高位震荡,三是贸易顺差造成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仍然存在,随着人民币升值,国际“热钱”大量涌入,流动性过剩问题仍然没能得到解决,资产价格对物价的溢出效应将继续发挥作用。四是在经济惯性作用下我市投资仍然高位运行,五是前端产品对终端产品价格传导压力进一步加大,六是资源性价格改革的压力始终存在,因此今年后几个月物价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但是,也有一些因素制约着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强度,一是国内外成本上升会推高价格,但影响仍然有限。虽然我国初级产品对外依存度很高,但随着美元贬值触底,投机资金流向改变,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变化空间很大;再加上我国对能源及部分初级产品实行价格管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我国成本的影响。从国内因素看,虽然农产品需求刚性强,受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释放价格上涨压力潜力不大,因此要素成本增加会在长期内推动农产品价格持续上升,但从短期内看,下半年农产品数量会明显增加,供求关系明显改善,虽然农产品继续上涨的势头还难以逆转,但通过价格释放成本因素的空间明显减小。就具体品种而言,下半年粮食价格将继续稳中有升,食用油、猪肉价格继续下跌后趋于稳定,如果气候适宜,蔬菜价格也会回落到较低水平。另一方面,就工业品等非食品类产品而言,由于其需求弹性较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潜力较大,且近几年企业利润持续大幅增加,上下游企业的成本消化能力较强,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有利于遏制工业品提价冲动。二是消费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缺乏支撑价格上涨的市场基础。虽然我市今年1至5月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很快,但加工类和生活资料类价格涨幅相对较小,由于传导时滞,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对终端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在下半年会有所减轻。三是全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会明显改善,价格上涨压力得到缓和。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粮食连续丰收,煤电运等基础产品、基础设施能力较快增强,各种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投资、出口等需求增长趋稳,增幅有所降低,房市、股市开始稳定,下半年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平衡状况将进一步改善。四是政府有能力选择资源性价格改革的时机和力度,对市场价格实施干预,资源性产品涨价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可能得到控制。五是翘尾因素对今年上半年影响很大,下半年将明显减弱。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今年我市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很大,价格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但随着部分食品(如猪肉、食用油)供给不足问题的解决,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的明显改善,竞争会更加充分,国内外成本推动因素较难通过涨价释放,资源性价格改革的影响得到政府有效控制,下半年我市价格上涨幅度将明显降低,居民对市场价格上涨的实际感受将比2007年更加平稳,全年价格总水平估计在4.5%左右。

三、防止物价过度、全面上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态势很好,经济增长需要良好的价格环境支撑,稳定物价,防止价格过度、全面上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建议:

1、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认真贯彻国家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重点抓好现有政策措施的落实。

2、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过去那种靠低要素价格支撑的高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降低能耗,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引导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

3整合资源,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密切跟踪国内外市场形势和变化趋势,完善农产品供求与价格的信息发布制度,增强调控的预见性。

4、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加本地供给。加强粮食、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采取政府补贴、商业保险、金融部门介入等多种方式解决规模养殖中资金、土地利用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活体储备和冻肉储备,调控市场价格,同时可研究实行生猪收购保护价政策,确保生猪生产者利益。要进一步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减少农产品流通成本,确保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收益主要归于生产领域及市场价格的稳定。

5、适时适度推进我市的资源性价格改革。当前国际资源性产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国内价格涨幅明显提高,因此,推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需要相当审慎,以防加大价格上涨压力;同时也要看到,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低估,也非常不利于促进社会各方面努力节约利用资源。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倒挂的格局下,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很难正确发挥,不仅难以刺激成品油等资源性产品的供给增加,而且会促使本已不足的成品油等资源性产品输往国外,加剧供求紧张矛盾。因此,适时适度推进资源性价格改革是不能回避的。

6、适时取消部分商品价格的行政性管制。为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保持价格平稳和稳定物价上涨预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性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对特殊时期的物价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随着供求关系的改善,部分受价格干预产品(如食用油、肉、蛋和乳品等)的价格将趋于稳定,一些品种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因此,应择机解除对这些产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政策。因为从短期来看,价格干预对稳定物价带来的好处可能会大于价格扭曲造成的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价格干预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7、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的范围和力度。目前我市财政状况良好,收入增长很快,并且补贴政策造成的扭曲比行政干预要小得多,因此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补贴的范围和力度,包括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对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的补贴、以及为保障水电气居民消费价格稳定对这些行业因成本上涨增加支出部分的补贴,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增加供给中的优势和作用。

(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提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