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CPI总水平则同比上涨7.9%。这一数据表明,当前通货膨胀形势虽有缓解,但处于高位,因而,宏观调控基调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政府调控方向仍然会是以防通胀为核心,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上半年数据来之不易,表明当前经济仍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运行的态势,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李晓超同时表示,未来物价上涨仍然面临着较大压力。在经济学家们看来,下半年通胀形势也不容乐观,从而束缚了政策的调整空间。
PPI上半年涨幅扩大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比1-5月份低0.2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7.1%。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虽然近两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了回落,但目前的价格水平还处在较高的位置。
一般被认为是CPI先行指标的PPI上半年涨幅扩大,这表明下半年物价上涨仍然面临着较大压力。数据显示,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6%,涨幅比上年同期高4.8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再创新高,达到8.8%。
三因素影响通胀趋势
关于未来通胀趋势,李晓超坦言,我们还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他分析称,第一,在对外开放力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国际因素对我国影响非常大。而当前世界各国价格正普遍上涨,特别是国际大宗商品近期价格涨幅较大。
第二,生产价格涨幅继续扩大,对CPI也形成了较大的传导压力。五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了8.2%,六月份涨幅进一步扩大到8.8%。而近期成品油和电价的上调,灾后重建形成对建材的需求,都可能形成价格上涨的一些新的因素。
第三,通货膨胀预期还比较强。虽然近两个月随着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回落,社会公众对价格上涨的预期比前一段较为稳定,但在当前国内外,特别是国外价格上涨较快的形势下,社会公众容易产生对价格继续上涨的预期。
调控结果来之不易
在经济学家们看来,下半年通胀形势也不容乐观。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表示,无论是以CPI、PPI还是GDP平减指数来评判,通货膨胀率都在8%左右,毫无疑问都处于这一轮经济周期以来的高点,这显示通货膨胀仍是目前经济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分析称,下半年物价走势将主要取决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下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国内的秋粮收成情况。他说,今年上半年,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的CPI都是两位数,我国上半年控制到现在的水平很不容易。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还显示,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20.4%,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64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6.9%,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02个百分点;其余各类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其中,食品价格的回落对当前通胀形势的缓解功不可没。
近一年内CPI 月份 数据
2008年6月 7.10%
2008年5月 7.70%
2008年4月 8.50%
2008年3月 8.30%
2008年2月 8.70%
2008年1月 7.10%
2007年12月 6.50%
2007年11月 6.90%
2007年10月 6.50%
2007年9月 6.20%
2007年8月 6.50%
2007年7月 5.60%
注:2008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7.9%。
信息来源:腾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