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价格信息>价格服务 > 监测动态

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历史分析和近期展望

日期: 2008-07-21
字体:

    1953-1984年的粮食市场,实行的是政府定价的统购统销政策。1985年以后逐步放开粮食市场,中间有过几次政策的反复,直到2004年才实现购销的市场化。

  在1985-2006年的22年时间里,我国经历了三次比较明显的粮食涨价(粮食生产和零售价格同比增长>10%),1988-1989,1992-1995,2004。

  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的绝对量数据难以解释粮价的上涨,我们构造了供应和消费的增速差,从理论和实证上,解释了历年的价格波动。

  宏观经济和粮价周期的高度一致性,不仅仅是因为通胀预期和成本推动。宏观经济的冷热通过农户能够影响粮食市场的供应量。

  国家粮食政策在长期看来,是粮食供求关系内生决定的。从中国和美国十分相似的价格波动概率分布图看来,政策的差异可能并不是粮食市场的根本推动力。

  近两年由于周期性原因和农资价格涨幅过大,种粮收益率处于一个下降的通道,粮食生产增长略显不足,虽然没有2003年供需失衡的情况来得严重,但也不可过于乐观。而今年的通胀,在短期内无法快速下降。供应不足和通胀,这两个粮食涨价的基本面和触发推动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

  夏季是粮食消费的淡季,而且经过5,6月份的北方粮食库存的调运,南方销区的储备比较充裕,我们认为近两个月粮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判断今年9月份以后,特别是10月份秋粮收购时期的粮价走势,我们认为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7,8,9月份粮食主产区的洪涝和旱灾的情况,以及通胀的程度。如果接下去的水旱灾对秋粮生产的影响较大,通胀继续维持高位甚至反弹,就可以构成粮价上涨的条件。届时,在政府考虑农民收益,理顺粮价,不多加干预的思路下,粮价在下半年,再加上明年上半年,可能会有20%左右的涨幅。如果自然灾害对农作物影响并不严重,通胀在下半年有效回落,明年国家有力度较大的补贴措施出台。那么粮价的拐点有可能会延迟到09年以后。

信息来源:金融界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