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价格信息>价格服务 > 监测动态

医保新政能否消除城乡差距?

日期: 2008-10-31
字体:

 

  在采访中,许多人反映,医疗保障现行板块式医保政策有违“公平”。一位专业人士认为,“基本医保以家庭为单位参保”,或许可破解医保待遇不公的难题。

  ■方案摘录

  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保障水平。

  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公益性组织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

  ■现状调查

  百姓感到医保水平有限

  “我虽然名义上参加了医保,但企业效益不好,没钱缴费,手中只有一张空头账户,无法享受医保待遇。”“医疗保障水平有限,真正去医院看病才发现,很多药品和诊疗项目都不在医保中,整体来看虽然报销了部分费用,仍然觉得看病很贵,一场病下来家庭经济拮据很多。”

  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很多读者用亲身体验告诉记者,虽然有了医保但是医疗保障水平比较低,年龄稍大的人如果不存上五六万元,心里就没有安全感。

  记者采访时发现,那些仍没参保的人对医保十分渴望,他们大多为非正规部门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和家庭困难人员,收入仅能维持日常生活,平日生病了都扛着,实在扛不过才去买药吃,更没有多余的钱参保缴费,他们对将来忧心忡忡。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为720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应参保680万人,实际参保130万人。全省5410万农业人口中,有4668万人参加了新农合。省会一位从事医保工作的专业人士粗略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城镇职工医保报销比例一般为70%-80%,居民医保报销比例约在50%左右,而新农合报销比例一般仅有20%-30%。

  ■民意聚焦

  A 全民医保追求待遇公平

  石家庄李女士在一家企业工作了二十几年,她对医保感触最深的是:不公平。她说,“医保都是公司代扣代缴,我一直不太了解政策,前一段生病住院才发现,我工作了这么多年,医保待遇还不如刚刚工作几年的事业单位职工,这很不公平。”

  ■同一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一致

  对此,省医保中心相关负责人士表示,一些人感觉医保待遇不公平,是对我国医保政策的不了解造成的。事实上,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公平原则。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不论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其履行缴费义务和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权利都要执行单位所在统筹地区的统一政策。可以说,在同一统筹地区内,所有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都是一样的。

  这位负责人表示,患者治疗时之所以感到报销比例不同,是由于报销比例偏高的人群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还参加了企业补充保险或事业单位补充保险,两项保险相加,综合报销比例就高了。

  ■“新医改”方案,沿续现有医保结构

  省四院医保办主任冯诚对现行的医保政策有着很深刻的体会: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省医保和市医保,企业医保和事业单位医保,在职职工、退休和离休人员,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医保政策,不仅参保缴费标准、财政补贴标准不同,报销比例、审批项目等医保待遇标准也有区分,这种板块式医保政策不仅人为地分割了不同人群,造成了社会不公,也事实上促使待遇低的人群向待遇高的人群靠拢,导致出现看病冒名顶替、套取医保基金的漏洞。

  “新医改方案关于医疗保障体系的设计,实际上是认可了当前医保政策制度设计上的差异性。”冯诚认为,在基本医疗保障层面,应尽可能地强调公平,在制度设计上继续突出群体差异是不合理的。

  B 提高新农合的报销水平

  一些参合农民向记者反映:“和城镇居民比起来,我们的报销比例偏低,而且一些药不在医保范围内,报销金额占实际花费的比例有时还不到30%。”参合农民希望,“新医改”能够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

  对此,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副教授戴溥之表示,让百姓享受公平的医保待遇并不是给每个人补贴同样的钱就算公平,而是要让所有人都能看得起病。由于农村相对落后,建议财政继续加大对新农合的投入力度,提高报销比例。在新农合的支付方式上,戴溥之副教授建议,参照城镇职工医保支付办法,参合农民接受医疗服务时,只需承担个人分担部分,其他部分由医保机构向医疗机构支付。

  C 尽快解决异地医保问题

  “我的工作单位在河南,退休后定居在河北保定,由于医保关系无法转移,异地看病就医不能使用IC卡进行结算,只能自己垫付医药费,然后回河南报销,实在太麻烦。”保定吴女士在电话里向记者讲了自己的难题,希望政府能尽快解决异地医保的问题。

  ■提高统筹层次是关键

  省医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异地就医问题是当前医疗保险的一个难点问题,主要是由于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的是属地管理。全国各地基本上是省、市、县三级统筹,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各统筹地区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医疗保险政策,无论是基金征缴比例、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还是个人自付比例均有所不同,甚至各地用药目录、诊疗项目、服务设施和业务经办流程等也不尽相同。

  另一方面,在启动医疗保险制度初期,我国对开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和制发医保卡均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导致各地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处于各自独立的运行状态,系统内数据不能实现异地共享和无障碍交换。

  这位负责人认为,从当前实际来看,要彻底解决异地就医问题,就是要提高统筹层次,逐步实现省级、国家级统筹,同时建立全省统一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省、市、县采用统一的系统软件,统一各类指标,统一医保卡。

  ■实现城乡一体化医保

  医保方案提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的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系。

  省劳动保障厅医保处处长赵志岚表示,考虑到我国的现实,短期内,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需分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逐步形成以城镇医疗保险为主导的广覆盖、筹资水平一致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

  这种覆盖城乡全体劳动力和非劳动人口、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既可以减少费用转移,也增强了保障制度的公平性。

  ■精辟观点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我心中的基本医保体系”

  省四院医疗保险办公室主任冯诚认为,“新医改方案中原则性内容太多,构建基本医保体系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缺少具体的、有效的突破性措施。”

  他建议医保体系构建分三个层次:全民最基本免费医疗、基本医疗、补充医疗,其中基本医疗建设考虑到现有的医保体系和城乡差异,仍分为城镇医保和农村医保(新农合)两部分。

  第一层次是建立覆盖全民的最基本医疗免费服务。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基本药品目录,冯程建议从中遴选出100-200种最基本药品,建立“最基本用药免费制度”。同时,选定基本的检查手段和诊疗手段,由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院对全民进行定期免费体检。

  在服务方式上,要打破户籍等界限,采取开放服务方式,无论一个人身居何处,都应能够得到相关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同样质量和价格的基本医疗服务。冯诚表示,如果国家补贴通过招标的最基本药品,由药厂直接生产并免费给病人发放,投入并不算大,如果我们国家真能做到这一点,绝大多数居民的绝大部分的健康服务需求就可以得到满足。

  第二层次是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冯诚认为,以家庭为单位参保是更合理的,和现行医保制度相衔接,建议用人单位仍有为职工缴纳保险的义务,单位缴费部分以工资形式发给职工本人。

  经过科学测算得出每人应缴纳的保费和报销比例,所有的城镇家庭都按照这一标准缴费和享受待遇。不再区分职工和居民、企业职工和事业单位职工、在职和退休人员。“由于每个人看病都一样,就不会出现看病冒名顶替、骗取医保基金的现象了。”冯诚表示。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为做到广覆盖,同时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冯程建议低水平保障,只有低水平才有广覆盖,医保待遇要低于目前城镇职工医保,要高于城镇居民医保,具体标准要经过科学测算,报销比例原则上不应超过60%。

  对于新农合制度,冯诚建议,继续扩大新农合覆盖范围,把新农合制度拓展至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同时,适当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逐步增加财政补贴,以提高参保农民报销水平。

  第三层次是商业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城镇采取统一的“家庭医保”制度后,部分人群医保待遇事实上可能下降了,为保护这一群体利益,建议政府鼓励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有经济能力的公民无论城镇农村、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都可以自愿参加商业医疗保险,政府可对参保人予以一定额度的所得税抵扣以资鼓励。

  对工资水平较高的用人单位,也应通过相应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其对雇员提供社会医疗保险以外的商业保险。

  社会医疗救助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政府通过承担其个人缴费方式,使其能够参加特定的保险项目;二是建立特别基金,专项用于补偿医疗服务机构对没有支付能力患者的紧急救治费用,使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得到基本的人道主义援助。

  ■读者心声

  □省会张女士:我属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偏低,参加职工医保缴费又负担不起,心里总是感觉没什么保障。

  □省会刘先生:医保不要面面俱到,要保大病。这样可避免小病大治,可消除不平等竞争。

辽宁价格信息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