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价格信息>价格服务 > 监测动态

物价走势趋好 亦有反复可能

日期: 2008-11-03
字体:

    今年5月以来,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CPI逐月回落。9月份,CPI已从今年2月8.7%的高点降至4.6%。CPI走势正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但是,当前经济中存在的可能引起物价上涨的成本推动因素仍然不可忽视,未来通货膨胀形势有可能出现交替和反复。稳定物价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在政策把握上需要特别谨慎。
    三季度物价走势出现积极变化
    从三季度的数据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继续放缓,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出现回落,物价走势表现出积极的变化。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0%(9月份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分月看,5月份以来,我国物价涨幅逐月降低:5月份上涨7.7%,6月份上涨7.1%,7月份上涨6.3%,8月份上涨4.9%,9月份上涨4.6%。
    在CPI增速从高位回落的同时,很多人对PPI的逐月高涨一度十分担心。前三季度,PPI增速延续2007年8月以来的上行态势,并在今年8月达到10.1%的历史高点。很多人担心PPI的高涨会最终传导至CPI,推动物价后期上涨。但从9月份的数据看,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这支持了业界专家对于PPI见顶回落的判断。
    物价增幅连续走低是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出现回落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指出,这可以说是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实施的结果,也与针对控制价格采取的措施有关,同时与国际价格涨幅回落也有不小的关系。
    一是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随着与此有关政策的落实到位,货币供应量增速明显放缓,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得以缓解,有利于控制价格的上涨。二是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控制价格的措施。针对生猪价格上涨较快的情况,加大了对生猪的生产和供应的支持力度、补贴标准;针对粮食价格上涨较快的情况,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强了对粮食生产的调控等等。三是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7月份以来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涨幅呈现出大幅回落的态势,9月份能源价格同比上涨35.7%,比上半年回落了58个百分点;农产品价格上涨21.1%,回落29.2个百分点;金属和矿产品价格上涨1.8%,回落8.9个百分点。
    此轮物价上涨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始于2006年底的此轮物价上涨有一个大的背景,那就是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同时,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此轮物价上涨又受到国内国外诸多短期因素的影响,这包括:国际方面的粮价上涨乃至粮食危机,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以及国内股市暴涨和猪肉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上涨。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这些短期因素先后影响我国物价走势,使我国物价上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
    总体来看,此轮物价上涨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11月至2007年8月。这一阶段,先是股市大涨,财富效应带动消费增加,成为2007年一季度CPI突破3%警戒线的主要推动力。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工业用粮需求较旺,国际粮价带动国内粮价以及饲料价格上涨。这一阶段,PPI小于CPI,显示出通胀水平的增长主要是消费需求推动而非成本推动。同时由于物价上涨仅仅局限于食品类价格,而核心CPI涨幅不大,因此,这一阶段的物价上涨又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第二阶段:2007年9月至2007年12月。2007年九十月间,猪肉零售价开始下跌,而CPI仍然居高不下。之后的价格上升逐渐显现出输入型通胀特征。由于美元滥发,从2001年底到2007年9月中旬,反映国际市场核心原材料商品价格波动的CRB指数累计上涨了133%。同时,受发达国家“生物燃料”计划影响,全球玉米价格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上升了86%,棕榈油价格上升了46%。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环比涨幅逐月加快。另一方面,美元滥发向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使得我国国内的流动性和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日趋沉重。这一时期,虽然物价上涨的主流仍然是食品类价格上涨,但诸多迹象表明,我国的生产资料价格也呈逐步上扬趋势。2007年12月5日,“双防”正式提出,实施了10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被从紧的货币政策取代。
    第三阶段:2008年1月至4月。这一阶段,物价上涨的输入性特征更加明显,同时,通货紧缩的压力也开始显现。
    与输入型通货膨胀相伴的是输入型通货紧缩的威胁。进入2008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世界经济明显减速,极大削弱消费需求,影响中国出口。有学者指出,如果需求减弱对价格的打压力度超过了美元贬值所引发的通胀力度,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势必跌落。而人民币加速升值,又会在减弱我国出口需求的同时,降低进口成本,进一步加大国内价格走低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经济明显减速和人民币快速升值对我国物价所产生的降温效应与正在实施的反通胀措施效应叠加,如果反通胀力度过大的话,将可能导致通货紧缩卷土重来。
    第四阶段:2008年5月至8月。这一阶段,CPI增速开始回落,但PPI却逐月走高,与此同时,股市暴跌,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愈加明显。
    进入5月,CPI开始掉头向下,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经济增长也表现出下滑态势。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5月份全国制造业的生产、订单指数比上月大幅降低约10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4个行业的PMI略低于50%。制造业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到了7月份,PMI更跌至48.4%,自2005年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此外,7月份工业增加值创今年以来增速最低,仅为14.7%,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税收增长率出现大幅度下降,同比增长13.8%,增速同比回落19.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9.7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所得税出现了负增长。财政部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企业效益增速大幅回落。另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6月11日,中国股市已经从最高的6124点跌到3000点以下。
    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细心的市场分析家发现,去年年底以来中国宏观调控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从紧的货币政策”在这个高层会议的会后信息中居然没被提及。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王庆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悄然调整的信号。7月28日,在国家高层领导密集考察过沿海企业之后,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由“双防”微调为“一保一控”。
    从2008年5月到8月,虽然保经济增长的声音渐强,但PPI的逐月走高却仍然像人们头顶的悬剑,让人们对物价的后期走势忐忑不安。
    事实上,从8月起,很多指标都开始呈现回落态势。8月1日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回落。与此同时,国际油价突然遭遇打压,原油价格从每桶150美元迅速下跌至116美元关口。8月25日,有国内钢铁市场风向标作用的“宝钢指数”出现下调。国内钢材市场连续7周下跌。国际市场上钢材期货价格也在回落。与此同时,豆油价格也出现回落。9月,由于金融海啸,国外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大幅回落,油价已跌至每桶90美元以下,输入型通胀威胁已基本解除。
    第五阶段:2008年9月至今。物价上涨压力初步缓解,“保增长”成为新的工作重心。
    进入2008年9月,我国物价走势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首先,9月份PPI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这支持了很多人对于PPI在8月见顶回落的判断。其次,8月28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修正数据,由于前期实行的退税计划发挥作用,第二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3.3%,是去年三季度以来的最好表现。从8月底开始,日本、韩国、英国等各国纷纷出台经济刺激方案。
    9月11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目前应该把经济增长放到首要位置上。9月14日,央行宣布4年来首次降息,存款准备金率9年来首次下调。10月8日,央行几乎与全球六大主要央行一起宣布降息,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0月2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我国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种种迹象表明,“保增长”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取向。
    未来物价走势
    对于未来的物价走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指出,从当前看,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促使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的一些有利因素,比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缓解,有利于控制居民消费价格的过快上涨。来自国际价格传导的压力有所减弱,也会促使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在一个低位的水平。翘尾因素的减弱,也有助于价格涨幅走低。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和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上游产品价格仍处于高位,再比如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涨幅虽有所回落,但涨幅仍比较高,并且未来的走势可能还取决于国际金融市场向什么方向变化,也存在着涨幅继续回升的迹象。比如说最近石油价格上下波动就比较大,因此我们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还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指出,从国际看,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将政策重点从抑通胀转向保增长。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条件下,一旦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国际商品价格就可能重拾涨势。而且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和要素价格出现趋势性上涨的可能仍然存在。从国内看,也存在较强的工资和成本上涨预期。9月份PPI涨幅仍达9.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高达22.9%,有进一步向消费物价传导的压力。
    但如果全球经济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显著回落,推动CPI和PPI上涨的外部力量也会趋弱。近期,纽约原油期价跌至每桶70美元以下。国际煤价最近一个月内下跌近25%。这意味着,我国通胀形势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008年4月份以来,我国CPI逐步回落。9月份食品价格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环比下降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当前物价有下行动力。
    总体来看,未来通货膨胀形势有可能出现交替和反复,对物价走势仍需密切关注。

中国信息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