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价格信息>价格服务 > 监测动态

面对啤酒涨价潮

日期: 2008-12-19
字体:

    在2008年伊始,一股涨价的浪潮开始涌来。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价格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价格均呈现上升的走势,价格运行呈现新的特征。价格的整体上升对2008年啤酒产业与市场的影响极大。自去年底以来,青啤、燕京等国内啤酒巨头纷纷宣布调价。目前涨价潮已“涌”至市场的最终端——酒店。人们对2008年夏天啤酒是否会由此掀起大规模的涨价风波十分关注。
    一、啤酒涨价潮风起云涌
    进入2008年,受国际啤麦市场的影响,啤酒生产的成本有所提高,特别是国内外啤麦价格上涨,水、电以及运输费大幅度涨价在啤酒行业与市场掀起了波澜。啤酒企业在原材料成本上涨以及食品行业涨价的大潮中终于耐不住寂寞了,纷纷将部分品种的价格进行上调。雪花、青岛、燕京、金星等调价幅度都在5%-15%,其他二三线品牌的涨幅也基本同步。自去年以来,青啤、燕京、雪花等啤酒厂家多次调高部分产品价格。今年1月份青啤集团表示,提价原因是啤酒原料(酿造原材料、包装物、运费等)价格的持续上涨。近日,青啤又传来涨价消息。与此同时,燕京啤酒日前也高调表示,由于成本压力增大,准备在3月份提价,而且通知已经下达给各地方分公司。近年来,我国啤酒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去年川渝啤酒市场上低档啤酒的价格竞争空前惨烈,一瓶啤酒批给经销商只要5、6毛钱,远远低于成本。这让重啤集团的整体利润下降了20%以上,股份公司的净利润比上年减少了1050万元。
    虽然国内啤酒市场已十分拥挤,但外国的啤酒商依然对中国啤酒市场虎视耽耽,外商急于协同本地的啤酒大厂加入这个迅速膨胀的市场。外国的啤酒商希望通过中国的销售网络与相对较低的产品成本,能帮助他们进入这个年增长率6%的世界第二大啤酒市场。在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之下,啤酒行业内的各种大战此起彼伏,以青岛、燕京和华润为代表的国内巨头的市场圈地运动如火如荼。从品牌争夺到行业整合,从价格的“一降再降”到现在的“持续涨价”,可谓是烽火连绵,战事不断。
    进入2008年,啤酒行业涨价已是箭在弦上,势在必发。从4月份开始就要进入啤酒的产销旺季了,啤酒厂的提价行动应该会在4月初就展开。一家啤酒企业的人士判断道。不过,这场涨价早已在悄悄进行。2月16日哈尔滨啤酒集团率先在哈尔滨市将大瓶(650ml)的啤酒价格分别上调了0.2元至0.5元不等。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啤酒市场掀起价格风暴。不久,青岛啤酒对外公开宣称,青啤的售价提高约5%,从而打破了僵持数年之久的啤酒价格僵局。近日,国内某品牌的啤酒价格比一个月前上调了2元/瓶,华东上海、福建、浙江、江苏的啤酒业开始“胎动”。此前不久,有些省啤酒行业协会建议今年啤酒价格稳中有升,以减轻成本上涨给各啤酒厂家带来的压力。迫于成本压力,山东、江西、安徽等地啤酒价格已经提价。长春、大连、哈尔滨、沈阳啤酒市场从酝酿涨价已进入实施阶段。虽然说涨价是个敏感的话题,尽管各啤酒生产商对啤酒涨价一直颇为忌讳,但有些品牌的价格上涨已经在悄悄地进行。国内外的几大啤酒生产厂商开始“蠢蠢欲动”。酒类涨价似乎要演变成燎原之势,但这种势头会否演变成为全行业的趋势?其实,涨价毕竟是把双刃剑,如果厂家不懂得自律,借原材料价格波动之机不断跟风涨价,很可能失去“民心”。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品牌之间、企业之间都不一样,高档啤酒由于存在一定利润空间,有可能不涨价或涨得少;企业管理好,能够消化原辅料涨价因素,这类品牌也可能不涨价或少涨价。有的啤酒企业犹豫不决,正在观望。考虑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公司尽可能内部消化原辅料涨价因素。目前他们正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即使原辅料、包装、运输等市场价格继续上升,啤酒迫不得已涨价也会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利益。水、电以及运输费大幅度涨价,与啤酒相关的其他材料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啤酒价格涨是必须的、企业认同,但市场与消费者是否认同?企业是要市场还是要价格?这对啤酒产业与企业来说是一个两难的话题。
    二、啤酒缘何掀起涨价潮
    进入2008年,越来越多的啤酒生产商走进了价格悖论,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两难课题:啤酒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啤酒生产所涉及的水、电以及运输费大幅度涨价,与啤酒相关的其他材料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众所周知,大麦是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我国每年啤麦的需求量为300多万吨,其中2/3以上依赖进口。由于汇率等因素,造成大麦进口的成本大幅上升。大麦进口量的不足也引发了国内大麦价格的大幅上涨。还有其他包装辅料也跟着上涨,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称,在制作一瓶啤酒的过程中,要使用玻璃、铝材、钢铁、塑料、纸张等一系列的包装辅料,目前这些价格也跟着上涨,平均涨幅在20%左右。20%左右涨幅包装辅料价格上涨,意味着分摊到每瓶啤酒上平均是1角钱,这给企业经营成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总之,今年以来啤酒生产的原料、辅料、能源、运输等的价格“高抬头”直接导致了啤酒制造成本上升了20%,可是,啤酒行业的利润空间将十分有限,啤酒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推进涨价压力。多年来,“高成本,低售价”一直是啤酒行业面临的尴尬局面,一瓶啤酒的价格不如一瓶水的市场怪象成为啤酒业难以名状的痛。但即使如此,在面对一次又一次成本上涨的严峻形势下,啤酒业总是在要单瓶利润还是要市场份额的两难抉择中无奈地选择了后者。在原料短缺面前,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中小啤酒生产企业,他们将面临原料价格、产品价格和大啤酒集团的多重压力。大啤酒集团虽然具备一定抵御风险的能力,但在原料紧缺和价格上涨面前,局势仍不容乐观。
    三、未来啤酒涨价是否延续
    市场、生产企业、广大消费者对2008年夏天中国啤酒是否会大规模地掀起涨价风波十分关注。对此他们做出了不同的反映。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一些啤酒的市场销售价格甚至比5年前还要低,在原材料涨价的“重磅炸弹”下,适度调整啤酒销售价格是企业生存的需要。啤酒涨价是个敏感的话题,多年来各企业对涨价一直比较谨慎。原料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的压力在啤酒行业由来已久,虽然缩减单瓶容量、降低麦芽浓度等做法被说成是满足消费市场需求,但是不排除是缓解成本压力、迂回调整产品价格的一种途径。可以看出,涨价声潮中的各个啤酒企业的心态相当复杂。在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下,厂家虽然努力消化涨价因素,但从保障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合理的涨价是必需的。有市场人士认为,啤酒行业由于成本压力导致涨价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上涨的幅度没有超出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将比较容易消除,人民网关于啤酒涨价的网上调查结果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调查中,有60%的网友认为啤酒涨价幅度在0.2-0.5元之间最为合理;有28.7%的网友认为涨价幅度在1元以上合理;认为涨价幅度在0.5-1元占投票总数的7%;认为涨价幅度在0.2元以内的占投票总数的4.3%。另外,有48.4%的网友认为啤酒涨价是厂商成本压力所致,认为是因为物价整体上涨的占到总数的47.8%。“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消费者对于啤酒涨价早有心理准备,而且大多数网友认为现阶段啤酒的涨价幅度还可以有上升空间。”某分析人士认为,“该调查结果也充分显示现在的消费者对待物价上涨的理解和认识更趋于理性,能理解和接受厂家在物价上涨情况下适当上调产品价格。”
    风云变幻的价格波动进一步加剧了本已白热化的啤酒业竞争格局。对于大多数啤酒企业来说,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较大幅度上涨,啤酒生产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成本推进涨价压力。但由于啤酒领域存在严重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通过涨价转移成本上升压力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广东有些厂家进行小幅度涨价,但是却不敢大幅度涨价。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啤酒市场上,价格稍有提升就会面临被取代的风险。当前对大多数啤酒企业来说,大幅度涨价将意味着丢掉部分市场,减少市场份额;而不大幅度上涨将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将吞噬自己有限的利润空间。是保自己的市场份额,还是大幅度涨价求利润?面对这一问题,不同的企业认识不同、策略不同,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与回应。广东现代国际市场研究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市调查消费者对酒类涨价的反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酒类产品涨价不认同。从北京、上海、广州三市接受调查的消费者反馈看出,低价位啤酒最受消费者青睐。从啤酒消费来看,选择单价为5元以下的消费者比例超过六成,在5-10元间中档价位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为27.29%,而10元以上的高档价位消费者比例仅为5%左右。价格越贵,购买者越少。一位广东的消费者表示,啤酒是大众消费酒类,价格不高,涨价幅度还是在心理承受范围之内。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广东酒类产品的定价普遍高于外地,已有了这么大的空间,还要涨价的话,从情感上接受不了。而另一位消费者表示,如果涨价,他肯定会买其他价格相对便宜的产品。
    进入夏季以后,啤酒市场一定处在风云变幻的格局之中。价格会随着市场的需求和成本的变动而发生波动,波幅不大,将会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幅度之内。北方市场与农村市场将会成为夏季啤酒市场的热点,南北区域市场将会出现大融合的趋势,并购与品牌的整合将进一步加剧了本已白热化的啤酒业竞争格局。关于夏季啤酒价格是否上扬,笔者认为,啤酒市场价格可能会出现分化现象。对于大多数啤酒企业来说,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较大幅度上涨,啤酒生产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成本推进涨价压力,所以在局部地区和部分企业会出现啤酒价格的上扬。但还要看到由于啤酒领域存在严重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通过涨价转移成本上升压力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啤酒企业将主要依靠两种办法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一是内部消化或减少利润空间来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有的啤酒企业面对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采取了积极而有效的对策。如压低旧瓶回收价、改变运输方式等都成了啤酒企业消化成本的重要途径。二是通过对产品进行改头换面暗中涨价。而涨价的幅度又会受到市场竞争的严格制约,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现象。

广东物价局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