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VC价、量齐升。健康网公布的2009年1-2月海关出口VC统计。2月份出口VC7400吨,同比增长8%,环比增长9%。出口均价10.4美元/kg,同比提高50%,环比提高5%。
VC的出口量价齐升,明确的表明两个问题:VC下游需求刚性以及国内企业限产报价的严格执行。从需求看,我们一再强调,VC的全球需求很稳定,几乎不因价格波动而变化。原因在于VC的下游主要是医药(如维生素补充剂)、食品添加剂,而饲料和化妆品用途较少。医药和食品的需求相对刚性,因此VC的需求一直比较稳定,全球的增长幅度在3%左右。
全球VC已经向中国集中,中国成为世界的VC基地。由于中国两步发酵法具有技术优势(截至目前,该技术还是禁止出口),加上中国的成本优势,在90年代之后,全球VC的产能向中国集中,目前国外主要是DSM在生产,其他产能基本上都由中国企业所掌握。因此,这一产品的定价权已经向中国企业转移。VC在2007年以来的涨价,初始推动因素与大宗原物料涨价有关,但本质上是垄断定价权的转移。
事实上在中国企业加入VC产业之前,全球的VC是由国外巨头控制,当时的价格也是相当稳定,且比现在的市场价还要高(不考虑人民币汇率变化)。
从出口量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出:中国企业在VC产业的话语权还在加强。2007年中国出口VC不到8万吨,2008年出口达到9万吨,而全世界的需求增长估计仍然是3%左右。从今年1-2月份数据看出,VC的出口量同比还在增长,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金融危机对VC的需求影响很小,而且国外的VC供应量在减少。换而言之,中国企业在VC领域的定价权会进一步加强。
四大家族的出口价格维持在高水平。具体到每家企业,我们看到华北制药、东北制药、石家庄制药、江山制药的出口均价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基本上都在10美元/kg以上,这也达到我们此前的预测。在出口量方面,有些波动,波动原因我们认为是:各家企业限产的时间不同,出口合同执行的周期不同。
相关上市公司:
东北制药:作为与VC价格敏感度最高的企业,我们预计VC业务在2009年贡献EPS为2元。预计公司2009年其他药品业务收入约17亿元,净利润率约8%,贡献EPS约0.41元,合计EPS为2.41元。
日前,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一季度净利润12091万元,同比增长300-350%,增长的原因在于:VC的价格和销售量同比增长15-20%。
需要说明的是:公司所指的价格比较是与去年全年均价相比的增长,而非与去年一季度比较,因为去年一季度均价约7美元/kg。2月份公司出口VC较1月份下降,我们认为不是订单减少,而是限产所致。
我们认为公司全年销售VC的量会超过此前我们做盈利预测的基础——1.8万吨,均价也明确高于我们预测的10美元/kg。据我们测算,VC均价每提高1美元,将增厚企业盈利0.31元(按公司销售1.8万吨计算)。由于VC价格稳步上扬趋势确定,我们维持“强烈推荐”的评级。
华北制药:公司是传统的四大家VC生产企业之一,其盈利亦大幅受到VC价格波动。以出口均价11.5美金计算,VC业务贡献EPS达0.48元。VC均价每提高1美元,将增厚企业盈利0.08元(以销售1.5万吨计算)。近期公司公告,与DSM达成合作意向,其中VC业务合作方式是华北制药控股,按一定的价格销售给DSM部分产品,对于DSM而言,能从华北制药获得一些价格较低的产品,有助于提高其下游产品的盈利水平。我们认为,这一合作并不会改变VC领域目前的竞争格局,不会导致现有企业的定价权转移。维持“推荐”的评级。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