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价格信息>价格服务 > 监测动态

粮价调控争议再起 是否重回计划经济轨道

日期: 2009-04-14
字体:
    粮食顺价控制机制正遭遇挑战,饱受低价进口大豆冲击的本土大豆加工业已经无法承受政府托市价格带来的高成本困扰。

  黑龙江省粮食局日前向国家提议,按照市场价格向当地加工企业投放国家储备大豆,以避免这些企业因为原料价差而停产倒闭。

  而在4月9日召开的中国粮油市场展望论坛上,与会者对于农业专家袁隆平“高价收粮、平价售粮”的建议表示赞赏,并呼吁官方打破“顺价销售”原则,低价出售政府储备粮油。

  但这种意见受到相关部门抵制。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日前一再强调,将坚持顺价销售的原则。而据本报了解,一个相关的调研团队将奔赴粮食主产区调研粮食调控政策的效果。

  挑战顺价销售原则

  “我们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央建议,在保障种粮农民利益的同时还应该救助本土大豆加工企业。”4月10日,黑龙江省粮食局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说。

  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仍以保护价收购和综合直补等形式进行;而在保护加工企业方面,黑龙江省粮食局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按照市场价向本土企业销售临时收储大豆”。

  此间的背景是,由于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粮价大幅下跌,中国东北地区大豆价格也从最高点时的每吨上万元下跌到最低时的3000元左右。而据大连商品交易所测算,2008年东北地区大豆种植成本高达3750元吨。

  为保护东北豆农的利益,自2008年10月起,中央政府先后下达了三批大豆临时收储计划,以3700元吨的保护价在东北地区收购600万吨大豆。官方希望通过政府收储的方式抬升大豆价格,保护东北豆农利益。

  由于进口转基因大豆低价涌入中国市场,这一举措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与此同时,中国大豆的处境日渐尴尬:在政府调控之下,国产大豆价格远高于进口大豆价格,东北大豆加工企业因此原料成本大幅上升,在与沿海大豆加工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

  从去年11月份起,东北地区百余家大豆加工企业陆续停产待料。在往年,这些企业是东北大豆的主要买家,它们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民族大豆产业最后的“堡垒”。不过现在,这些堡垒已经失去作用,随时可能被攻陷。

  前述黑龙江省粮食局官员对记者说:“加工企业和行业协会几乎每天都在给我们告急!我们也在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建议国家按市场价销售临时收储大豆,是该部门找到的办法之一。

  4月6日,农业专家袁隆平更是建议国家对所有品种的粮油产品“高价收储,平价销售。”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政府既可以保障种粮农民利益,又不至于抬高市场粮价。

  而在4月2日和4月9日的两个粮油行业会议上,不少业内人士也对于政府调控粮油市场的做法颇为不满,并建议改革。这些人士认为,政府的保护价收储政策严重扰乱了市场信号,坚持顺价销售原则更是挤压了流通、加工等环节的利润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对袁隆平的观点表示支持。来自山东枣庄的一家小麦加工企业负责人就表示:“政府保护农民利益的初衷可以理解,但是它还要坚持顺价销售的原则,就让我们企业很难办。”这位农民企业家向记者抱怨,“我们现在不是看市场价格定经营目标,完全是看政府的脸色。”

  在4月9日的中国粮油市场展望会上,来自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对于业内“平价售粮”的主张已有了结。

  这位官员称:“包括一些地方政府也给我们提过类似的建议,也给其他部门提过建议。我们也在认真考虑这些意见。”但他同时表示:“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调整,而且涉及到很多部门,比如说涉及到财政亏空的问题,肯定要征求财政部的意见。”

  在各部门协商形成一致意见之后,将把相关建议提交最高决策层。但他表示,这“肯定还需要一个过程,我现在没法给你更具体的答复”。

  据记者了解,一个调研团队正在组建中,将奔赴黑龙江等地就粮油调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考察。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中储粮方面肯定会参与这项调研。”

  重回计划经济轨道?

  不过,就在前述两次粮油行业会议上,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明确告诉在场的粮油企业负责人和相关官员、学者,官方将坚持顺价销售的原则。“今年肯定还会按照顺价销售的原则出售国家储备粮源。”

  在记者的采访中,国家粮食局系统对于改革粮油调控体系的意见普遍持反对态度,尤其是在顺价销售的问题上。他们认为,“高进低出”的建议将颠覆2004年以来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努力,进而重新回到计划经济轨道上,政府将再次成为唯一的粮食收购主体,政府将再次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农民再次陷入卖粮难的困境,粮食系统腐败案也可能再次频发。

  “国有粮食企业高价收购,低价出售,其他市场主体怎么可能再有存活的空间?”国家粮食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对记者说。为了解决粮食收购市场主体单一、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中国2004年启动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求积极培育多元的市场主体。

  在这位政府官员看来,政府现有的调控体系 (托市收购和临时收储)虽然也挤压了社会企业入市收购的空间,但基本上还是遵循了市场的原则。“政府1元收,你企业可以1.1元收嘛。只要你的销售价格高于收购成本,企业就还有存活空间。”

  而在取消顺价销售之后,“有财政兜底,我政府1元收的可以0.8元卖,你企业可能吗?”所以,在他看来,取消顺价销售对于社会企业意味着毁灭性的打击。

  而这其中可能的寻租空间更让业内人士担心。

  在国有企业垄断收购市场的情况下,农民售粮时将完全失去选择空间。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一位官员不无担忧地说:“农民卖给谁?去什么地点卖?以什么价格卖?质量标准怎么监督?在这些问题上农民将完全失去谈判能力。”

  这位官员曾长期在中国粮食主管部门任职,深知部分粮食行业“蠹虫”牟利手法:“国家指定的收储库会以各种理由拒绝从农民手中直接收粮,他们可能会扶持一部分 ‘粮贩子’,强行跟农民分利;或者干脆让这些粮贩子低价接手国储投放的粮源,回头再高价出售给国储库,也就是我们说的‘转圈粮’。”

  即使主张按市场价出售大豆的黑龙江省粮食局也讳言改革现有的调控体系,“我们跟袁教授的想法不太一样,”该局的官员说,“我们的想法还是通过反周期的操作,既保护农民利益,又保全加工企业。”

  他更愿意把这看作是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一个特例,而不能成为一种调控市场、补贴农民和企业的机制。因为,考虑到可能的巨大财政亏损,这样的操作显然不具备可持续性。

  仅以大豆为例,目前市场大豆价格基本维持在3200-3300元之间,黑龙江一家大型压榨企业的负责人甚至认为,国储大豆以低于3200元的价格投放市场,才能保证有竞争力。

  考虑到国储3700元的收储价格,再加上收购、加工、物流、保存等成本,每吨大豆的亏损额在500元以上。截止到3月23日,中国政府仅在黑龙江一省的大豆收储量就已达336.3万吨,官方计划在该省收储大豆453万吨。

辽宁省物价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