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物价局关于2006年农产品成本常规调查汇总分析的报告

重庆市物价局关于
2006年农产品成本常规调查汇总分析的报告
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渝价〔2007〕137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6年,我市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全市各级财政安排支农资金近160亿元,对广大农民实行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总计2.9亿多元,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种植积极性。特别是在我市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造成全市40个区县2100万人受灾,820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近200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91亿元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奋力抗御百年大旱,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千方百计把旱灾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488.80万亩,比上年减少0.5%,粮食总产量910.5万吨,减产22.1%;农民收入2874元,比上年增加65元,增长2.3%。
从我局对19个区县的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农民收益的调查情况表明:2006年,我市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产量下降、成本增加、价格上升、收益减少;主要经济作物成本上升,产量、价格、收益有升有降;生猪等畜禽产品及蔬菜作物产量、成本上升,价格、产值、收益下降。现将我市2006年主要农产品的成本收益情况简析如下:
一、2006年主要农产品的成本收益情况
(一)主要粮食作物
2006年,我市粮食作物生产总体特点是:(1)受特大干旱气候影响产量有较大下降。三种粮食作物平均亩产量307.90公斤,同比下降10.7%。(2)受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以及本地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上升。三种粮食作物每50公斤平均出售价格71.83元,同比上涨8.05%。(3)人工成本大幅度上升成为影响生产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三种粮食作物亩均生产成本394.67元,同比上升5.10%。(4)政府补贴收入大幅度增加,但产量下降和成本上升使收益降低。三种粮食亩均补贴收入7.48元,同比增长211.67%,亩均现金收益303.63元,同比下降8.84%。
1、中籼稻
(1)产量下降。平均亩产量
(2)成本略增。亩均生产成本464.51元, 比上年增加16.37元,上升3.65%。其中,亩均物质费用同比上升1.33%,主要原因是受干旱和病虫害影响,排灌费、农药费支出增加,同时,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机械作业费同比增加,增幅高达145.00%。而劳动日工价和雇工工价上升,使亩均人工费用比上年增加14.03元,增幅5.16%,成为影响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3)价格上升,产值、收益减少。每
2、小麦
(1)产量增加。平均亩产量
(2)成本上升。小麦亩均生产成本305.94元, 比上同比上升6.46%。成本上升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一是优质品种的推广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种籽费用和机械作业费增加;二是受干旱和病虫害影响,农药费和农家肥等费用上升;三是人工成本因劳动日工价增加,同比上升3.98%。
(3)价格上升,产值、收益增加。每
3、玉米
(1)产量降低。平均亩产量
(2)成本上升。亩均生产成本413.58元, 比上年增加18.09元,上升4.57%。其中,亩均物质费用144.85元,比去年增加8.09元,上涨5.92%,主要原因是由于干旱气候持续时间长,病虫害加重,使亩均农家肥费、农药费增幅较大。人工成本方面,虽然用工数量略有减少,但劳动日工价和雇工工价上升,使亩均人工费用同比上升3.87%。
价格上涨,产值、收益增加。因市场粮价的上涨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料用粮需求增加,玉米价格逐步回升。每
(二)油料作物
2006年我市油料作物成本收益呈产量下降,成本、价格上升,收益有增有减的特点。
(1)产量下降。油菜籽、花生平均亩产量分别为
(2)成本上升。油菜籽、花生亩均生产成本分别为294.31元、356.52元, 同比上升4.99%、3.68%。成本上升主要受化肥、农家肥、农药投入增加影响,同时油菜籽良种推广、花生种子用量增加使种子费用分别上升71.11%、15.75%。两个品种人工成本因用工天数减少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价格上涨,产值增加,收益有增有减。价格上升主要受国际及国内国油脂市场价格走高、市场供给量减少的影响。2006年,每
(三)经济作物
1、烤烟
由于百年一遇的旱灾影响,2006年我市烤烟呈“
(1)产量略增。亩均产量
(2)成本上升。在物质与服务费用支出上,由于烟用化肥价格持续高位,个别品种价格上涨,多数烟农只按烟草部门的技术要求施肥,化肥折纯用量同比减少,支出增加。农家肥费用上升较大,同时受气候的影响,多数地区烤烟病虫害较重,农药用量增加,同比上升25.32%。燃料动力费、工具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等也有不同程度增加。亩均物质与服务费用为501.62元,增幅为2.24%;亩均生产成本为976.16元, 同比增加42.60元,上升4.56%。2006年,各级政府和烟草公司加大了对烤烟生产的扶持和补贴政策力度。但因烤烟质量下降及部分调查户种植面积未达到补贴要求,调查区县平均每亩补贴收入为202.42元,同比增加2.02元,增幅1.01%。扣除补贴因素,我市烟农平均每亩烤烟实际投入物质费用299.20元。
人工成本方面,因干旱天气使烟叶生长期延长,家庭用工增加,加上劳动力工价提高,亩均人工成本474.54元,同比增加31.62元,增幅7.14%,是影响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3)价格下降,收益减少。
2006年国家规定的烤烟收购价格与2005年持平,但我市由于干旱天气影响了烤烟的质量,上等烟比例明显下降,烤烟平均收购价格水平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调查数据显示:调查区县烤烟每50公斤平均出售价格389.33元,同比下降22.49%;每亩主产品产值同比减少222.36元,减幅18.81%。烟农种烟收益大幅度下降。加上烤烟补贴,2006年烟农每亩实际现金收益为609.52元,同比减少233.25元,减幅为27.68%。
2、桑蚕茧
随着我国丝绸对外贸易配额取消和国内丝绸消费不断扩大,干鲜茧收购价格、生丝出口价格、生丝内销价格呈现同步提高的良好局面。2006年全市蚕茧综合收购均价17.95元/公斤,同比提高3.65元/公斤;蚕农售茧收入36063.53万元,同比增加4532.03万元,增长14.4%。调查显示,2006年我市蚕茧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1)产量下降。受干旱影响,平均亩产量
(2)成本上升。亩均生产成本1150.70元, 比上年增加65.27元,上升6.01%。其中, 亩均物质费用160.23元,比去年增加10.79元,增幅7.22%。主要原因是病虫害严重,蚕农加大了农药费和农家肥费的投入;人工成本上,劳动日工价和雇工费用提高,在用工数量减少的情况下,每亩人工成本仍较去年增加了54.48元,增幅为5.82%,是影响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3)价格大幅度提高,产值、收益有较大增长。每
(四)散养生猪
2006年上半年,由于俄罗斯对进口我国的猪肉尚未开关,企业出口渠道又较单一,导致我市自营出口冻猪肉急剧下降,生猪收购价格继续走低,农户饲养积极性受挫,出现了部分养殖户宰杀母猪的现象,仔猪价格也跌至近年来最低谷。七月以后,受百年一遇的干旱影响,部分地区相继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农户不得不提前出售生猪,导致存栏数量明显下降。针对此情况,市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措施,调动农户的饲养积极性,并安排了2353万元资金扶持养猪专业户,各区县也相继出台了落实畜牧业恢复性生产的配套政策措施。与时同时,出口渠道得到有效拓展,粮食价格呈现恢复性上涨,生猪收购价格和市场猪肉价格稳步回升,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得以迅速提高。从全年情况看,我市散养生猪生产成本收益未发生较大变化。
1、产量略减。2006年农户散养生猪平均每头出栏重量117.4公斤,比2005年下降1.30%。
2、成本略有上升。2006年, 农户散养生猪平均每头生产成本992.39元,同比上升0.4%。影响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饲料费用增加。受下半年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影响,精饲料价格上升,精饲料费用相应增加,平均每头为326.42元,同比增加2.65%;受干旱影响,青粗饲料价格上涨,费用同比增加了6.60%。二是受能源价格调整等因素影响,燃料动力费用增加。平均每头燃料动力费42.32元,同比增长25.21%。其中煤费增长16.82 %,其它燃料动力费增长40%。三是人工成本明显上升。受劳动日工人价上涨和用工量的小幅度增加影响,平均每头家庭用工折价比2005年上涨10.20%。但由于仔猪进价明显下降(平均每头为162.50元,比上年减少54.47元,减幅达25.10%),生产成本总体上升不大。
3、价格明显上升,收益有所增加。尽管产量有所下降,成本有所增加,但由于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全年平均每50公斤出售价格371.14元,较上年上升11.70%),农户收益仍有一定增加。平均每头主产品产值871.43元,增加 81.29元,同比上升10.29%。净利润为-91.93元,比2005年减亏83.91元。但养猪亏损的现状仍未改变,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
(五)蔬菜
2006年我市蔬菜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与上年同期相比,1、3季度多数品种价格上升,2、4季度多数品种价格下降。尤其是夏季特大旱灾期间,主城区蔬菜价格特别是叶类蔬菜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但价格上升的差价部分更多是体现在流通环节。从我们对国家规定的7个可比品种(西红柿、黄瓜、茄子、元白菜、菜椒、大白菜、马铃薯)的调查情况看,其生产收益呈“
1、产量、成本上升。2005年市场蔬菜价格较高,刺激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加大了化肥、农药等生产投入,加强了生产管理,7个可比品种每亩主产品产量达到2696.40公斤,比上年上升10.90%,每亩生产成本为1006.38元,同比上升8.15%。
2、价格、产值、收益降低。因干旱影响了部分蔬菜质量,加上外地蔬菜调入量增加,7个可比品种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每50公斤50.26元,同比下降24.38%,每亩主产品产值为2710.33元,同比下降16.10%,每亩现金收益为2212.25元,比上年下降20.71%。
二、问题及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灾抗灾能力,为农业生产创造更好的条件。2006年我市的干旱造成40个区县不同程度受灾,充分暴露了我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脆弱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灌溉工程维修作为支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二)继续规范和稳定农资市场价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2006年,部分化肥等农资价格比2005年有所下降,但仍在高位运行,不利于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和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规范农资市场,保证农资质量和稳定农资价格,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建议政府各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经营,稳定农资价格,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三)加快推广测土施肥、配方施肥、因地施肥、按需施肥新方法,不断提高科学施肥水平。调查情况显示,2006年,虽然尿素、碳铵等肥料仍是我市农户首选品种,但优质高效复合肥料施用量有所增加,科学施肥正逐步为农户接受。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广泛宣传和普及科学用肥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农民施肥不合理的习惯,提高用肥效率,加强农家肥利用,提高土壤有机成分,促进农户控制种植成本、提高土地效益和种粮收益。
(四)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化和农业市场化、科技化进程。当前,农村获取市场信息渠道有限,农产品销售缺乏完善的销售网络、农业科技人员少,指导农业生产力度有待加强,这些因素对农民种植意向有一定的影响。各级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民的信息和技术服务力度,向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农资、农产品市场信息,并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