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价格信息>价格服务 > 成本调查

我市“9月农本调查调研月”调研文章汇编

日期: 2012-11-07
字体:

根据今年全市农本工作会议精神,市物价局成本调查队开展了“9月农本调查调研月”活动,各农本调查区县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实地调研,并认真撰写了专题调研材料。万州、梁平、奉节、潼南、忠县、武隆等区县发改委领导和相关农本调查同志高度重视调研工作,撰写的调研文章质量较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现将这些区县撰写的农本农本调研文章汇编于后,供各区县借鉴学习。

 

抓住四要素增产又增收

万州区蔬菜调查户杨志新蔬菜种植效益成本调查

 

菜农杨志新是蔬菜生产成本调查户,家住万州区牌楼街道石峰村,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勤劳好学,在常年种植蔬菜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今年,他种植半亩空心菜,物质费用仅为1200元,产量却达五千多公斤。按市场均价每公斤2.6元计算,种植一季空心菜的收入高达13000多元。杨志新所以有如此好的收益,是因为他抓住了四要素,即降成本、早播种、勤管理、做直销。

一、降成本:鸡粪做肥料,自制竹大棚

一般来说,种子和肥料在种植空心菜的成本中占比较大,不过,杨志新家附近有一养鸡场。每年春节前,杨志新夫妇就从养鸡场挑来免费的鸡粪,将其与土壤充分拌匀后放置两个月左右,使土壤肥沃。空心菜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生长过程中还需要追肥,用鸡粪做肥料,节约了450元左右的肥料费。除此之外,为了确保空心菜生长适宜的温度,杨志新充分利用自家栽种的竹子,用竹条和专用透明塑料薄膜自制简易大棚。正因为如此,杨志新半亩空心菜的物质费用只需1200元,其中:种子费650元,农膜120元,农药30元,其他是工具材料费和抽水电费。

二、早播种:三月中旬播种,抢上市先机

杨志新种植空心菜已有十几个年头,他从中悟出了增产增收的窍门,就是早播种、早上市。虽然三月的气候不稳定,时冷时热,他仍每年在三月中旬栽种空心菜。由于简易大棚有保温作用,大棚中的气温环境适合空心菜生长。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当多数菜农才开始种植空心菜时,杨志新在简易大棚中种植的空心菜已铺满田地,郁郁葱葱。在简易大棚中早播种即意味着占领了空心菜生长和销售的先机,虽然空心菜大量上市后的均价为每公斤2.6元,但早播种的经验使杨志新早收成的空心菜卖到了每公斤14元。

三、勤管理:大棚常通风,土壤要半湿

种植空心菜除了保温很重要外,还要使大棚内常通风。他每天都会将大棚两端的塑料薄膜掀开,让大棚内生长的空心菜通风透气。杨志新种植空心菜与其他菜农种植的方法不同,其他菜农都是在水田里种植空心菜,而杨志新不是在水田里种植,也不是在旱地里种植,而是在半干半湿的菜地里种植空心菜,且保持半湿状态。他每天早晨都会到大棚里看看,如果下了大雨,会将地里多余的水排走,如果土壤太干,就用抽水机抽水浇地。在杨志新的精心照料下,这半亩地的空心菜一季就能收成五千多公斤,且品质好。

四、做直销:挑到市场卖,收入多五成

由于杨志新家住城郊,为了便于卖菜,他在离家较近的城区农贸市场租了一个摊位。五月初,早种植的空心菜陆续上市,每天早晨4-5点钟,杨志新夫妇便下地收菜,然后将其捆扎装框,挑到农贸市场销售,由于空心菜品质好且又有卖相,他种植的空心菜一点也不愁卖。杨志新坦言:虽然直销空心菜很辛苦,但比卖给蔬菜经销商要多赚五成。

(万州区发改委供稿)

 

水稻机收与人割成本效益比较

梁平县水稻收割成本收益调查

 

一、梁平县水稻机收基本情况

“四面青山下,蜀东鱼米乡;千家竹叶翠,百里柚花香”描述的是梁平千年农耕文明的缩影。梁平县位于重庆东北部,是传统水稻种植大县,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梁平水稻耕作机械化率快速提高。 2012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43.2万亩,机收面积40.2万亩,较上年增长1.5万亩,组织联合收割机1120台,机收率93%,机收面积和机收水平保持全市第一的领先位置。

    为详细比较水稻机收与人割的优劣,我们选取县内13户水稻种植农户进行调查,这13户调查户分别来自于平坝地区的梁山镇、仁贤镇、金带镇和山区的蟠龙镇,既有传统水稻种植散户,也有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种植大户,具有典型代表性。

二、机收经济成本支出分析

梁平县水稻机收的费用在80/-150/亩之间,具体视农田远近、大小和机器到达路途的难易程度决定,机器难以达到的山区小块田价格稍贵。13户调查户中有7户选择机收,每亩成本支出如下表:

姓名

亩产(公斤)

机收费(元)

1

650.00

80.00

2

650.00

80.00

3

490.00

80.00

4

630.00

80.00

5

395.00

150.00

6

471.00

80.00

7

482.00

95.00

平均

538.29

92.00

梁平县适宜大机器收割的平坝田33万亩,山区小块田7.2万亩,综合每亩机收平均价格为92元。此外,农户不需额外负担其他任何费用。

三、人割经济成本支出分析

人工收割承担的费用包含劳务费及招待费。劳务费按照收割公斤数计算,通常为35/50公斤,招待费包含买肉、菜、烟、酒等多个项目,每亩需单人工作3天才能完成,即需支付3天招待费。13户调查户中有6户完全或部分采用了人工收割方式,每亩成本支出如下表:

农户

亩产(公斤)

雇工费(元)

招待费(元)

合计(元)

厨子费

柴火费

其他

小计

1

500.5

350.35

19.5

6.3

15

18

9

1.5

1.8

71.1

421.45

2

530

371

20.4

7.2

15

18

10.5

1.8

1.5

74.4

445.4

3

494

345.8

21

8.4

21

24

9.6

1.8

1.8

87.6

433.4

4

537.7

376.39

22.5

9.6

15

30

10.8

2.1

1.5

91.5

467.89

5

500

350

22.8

9

15

18

12

3

1.5

81.3

431.3

6

570

399

22.2

8.1

15

18

11.4

2.4

1.5

78.6

477.6

平均

522

365.42

21.4

8.1

16

21

10.55

2.1

1.6

80.8

446.17

由上表6户看,采用人割每亩平均雇工费365.42元,招待费80.8元,总费用为446.17元,是机收价格的4.85倍,机收所需经济成本却远低于人工收割经济成本。

四、机收与人割成本支出比较

我县2012年机收面积40.2万亩,机收总费用为3698.4万元,如这部分机收面积采用人工收割则需费用17396万元,机收比人割节省成本14237.6万元。每亩减少成本支出354.17元。

五、其他优劣分析

一是提高效率。每亩水稻机器收割时间为15分钟-30分钟之间,具体视机器大小决定,小收割机最长收割时间为30分钟/亩,平均耗时22.5分钟/亩。每亩水稻单人收割时间为24小时,耗时是机器的64倍。机收程序简单,半小时内将所有工序同时进行,农民直接将稻谷搬袋回家晾晒,劳动强度小;而人工收割要经历割、搬、打、挑等繁杂过程、劳动强度大。

二是解放劳力。我县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年轻人在外务工多,在家壮劳力少。水稻采用机械收割,省事、省力、省钱,留守在家的老年人也能承担水稻收割劳动任务,使在外农民工不必赶回家中参加农忙抢收,既节省了路费,又增加了收入。

三是改善环境。水稻机收使稻草就地还田,有助于增加田地肥力。同时,又解决了稻草乱堆、乱放、乱晒的问题,改善了人居环境,消除了火灾隐患。

六、水稻机收推广措施

梁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稻机收工作,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促进水稻机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多部门紧密配合。全县调集农委、公安、工商、物价、高速公路执法等部门,共同为水稻机收做好服务。二是工作机制完善。全县按照“政府组织,部门配合,农业服务中心主抓,村组干部协调,农机专业合作社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开展 “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跟机人员包机”的亲情服务活动,使水稻机收顺利开展。三是扩大机具数量。我县加大购机补贴力度,今年共增加小型乘坐式联合收割机73台,目前已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39家,农机大户498户。同时,每年还从江苏、四川、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引进联合收割机突击抢收,今年共引进854台,全县收割机使用总量达到1120台。

七、对于水稻机收的思考

水稻机收凸显的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农民的广泛认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使水稻机收惠及更多农民,加快推进新型农业机械化进程,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予以加强:

一是加大科研力度,解决山区机收难题。山区农民要求机收的愿望非常迫切,但由于田块小、坡差大,机器不愿去收割,“择田”现象明显。因此,农机科研部门应加强科技投入,研究开发更适于山区使用的小收割机。

二是加强基础建设。山区应加快农田机械作业道路等设施的改善,逐步增加 “条田化”改造、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夯实农业机械化基础。

三是进一步优化耕作模式。部分山区田地势偏远,投入成本高,产出低。对于此类田政府应引导农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或转变为退耕还林地,提高经济效益。

四是加大购机补贴。目前我县农村自有农机数还不高,政府应加大购机补贴,鼓励农民购买小型农机,同时在补贴资金及机具质量上加强监管。

五是探寻大型农机合作化道路。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配备大型农机,为区域农民服务,走农机集约化、合作化道路,提高农机使用率,节省生产成本。

六是以“机收”为龙头提升水稻整体机械作业水平。相比于机收,我县水稻机插率和机耕率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分别为37%80%,政府应以机收为例加大对农业机械作业的宣传和引导,大力推广机插、机耕、机烘等其他机械作业方式。

(梁平县发改委供稿) 

 

当前农村劳动力人紧价高

奉节县农业雇工情况调查

 

针对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雇工矛盾突出等问题,20129月我们选择了中籼稻、烤烟、脐橙三个品种,专题调查了奉节县农业生产雇工情况。

一、调查情况

1、农业生产环节

中籼稻:整地(整秧母田、掏箱)、撒种复膜与栽小秧、小秧管理(锄草、施肥)、整大秧田、栽插秧、大田管理(锄草、施肥、灌溉)、收割(收、晒、归仓)等7个环节;

烤烟:冬耕冬翻(扯烟梗、锄草、整地)、移栽准备(起埂、复膜)、运苗及栽烟、揭膜与培土、田间管理(施肥、打药、打顶、去脚叶)、采烟和入炕、烘烤、分级(分级、扎把、打捆)、销售(运输、销售)等9个环节;

脐橙:修枝、打药、施肥、锄草、采摘等5个环节。

2、生产用工情况(家庭用工和雇人工)

中籼稻亩均用工(折8小时,下同)14.89天,烤烟亩均用工20.75天,脐橙亩均用工19.32天。

三个品种生产加权平均(权数为种植面积),每亩用工20.3天。

3、雇工情况及雇工重点

中籼稻生产亩均雇工3.86天,占生产用工量的25.92%雇工重点主要在栽插秧(占雇工量的7.42%)和收割(占92.58%)两个环节。

烤烟生产亩均雇工11.76天,占生产用工量的56.71%9个生产环节中都有雇工,重点主要在移栽准备(占20.1%)、运苗及栽烟(占11.26%)、揭膜与培土(占14.53%)、田间管理(占9.35%)、采烟和入炕(占35.01%)五个生产环节。

脐橙生产亩均雇工4.84天,占生产用工量的25.05%

5个生产环节中有3个环节存在雇工,雇工重点主要在修枝(占22.58%)和采摘(占69.68%)两个环节。

从三品种生产加权平均看(权数为种植面积),亩均雇工10.6天,占生产用工量(家庭用工和雇工总量)的52.22%。其雇工几乎都是体力劳动强度较大以及抢季节抢时令的环节上,而日常田间管理大多还是家庭用工。

4、雇工费及雇工价

中籼稻生产亩均雇工费用479元(现金363元、生活费93元、香烟23元),雇工工价124.09元(现金94.04元、生活费24.09元、香烟5.96元)/天,雇工价比上年提高13.13%

烤烟生产亩均雇工费用1268元(现金956元、生活费246元、香烟66元),雇工工价107.79元(现金81.26元、生活费20.92元、香烟5.61元)/天,雇工价比上年提高9.32%

脐橙生产亩均雇工费用656元(现金503元、生活费129元、香烟24元),雇工工价135.54元(现金103.93元、生活费26.65元、香烟4.96元)/天,雇工价比上年提高7.95%

从三品种生产综合平均看,亩均雇工费用1160元(现金876元、生活费225元、香烟59元),雇工工价109.43元(现金82.63元、生活费21.23元、香烟5.57元)/天,雇工价比上年提高7.12%

二、存在的问题

1、生产环节缺乏人手。外出务工、高山移民、城市化建设等,使大部分青壮年脱离农村,而继续留守种田的多为老弱人员。调查所示:综合平均雇工量占到总人工用量的52.22%。照此下去,不但在劳动强度大的生产环节中完成耕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再过1020年,农村人员中较多会耕种的人将会越来越少,农业生产的发展将会存在较大的隐忧。
    2
、季节性雇工紧张。由于农村青壮年外出,导致整劳力缺乏,特别是劳动强度大的生产环节和季节性用工抢手紧缺,还会延误时令造成损失。同时,有的环节如中籼稻的整秧母田、整大田,烤烟的冬耕冬翻等,雇牛耕及雇机耕同样紧张。

3、雇工价格年年上涨。从雇工工价地域比较,随着海拔的降低而升高:烤烟(高山)107.79元,中籼稻(中山)124.09元,脐橙(低山)135.54元,且平均较上年上涨7.12%。雇工工价上涨,除整个物价水平上升外,劳动力缺乏雇工紧张也是一大原因。

按统计部门的口径计算,我县2012年劳动日工价42.73元,而雇工平均工价为109.43元,是劳动日工价的2.56倍。

三、建议

1、加强管理,合理引导农村就业。随着农业生产模式转变加快,集约化生产将成为农村就业新门路。从调查情况看,集约化程度高的生产项目,对劳动力的依耐和需求更大。如烤烟,农民一户种植多为几十亩集约化生产,雇工量占到生产用人工总量的56.71%,且每个生产环节都需雇工。如果宣传、引导、管理得当,不失为农村一条就业新门路。

2、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农村劳动力紧缺、雇工难的矛盾日益突出,增添小农机械不失为缓解雇工难找又能提高工效的一个好方法。若雇牛耕地,每头每天可耕1.5亩,亩均140元,若选择雇机耕,每台每天可耕3亩,亩均120元,每亩机耕成本比牛耕成本节约20元。

(奉节县发改委供稿)

 

水稻机械化收割节本增效明显

                      潼南县水稻收割情况调查

 

为了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及时掌握我县水稻收割情况,潼南县发改委深入农户及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水稻机械化收割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机收节本增效明显。

一、全县水稻收割情况与成本费用情况

我县是种粮大县,水稻种植作为传统农业在整个农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全县水稻播种面积37.72万亩,其中机械化收割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0-70%,比去年略有增加。全县拥有大、中、小型收割机480台,其中本地260台收割机以中小型为主,引进外地收割机220台。我县水稻机械化收割推广较好的有县城近郊的大佛坝、中部地区的塘坝镇和柏梓镇、西南部的新胜镇。

据龙形镇经堂村种植大户周南高介绍,他家今年种植了42亩水稻,其中机械化收割面积30余亩,约占总面积的70%。一台联合收割机一天大约可以收割7亩水稻,机收成本费用约120/亩,如果是人工收割一般需要4人,每天只能收割1亩水稻,成本费用高达400/亩。机收每亩比人工收割要近300多元的成本支出,机收节本增效作用明显。

二、水稻机械化收割中存在的问题

1.地形地貌属盆地浅丘,田块面积较小,种植作物分散,不利于机收作业。

一是我县属于川东浅丘地区,成片平整的稻田少,同时为了平衡田块之间的高低差,田块之间建有田坎,而田坎太窄导致机械无法进入;二是种植作物分散,田块之间有不同程度的交叉种植,无法连片作业;三是由于农村实行的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我县稻田总面积虽然很大,但地块分布不均匀,农户所承包的稻田较为小块,不利于机收作业。

2.农田水利设施较差,特别是灌排引水渠道建设与现代农业生产不相适应。

近几年来,虽然我县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农业生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特别是末端的灌排引水渠道设施较差,自流灌溉面积小,二次灌溉只能靠抽水。由于我县一部分农田具有蓄水池的作用,一些农户不愿意放水晒田,造成无法机收。

3.农村人口较多,土地流转率较低,不利于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从而影响和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据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全县2011年末户籍人口为94.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32万人,占总人数的72.57%。近几年来很多农户举家外出打工,几年没回家的大有人在,他们承包的这部分土地都是附近的农户或者亲戚代为耕种。如果要商品流转的话则需要本人签字认可才行,但由于土地面积有限,很多人不愿意回来完善相关法律手续,造成土地无法流转,不利于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从而影响和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三、发展水稻机械化收割的建议

1.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合理流转土地,提高利用率,全力推动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

建议政府出台有关优惠政策,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合理整合土地资源,规划出标准化稻田种植区域,形成统一的机械化作业流程,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土地收益,为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节支发挥积极作用。

2.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对“三农”的扶持政策,中央及省市财政加大对农业地区的直接投入,以加强农业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加大对水库、堰塘的保护和损毁治理,加强对提灌站工程设施的建造与维修,确保“水源关得住、跑不了·”、“渠道能灌能排”,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3.进一步推进“户改”,鼓励农民转户,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

一是要加快县城中心城区及镇街建设,增强城镇对农民的吸聚力;二是维护转户农民利益,强化转户农民社会保障和原有土地收益保障,消除“户改”就是要农民土地的错误认识,调动农民转户进城的积极性。只有切实减少农村人口,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土地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公司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

    (潼南县发改委供稿) 

 

当前农本调查中有关

数据真实性、科学性的探秘

忠县农业种植作业习惯对农本调查数据影响情况调查

 

我们在多年收集四个调查点农本调查记录数据时,总能发现一些奇怪的、让人不可思议的问题。我们起初总是认为是他们平时记录不仔细造成,以致我们有时不得不帮他们调整数据,甚至单独设计表格让他们填写,以便增强数据的真实性。经过认真调查,我们发现我们的看法有些偏颇,事实上,他们的数据的真实性受制于他们的作业习惯才是根本。他们的作业习惯导致了其数据的代表性欠佳,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数据是真实的,但是欠科学的。

一、农村作业中的几个“怪”现象

这几个怪现象如下:(一)化肥价格从没出现过所在年度的中低位价格;(二)种子用量奇高,并且多年不变;(三)化肥、农药用量较重;(四)机械作业费很少。

二、形成这种作业习惯的由来

改革开放多年,我们的市场供应比较充足,以前那种抢购、储存的模式随着经营个体取代农资公司、供销合作社、农经站而变为加点销售,作为处于基层的经销点不会因为价格的变化而选择所谓低价时仓库储存,他们更多地习惯了低来低卖、高来高卖,赚几个点成了他们的基本经营模式。而农村在外务工人员较多,家中的人因体力、经济原因大多要等务工人员回来才去购买化肥,而务工人员回家时又恰缝用肥之季,这样,最后体现在他们的报表上的农资价格就处于一年中的中高段。

近年我县气候异常,对于依然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在育苗期间如何保证有更多种子发芽以备不测是他们优先考虑到的。何况市场动不动就是1公斤2公斤包装。农民朋友们嫌麻烦,不管多大面积,全用上,这样,报表上的种子用量就五花八门,逢上大风、大雨、还有旱情时,他们就会为他们多用了种子量而减少秧苗损失而自喜。

近年病虫害严重,天气异常是其中原因之一,但农作物抗药性已大降低。经调查,这几户农本调查户中,5户就有3户用药较猛,尤其是今年的一种“爱苗”,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药,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化肥。价格也高得出奇,称既能治病,又能促农作物生长,但这东西的利害没人清楚。这就是现状,只要能治病,什么都不管了。

三、对农产品成本的影响

(一)对真实性的影响

    采用这样的作业方式种植农作物,其记录的数据肯定是远远高于实际的正常数据,不计较种子量,不计较工时,不计较药量的种植方式不利于农本调查研究。

(二)对农产品成本降低的影响

    粗放式种植农作物,对于降低种植成本无任何意义,从实质上讲,他们仅追求的是产量,从不过问成本,这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群众致富增收。

(三)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很显然这样种植农作物,已严重影响其品质,我县还没有建立农作物质量监测体系,部分农产品质量确不太让人放心。

四、作业习惯改变的建议

(一)结合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土地的整合,加强土地流转,有了土地流转,经营者也有成本之虑,自然会想方设法提高种植收益。

(二)继续加强农业科技的宣传、推广。

(三)建立农作物质量监测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尤其是安全性。

(四)加强对新入市化肥、农药的监管。促使厂家从科学、可持续性的角度去研发、生产农药。

(忠县发改委供稿)

 

烟叶保险助农致富增收

武隆县“公司+农户+保险”模式调查

 

今年我县烤烟种植面积75000亩,烤烟种植地属中高山地区,每年都会受到冷空气、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侵袭,给烤烟生产带来威胁,我县实行“公司+农户+保险”的生产经营模式给烤烟种植户提供了基本保障。

烤烟种植户由烟草公司统一购买种植保险, 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公司将按损失的程度进行赔付,保障烟农收入,提高烟农积极性。为了将政策惠及到千家万户,政府协助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公司统筹。建立烤烟种植保险受理和核灾理赔协办小组,同时设立了烤烟种植保险理赔协办员,确保在受灾情况下及时开展理赔工作。二是信息联动。对烤烟种植户、灾情核定、灾后理赔等信息全程公开,及时准确掌握工作动态。三是全程监督。采取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的多层次监督网络,确保烤烟种植保险政策落实不走样。

         (武隆县发改委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