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价格信息>价格服务 > 成本调查

2015年垫江县中籼稻成本及收益情况

日期: 2015-10-27
字体:

 2015年垫江县中籼稻成本及收益情况

产量和价格双增  收益明显提高

 

近期垫江县发改委对该县农产品成本调查点的调查户在今年水稻生产成本及收益等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

一、生产总成本下降。一是往年不断增加的物质费用在今年得到有效控制并减少,亩均物质费用355.84元,同比降低1.07%。二是机械作业面积扩大缩短劳动时间,劳动用工天数6.88天,同比减少13.68%,亩均人工成本414.18元,同比减少4.3%。三是在政策性调整影响下,今年散户补贴收入减少,亩均土地机会成本103.62元,同比减少7.98%。今年垫江县水稻生产亩均总成本882.65元,同比减少3.52%

二、产量和价格双增、净利润和现金收益提高

去年垫江县水稻生产受灾减产,稻谷单产普遍下降。今年该县水稻生产在“风调雨顺”和农户的精心管理等因素影响下,稻谷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较大反差。亩均稻谷产量517.63公斤,同比增加43.4公斤,增加9.15%;当前该县稻谷平均出售价格每公斤2.47元,同比上涨4.75%;产量和价格双增,亩均产值1293.13元,同比提高162.08元,提高14.33%。一方面是水稻生产总成本下降减轻效益的负担,另一方面产量和价格双增推动效益上升。因此,今年该县的水稻亩均净利润457.07元,同比增加206.73元,增加82.58%;亩均现金收益974.87元 ,同比增加179.15元,增加22.51%;成本利润率由于去年同期的27.36%上升至51.78%,提高24.42个百分点。

三、调查情况反映

垫江县作为重庆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始终将稳定粮食生产放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近年来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的同时,农业生产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之今年该县的粮食生产在“风调雨顺”情况下,水稻、玉米等一批粮食作物取得非常好的收成,对稳定该县粮食生产形势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但我们要看到今年粮食丰收是在去年受灾减产情况下才出现的较大反差,而粮食生产周期长、粮价涨幅有限,生产效益与意愿仍有差距,农村道路运输条件欠佳,农田水利设施仍不完善,部分农户对后期种粮意愿不高。虽然今年该县初尝无人机施药作业带来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但作业成本高、技术要求高和当前仅处于介绍和推广阶段,这一高科技运用离普及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部分农田远、小、散、坡度大,机耕、机收作业难开展,特别是机插秧这一生产短块,仍制约着水稻收益的高度。当前土地流转不成熟,部分农户种植别人不种之地后,按照政策没有拿到补贴和今年散户生产的补贴不升反降,粮食补贴这个老大难问题没有充分体现出国家的惠农政策效应,生产大户在生产前期土地流转较难、资金筹集困难较多,生产中的雇工难、雇工费用高,机插秧的技术力量不足,生产后的粮食运输道路状况差、粮食烘干等一批机械服务欠缺的一系列问题均制约着该县粮食生产规模化发展,对推动该县农业现代化进程有着一定负面效应。

五、建议

1、继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山坪塘等农业基础设施整治,当来年生产出现旱涝之际能够做到有渠可引、有库可容和有水可灌,把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加大农村道路改造和土地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的机械作业环境,确保该县粮食生产稳定。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生产贷款、农机补贴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适当提高粮食综合补贴,完善补贴发放措施,研讨“土地荒芜税”可征性,让国家“直补”资金真正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使更多农民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粮食保险措施,在解决农户生产后顾之忧的同时,有效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

3、继续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技术服务。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大力推广“无人机施药”等技术工程,切实解决病虫害防治难和劳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下大力气解决水稻机插秧这一生产短板,提高土地效率和种粮收益;解决大户的粮食烘干等农机配套服务问题,促进粮食生产向专业化、优质化方向发展,提高粮食产业化整体水平。

4、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国家土地流转政策下鼓励社会资金和劳动力向粮食生产领域流动,确保“有地必种”和“有地可种”;积极鼓励农民以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向大户、基地、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有效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率,在建立健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基础上,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

5、建立“互联网+”信息平台。当前农村一般农户掌握信息知识还有一定难度情况下,建立村级电子商务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集中产品资源,把农村经济进行电子商务深度融合。一是可以提供生产意向、种植技术、适时天气预报、价格行情、供需关系等农村生产需求信息。二是发布当地农产品特点、数量、价格等信息,统一购销渠道、降低物流费用、快速掌握价格行情,切实解决农村信息不对称现象,扩大农村经济创收途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