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发展改革委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深化法治建设与服务保障全市改革发展中心工作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推动发展改革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一、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强化责任担当。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做到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切实将法治机关建设摆在全委工作突出位置。推动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集体学法7次,主持委党组会专题学法11次,召开委主任办公会专题研究法治建设工作15次。
(二)狠抓工作落实。健全完善委主要领导亲自抓、法规处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专业处室分管领导分头抓的法治工作体系,将法治政府建设履职情况纳入主要领导、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年终述职重要内容,认真开展述法测评,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依法行政示范带动作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聚焦市委、市政府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制定委机关法治建设年度任务分工方案,事项化、清单化打表推进,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将法治建设情况纳入委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内容,将法治工作专项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切实把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二、认真落实全面依法治市重点任务
(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召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建立“十项行动”年度评价机制,迭代升级“四张清单”,谋划实施年度重大事项364项。推动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协同立法《关于川渝高竹新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出台,大力推进万达开等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深入推动川渝35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持续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经验做法两次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推广。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四批次35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累计办件量超1800万件。
(二)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纵深推进。全国率先完成新一轮开发区整合优化,全市园区开发区整合优化为50家,减少53%,管理机构精简为48个、精简50%。创新制定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管理机构职责、行政权力事项“三张清单”,厘清园区开发区与行政区、运营公司的职责边界。获批设立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数量居中西部第一。出台《重庆市开发区条例》,编制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制定配套政策20余个。剥离园区开发区运营公司行政管理职能,推动运营公司管理运行成本平均下降约3%,西部首单产业园区REITS项目公开发行上市。
(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制定《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深入实施九大专项行动,持续破解制约企业设立、经营、发展的障碍和堵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谋划10个“执法监管一件事”应用场景,发起15类“综合查一次”,降低检查频次20%以上。开展《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回头看”,持续开展损害营商环境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有序做好迎接国务院办公厅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工作,2条做法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升级。上线“渝悦·信用”应用,归集信用数据超9亿条,“一企一档”形成信用报告,实现全市企业公共信用评价全覆盖。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推动政府机构执行判决31起,保持涉政府机关失信被执行人动态清零。上线信用修复“一件事”,累计完成信用修复1.8万余次,修复及时率达100%。推广信用承诺,办件超80万件,平均办件时长压缩80%以上。出台《重庆市失信惩戒措施清单(2024年版)》,依法依规实施信用激励超近50万次、信用惩戒超28万次。
三、持续深化高水平法治机关建设
(一)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制定委机关《行政立法工作暂行办法》,规范行政立法全生命周期管理。加速推进《重庆市招标投标条例(修订)》《重庆市节能监察办法》等11部法规规章立法进程,完善发展改革制度体系。制定委机关《合法性审核工作指引》《行政规范性文件公开征求意见办法》《公平竞争审查管理办法》,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印发行政规范性文件13件,废止政策文件10件。
(二)依法规范权力有序运行。制定实施《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党组会议议事内容目录清单(试行)》《主任办公会议议事内容目录清单(试行)》,促进依法决策。动态调整全市发展改革系统三级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对我委53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流程“最小颗粒度”梳理,总计减材料267份、减时限445天,一网通办率达80.36%,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率提升至100%。首批入驻“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平台,实现执法主体、执法人员、执法事项、执法活动线上管理和运行。
(三)有效防范化解矛盾纠纷。强化风险预判,办理群众来信来访280余人次,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深化政务公开,规范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72件,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理信息需求。制定委机关《常用民事合同参考文本》,强化民事合同合法性审核和规范管理。成立重庆市价格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办理案件661件,涉调金额约1100万元。办理行政复议诉讼案件13件,无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需要办理。
(四)深化法治学习宣传教育。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学习重要内容,列入党员干部培训课程,分层次抓好深入学习传达。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制定发展改革机关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国家法律法规和重庆市法规规章清单,组织255名领导干部参加年度法治理论知识网络学习考试,参考率、通过率均达到100%。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我委还存在学习转化有待深入、立法体系有待完善、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升等不足。2025年,我委将按照“一规划两纲要”及我市实施方案明确的工作任务,持续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扎实推进依法治市重点任务。迭代实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四张清单”,出台进一步强化川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迭代完善“亩均论英雄”改革政策措施,完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等配套政策,推动开发区产业转型。深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构建完善覆盖各类主体信用评价的社会信用体系,持续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
二是持续加快重点领域立法。推动出台《重庆市招标投标条例》,推动修订《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总结固化经验做法、推动解决瓶颈问题。加快《重庆市数字经济条例》《重庆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等立法进程,推动发展改革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
三是持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规范行使行政权力,避免因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引发复议诉讼风险。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促进依法依规决策、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持续清理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措施。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着力提升行政执法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四是持续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党务业务融合,持续提升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继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大对行政相对人的法治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