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合信汽车科技公司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三年规划 (2021-2023 年)
一、建设基础
(一)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与汽车产业结构状况。近年来,重庆经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迎难而上、奋发作为,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促创新、优服务,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有进。2020年重庆汽车整体产量达158万辆,同比增长13%,产量占全国比重较2019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规上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3672亿元,同比增长12%。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0月,全市汽车行业实现利润 101亿元,同比大增3645%。1-11月,本地汽车行业产量、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16个和3.9个百分点,整体成绩十分喜人。
重庆是全国著名汽车之都,集聚了汽车生产企业41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21家专业车生产20家和1000多家规模以上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汽车产量曾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但近年来,受汽车行业深度调整大环境影响,重庆汽车产业面临新的挑战,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2020年,重庆市政府委托汽车维护与修理协会关于调研重庆后市场发展报告,截至2020年,重庆机动车保有量全国排名第三,达到504万辆,重庆汽车后后市场服务企业在册3万余家,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市场空间巨大。尤其伴随着新一轮科技变革与产业革命的蓬勃兴起,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等新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深刻影响着汽车产业生态变化。其中2008年为新能源汽车元年,国家开始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车,据统计2022年,重庆汽车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年产汽车32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40万辆,智能网联汽车超过120万辆,实现产值超过6500亿,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持,创新产品服务,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打造汽车之都核心竞争力。
(二)汽车后市场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2020 年重庆维护与修理行业协会调研报告数据显示,重庆汽车后市场技能人才达40万人,其中汽车高技能人才5.5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3.7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根据预测,到2022年重庆汽车后市场产业群研发类和技能类两类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加到87380人。
根据预测,到2022年,重庆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将达到30%以上。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人才缺口被进一步放大。根据相关数据,2020年,重庆职业技能人才缺口70万,新增职业技能人才仅有15万,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全市还面临人才结构不够优,大数据智能化等重点产业人才存在缺口,核心技术的技术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亟待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
就汽车后市场而言,目前,全市汽车维修企业的发展和人员素质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之需。现有从事汽车维修、营销服务等汽车后市场的从业人员约80万,接受过中级以上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专门人才比例仅占 20%左右,技师和高级技师只有 8%,且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一线工人中38.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已成为制约汽车后市场产业发展的“瓶颈”。现汽车发展方向偏向新能源与智联网联汽车,对知识结构及技能水平要求更高,人才缺口巨大。
(三)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基础
1. 企业实力雄厚,发展业绩突出。重庆合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合信实业集团,是一家深度整合业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汽车后市场服务与连锁经营、创新型校企合作、汽车教育培训、汽车人力资源服务、汽车教学教具研发及销售等综合业务于一体的现代科技型汽车企业。
2. 培训经验丰富,培训效果显著。公司是重庆市汽车维护与修理行业协会汽车人才专委会主任单位,也是协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九龙坡区汽车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中心,具备新能源检测与维修、汽车美容、汽车改装、汽车钣金、汽车喷涂、汽车营销、二手车评估等 7 个工种的职业培训资格。其中新能源检测与维修、汽车美容、汽车改装、汽车钣金4个工种为汽车行业重点技能人才培养工种。
公司共有培训工位290个,能同时满足870人培训需要。其中,合信重庆之星豪车维修中心,建筑面积达 18650 平方米,设备总价值900万元,有维修车间8个,工位数210个,能同时满足630人培训的需要,渝合信纳智捷4S体验维修店,建筑面积3600 平方米,设备总价值200万元,培训工位数80个,能同时满足240 人培训的需要。2017 年—2019 年,年均承担各类社会培训 1616 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年均340人,占比21.1%。
3. 深耕产教融合,育人成效丰硕。公司将“汽车+教育”深度产教融合定位为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并牵头联合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专家近 20 人,并于 2019 年底组建合信产教融合研究所,集合了一大批职教专家和企业大师参与,开展了产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有39所中高职院校、15个产教融合企业、行业协会主动加入。公司投入了200万余元资金,进行开展产教融合理论研究,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先后与市内30余所中高职院校深度合作,举办了汽车产业学院、企业订单班,学徒制、双基地共建及营运等合作。同时于2020年加入了成渝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和成渝地区(中部)职教联盟。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汽车后市场急需的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就业率达98%,企业满意率达90%。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经过 3 年,通过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公司将进一步巩固现有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果,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汽车后市场、新能源、智能车联网等领域建设、多元化产业经营人才培养上实施更加深入的产教融合,以适应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发挥企业在深化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主体作用,通过政、行、校、企通力合作、合作共贏,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学徒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促进产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及时融入教学,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和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同时提升企业美誉度,解决企业行业自身及相关用人需求,推广先进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为产业升级储备人才,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共同体新模式。
(二)标志性成果。
1. 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建设合信汽车产业学院。
2. 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汽车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集团。
3. 承担现代学徒制培训工作。
4. 接收职业院校开展每年3个月以上实习实训。
5. 校企合作,开设合信汽车冠名班、订单班。
6. 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7. 与合作职业院校共同开展技术攻关。
8. 与重庆市汽车维护与修理行业协会共同组建汽车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第三方评价机构。
(三)建设指标。
1. 通过开展产教融合,建设产业学院,培养汽车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展在校人才联合培养,优化企业内部人才运营的模式,降低人力资源压力,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汽车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集团;同时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打造产教融合 “双基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共赢”的目的。
2. 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共建产教融合培训基地;引企入教、引教入企,强化产教融合,形成校企良性互动交流机制,协同育人,承担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开展订单班培养社会急需的五化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 企业多方面、深度参与办学,支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引才引智,与职业院校合作攻关,利用职业院校的智力优势、技术优势和专业优势帮助企业解决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各种难题,补齐企业创新短板,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4. 申报汽车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第三方评价机构,制定专业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企业评价标准,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等级社会评价。
表1 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指标
序号 | 建设类别 | 项目内容 | 指标 |
1 | 完善产教融合管理制度 | 产教融合工作机构 | 1个 |
2 | 产教融合管理制度汇编 | 1个 | |
3 | 产教融合三年规划 | 1个 | |
4 | 开展产教融合共建共享 | 产业学院 | 3-5家 |
5 |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 3个 | |
6 |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集团 | 1个 | |
7 | 落实校企合作人才共育 | 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 | 3家 |
8 | 订单班、冠名班 | 3个 | |
9 | 参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 | 5-8家 | |
10 | 推进技术研发成果共创 | 技术(服务)中心 | 1-2家 |
11 | 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 | 3-5个 | |
12 | 共同开展技术攻关 | 6-8项目 | |
13 | 健全资源保障共投共担 | 实训基地实习人数 | 600人 |
14 | 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式认证 | 1000人次 | |
15 | 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 3-5个 |
三、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完善产教融合管理制度。
1. 设立推进产教融合工作机构。成立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设立产教融合办公室,配备专门人员力量推动产教融合企业工作。
2. 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建立和完善联合攻关、课程开发、校企人才双向交流、实训管理等相关机制,建立优秀实习生奖励机制;
3. 健全规范管理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产教融合资金支持制度,规范产教融合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二是建立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试点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工作。三是建立产教融合工作年报制度,制定并发布产教融合三年规划,按要求建立实施推进产教融合工作年报制度。
(二)开展产教融合共建共享。
1. 深化产教融合成效,办好合信汽车产业学院。发挥重庆市汽车维护与修理行业协会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立足打造专业的“合信汽车产业学院”,为汽车行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保障。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立足打造小而精的具有鲜明汽车行业特色的产业学院 3-5 家,为建设重庆市汽车市场提供技能人才保障。建设期内,投入资金不低于 300 万元建设合信汽车产业学院,根据发展需要不断加大办学经费的投资力度。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以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开展有实质内容、具体项目的校企合作,完成3家职业院校100名现代学徒制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方式积极推进学徒制和适岗培训工作的开展。通过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 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学徒制培训,大力促进汽车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升技能岗位员工的能力素质。通过冠名班、订单班等形式共建3个以上定向培养班。3年共计接收职业院校开展3个月以上实习实训累计达600人以上。
3. 构建协同育人平台,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校企合作等方式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协同育人平台。以签订校企实习实训协议、合作共建“双基地”,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组织实施提供支撑。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汽车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集团1个,加大产教融合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平均每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100万元以上,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提供硬件物质支持。
(三)落实校企合作人才共育。
1. 建立企业员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管理体系。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打通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级职业发展通道,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每年要不少于开展一次认定试点任务,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常态化。
2. 合作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按照企业岗位需要,结合实习岗位,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共同开展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评价,在为学校培养实用性技能人才的同时,为企业沉淀知识成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师资互派,共同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整合学校与企业优质人才资源,实行“校企双身份”培训师聘用机制,组建跨界融合的校企混编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做到企业专家懂理论懂教学,学校老师懂现场懂实践。
(四)推进技术研发成果共创。
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技术(服务)中心。为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并在公司内设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接收学生下企业参观和实习实训;在校内设立企业研发工作室(校中企)与教育培训基地,为企业项目研发和员工教育培训提供资源。定期到学院开展学术报告,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建立企业奖学金制度,每年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励资助。
2. 推动教科研共建共享,促进产教融合技术成果转化。共建共享知识产权。参与教学改革项目,力争3年内取得与
合作职业院校共享的知识产权(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计划在未来3年内,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申报,三年计划不少于3 项。参与教学成果的生产转化,开展技术革新合作,共同取得一批科研成果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促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取得实际成效。
(五)健全资源保障共投共担
1. 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平台建设。企业牵头投资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按要求定期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开展规范化实习实训;加大产教融合资源投入,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共建多个实训学习、人才培养平台、支持学校建立以生产任务为导向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场景化实训基地建设,并为联合培养人才提供必需的学习、生活、研究条件,健全资源保障。吸纳职业院校学生不低于600人次。
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通过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向社会公开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总结提炼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实体化运行机制,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列出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包括学校侧、企业侧项目)的合作对象、合作模式、预期成果和具体项目,开展基于政行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机制创新研究,总结提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3-5个。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成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领导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工作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立项、实施和协调管理等工作,确保规划目标和责任的顺利落实。建立产教融合协调落实机制,定期研究制定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筹解决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公司领导和上级部门反映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有关工作的组织落实。
(二)运行机制保障。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下,研究制定《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章和制度,将实习实训过程管理、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金管理、设备管理、考核与奖惩、监督与管理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对工作的程序、内容、进度安排、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按照工作规划要求,具体落实任务和责任人,并纳入工作年度目标考核,严格按照各阶段进展情况。使工作有制度、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记录、有考核、有奖惩。
1. 规划分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项目工作团队,对规划工作进行分解,做到精准落实负责人。
2. 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规划制定目标和工作内容,制订详细实施计划,按照相关要求组织实施,负责人根据工作预期目标和节点,对产教融合及实施过程管理。
3. 规划监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产教研融合及校企合作的全过程监督,定期检查工作完成情况、费用管理情况等,及时跟踪进展,实行半年计划、半年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规划评价:三年规划期满,对相关机构及人员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对项目整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三)资金投入保障。一是建设资金筹措,实施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建设资金部分自筹,部分资金请求上级部门给予奖励或补贴;二是建设资金管理,切实加强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实行项目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表2 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资金规划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规划资金 (万元) | 合计(万元) |
1 | 完善产教融合管理制度 | 设立推进产教融合工作机构 | 5 | 10 |
2 | 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 | 2 | ||
3 | 健全规范管理运行机制 | 3 | ||
4 | 开展产教融合共建共享 | 深化产教融合成效,办好合信汽车产业学院 | 300 | 360 |
5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 | 50 | ||
6 | 构建协同育人平台,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 10 | ||
7 | 落实校企合作人才共育 | 建立企业员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管理体系 | 10 | 100 |
8 | 合作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 50 | ||
9 | 师资互派,共同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 | 40 | ||
10 | 推进技术研发成果共创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技术(服务)中心 | 5 | 15 |
11 | 推动教科研共建共享,促进产教融合技术成果转化 | 10 | ||
12 | 健全资源保障共投共担 | 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平台建设 | 10 | 15 |
13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 | 5 | ||
合计:500万元 |
(四)激励考核保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发布《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在产教融合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团队创新、双基地运营绩效、项目(课题)攻关成效、产教融合组织与人员绩效、外部资源支持与融入度等方面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专项资金投入、校企项目合作、项目研发来吸引和历练人才,以鼓励产教融合项目持续高效地实施,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