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速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三年规划(2021-2023年)
一、建设基础
重庆市速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系重庆市潼南区引进的专注于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经信委认可的智能制造培育企业。公司由从事数控机床研发和制造三十余年且拥有丰富客户资源的国内专家技术领衔,主要产品为数控机床、数控专机及柔性产线,目前在江苏南京和广东中山均设有生产制造基地,各基地年产销售额均近亿元。
公司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国家战略,与相关学术型高校及职业院校深入合作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途径、新形式,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职工培训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了各类合作高等院校五十多所,给校企培训基地提供公司设备近百台的丰硕成果。其中,拥有客户近千家,在机械加工、加工装备、智能制造等方面见长的南京基地,在校企合作方面拥有近二十家的典型案例;与重庆五一技师学院合作共建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培训基地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更是得到国务院及重庆市领导的一致认可。
以上成绩,更坚定了公司进一步探索产教融合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决心。
二、建设目标
人才不仅是技术发明与工艺创新的主导力量,也是现代企业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对制造业升级的意义十分重大。深度的产教融合目标,于国于企来说都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优势,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人才保障。
(一)总体目标。未来三年,公司将致力于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及PLC开发方向的产教融合,为先进制造业人才队伍的培育、发展、壮大及创立国内领先的用人环境奠定基础;参与和举办相关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大赛、技能大赛,扩大定向人才培养,广泛进行科研项目研发合作、高端学术交流等,拓展更深层次的产教合作领域。
公司将依托与重庆五一技师学院合作共建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深入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途径、新形式,加速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加快开发和应用人才培养新模式,最终建成一个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示范基地。
(二)标志化成果。按照德国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学院(IPT)工业4.0整体技术规划,示范基地随着各类资源的不断投入和相关条件的进一步完善,2023年达到工业4.0智能化2.0级别(现一期已达到工业4.0智能化1.0级别,并已通过验收、投入生产),成为一个具备四大集成特点(“横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 “工程全面化”及 “信息物理融合化”)的智能制造示范中心,同时成为拥有重庆第一个工业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 (Cyber 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CPPS), 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示范中心和工业4.0的展示中心。
按照以上整体技术规划,示范基地将加强基础学科模块现代制造、计量中心、刀具管理中心、机器人应用技术、PLC技术应用、工装夹具应用等多方向的实训中心建设,并将建成为工厂实景化实训中心,即走进实训中心,就像进入了实际工厂。
另外,在教学和具体培训方面,进一步深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仪器和实训设备。
(三)建设指标。
1. 建设现有示范基地,达到工业4.0的2.0级水平;
2. 开发、制造针对教学和培训的数控夹具机床和加工中心;
3. 各实训中心按工厂化模式建设;
4. 公司各生产基地建设智能制造车间,生产的同时兼顾培训,成为校企合作实习工厂;
5. 在陕西、北京、湖南、辽宁等四地建设智能制造校企合作基地;
6. 利用公司资源,建立智能制造公众讲坛,方便企业、用户、学校共享;
7. 企业设立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围绕智能制造共同开发相关教材、课件、仪器、设备;
8. 开设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数字三维测量、自动化控制技术、数控车铣加工等专业技能培训,实现培训教职工3000人的培训目标。
9. 结合相关专业及技术发展创新设置1-3项课程体系,并完成1-2项创新或科研项目申报,申请实用型及发明专利共计20个。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产教融合管理制度。公司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组建专业团队,管理和运营校企合作事务。编制产教融合管理制度和培训计划;组织校企合作专业团队;建立考核标准和制度;筹划相关活动;促进产教融合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指导性强且符合发展要求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制定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建立实施推进产教融合工作年报制度;设立推进产教融合工作小组,提升产教融合工作的整体水平及服务能力。
(二)做到产教融合共建共享。示范基地由重庆市速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与重庆五一技师学院共同打造,是面向重庆等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实训、交流的开放性平台。
任何合作共建方的教师、学员、企业职工均可在示范基地学习智能工厂的相关知识,获得对智能工厂组成、构建及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和专业理论学习。基地在设备组成、运行、调试、维护等方面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并通过为当地产业提供加工生产服务,让产业掌握先进的加工工艺和流程,包括生产管理、检测、物流等。平台还将为各学院教师、学生及相关企业提供创新平台,并与其它中心实现数据共享,成为智能制造高端应用人才培训中心、智能工厂体验与智能车间示范中心、创新创意人才研发中心,从而真正意义地实现平台的开放性及服务性。
同时,公司还将充分利用各生产基地和客户资源,在假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走进工厂及一线,参与工厂的管理和研发,亲自动手加工装配产品,增强对企业的认知,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通过以上提供的企业实践,提高学院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三)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共育。公司以校企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基本模式,以满足学生实践教学活动为重点,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务实推进高水平、专业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计划建设。
公司承担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材编写;示范基地与重庆五一技师学院开设智能制造相关学科专业点。
(四)推进技术研发成果共创。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建立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机制计划,示范基地设立智能制造应用中心、自动线制造中心、PLC应用中心、计算机与通讯控制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中心、3D打印中心、计量中心、刀具管理中心、现代制造示范中心等,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近3年内取得与院校知识产权共有的专利8个,并把PLC方面的专利转化为产品。
(五)健全资源保障共投共担。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重大平台载体项目建设,设立风险和收益共担的多样化合作方式,推进产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为基地能够更加健康地运营,在公司已投入巨资建立示范基地,并按要求定期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开展规范化实习实训的基础上,公司每年拿出一部分利润投入基地的再建设,用以基地的升级改造或奖励作出重大贡献或表现卓越的相关人员(教师、学生、企业人员)。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进行规划编制、立项、实施、协调管理等工作,确保规划任务、目标及成果的预期顺利完成。
(二)运行机制保障。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技术研发团队建设、设备管理、奖励机制等工作规章制度化、规范化。对相关工作程序、内容、进度协调等形成明确的规定,按照相关国家规划,具体落实任务及责任人,并纳入工作年度目标考核中,使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三)资金投入保障。落实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建设资金,充分利用企业自有资金及相关部门资金扶持给予的支持、补贴及奖励,确保产教融合顺利健康地运营。
(四)激励考核保障。根据三年规划中提及的任务、目标,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制度。对项目建设成绩显著,效益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对不能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的给予一定的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