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009276150N/2004-39012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市发展改革委 | ||
[ 成文日期 ] | 2004-06-23 | [ 发布日期 ] | 2004-06-23 |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发展重点专题规划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综合交通发展重点专题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发展重点专题规划》(以下简称“十五”交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十五”交通发展规划是我市“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十五”计划纲要关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从我市实际出发,按照各自职责,精心组织好“十五”交通发展规划的实施。
二○○一年十一月六日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发展重点专题规划
目 录
前言……………………………………………………………(4)
一、重庆市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5)
二、重庆市“十五”综合交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9)
三、重庆市“十五”综合交通建设重点……………………(11)
四、重庆市“十五”综合交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17)
前 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五”期间,重庆综合交通发展的主题仍然是加快建设。
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编制的“十五”交通发展规划,是指导我市2001年至2005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重庆市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穿重庆全境,重庆交通运输的发展首先得益于舟楫之便,构成了以重庆主城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水运交通枢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重庆陆上交通运输加速发展,特别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大运量、高效率、直通便捷的陆上交通干线,构成了重庆交通运输的主骨架。同时,重庆也是我国航空运输发展较早的地区,现在已构筑起通往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和国外部分城市的空中桥梁。此外,以输送天然气为主的管道运输骨架也已初步形成。
1.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
重庆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汇集了3条铁路,长江、嘉陵江、乌江等通航河流,5条国道主干线或国道和多条省道,江北机场,天然气管网,以及水、陆客货码头或场站等重要节点,形成了以重庆主城区为中心,万州、涪陵为次中心,集水、陆、空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成渝、襄渝、川黔铁路分别从西、北、南3个方向连接四川、陕西、湖北、贵州等省,构成了重庆的重要出口通道。国道210线(包头─西安─重庆─贵阳─南宁)、212线(兰州─广元─重庆)、319线(厦门─长沙─重庆─成都),国道主干线沪蓉路(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国道主干线渝湛路(重庆─贵阳─南宁─湛江),和渝南(重庆─南川)、渝巫(重庆─巫山)等多条省道构成陆上公路交通网络。以长江为主轴,以嘉陵江为次轴,形成了江海直达的长江水运体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连接国内近50个主要大中城市,并开通了日本名古屋、韩国首尔等国外城市和香港、澳门特区的定期或不定期航线。
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九五”期间是重庆历史上交通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主要体现在:一是投资强度加大。“九五”重庆交通基本建设投资达到280亿元,相当于“八五”的4.5倍,高于“九五”预期的50%。二是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并实现部分重大项目提前开工。遂渝、万枝、兰渝等铁路,遂渝、合隆高速公路,主城高速二环路,江北机场航站区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已进入论证立项阶段。原计划在“十五”初期开工的渝怀铁路,渝合、上界、长梁、渝邻等高速公路实现了提前开工。三是公路通达度迅速提高,道路条件进一步改善。截止2000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9252公里,比“八五”末增加30%,通乡和通村公路比重达到98.3%和80%。四是铁路建设实现突破。“九五”期间,实现了达万铁路、渝怀铁路开工。
3.交通运输结构发生变化。
“九五”期间,交通运输结构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客运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货运。2000年重庆全社会客运量达到57667万人,比“八五”末增加45%;货运量达到27889万吨,比“八五”末增加22%。交通运输结构的变化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人们出行大幅度增加,技术进步使单位产值货运强度下降。二是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增长最快。公路客、货运量已占总运量的91%和84%。中短途运输公路占绝大部分,长途运输仍以铁路为主,航空客运快速增长,水运持续下降。
4.交通体制改革取得进展。
运输管理体制与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取得一定进展。一是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通过重组、改制,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二是交通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三是运输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公路、水运等运输价格基本与市场接轨。四是运输市场开放度提高,运输市场竞争机制正在建立,运输质量和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二)综合交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九五”交通建设形成了较好的发展态势,运输水平有所提高,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对外交通出口不足,交通主骨架尚未形成。
目前,铁路对外有南、西、北3个方向出口,缺少向东出海大通道。高速公路主骨架还处于建设中,对外公路快速通道尚未形成。
2.网络发育程度低,抗御灾害能力弱。
现有公路网密度仅33公里/百平方公里,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1公里/百平方公里,但从人均公路拥有量看,还低于全国水平。现有公路中,低等级(三、四级和等外级)占总里程的近91%,山岭重丘地区道路地形、地质条件恶劣,交通常因自然灾害中断,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3.水运运力过剩,需要加快结构调整。
水运受公路、铁路竞争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呈现萎缩态势,客、货运力明显过剩,水运企业结构调整显得十分迫切。同时,三峡库区港口复建工程也进展缓慢。
(三)“十五”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五”期间,是我国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步阶段,又是我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攻坚阶段。重庆“十五”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是:
1.西部大开发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任务之一。国家对基础交通建设的政策扶持将对我市交通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交通发展对资源、环境提出严峻挑战。交通发展将消耗大量能源,对土地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交通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3.交通建设资金筹集任务繁重。除铁路以国家投资为主外,高速公路、“8小时重庆”、“半小时主城”、机场建设、库区港口复建、航道渠化等都需要地方筹措大量资金。
4.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使货物附加值提高,单位产值货运强度将进一步下降。客运要求更加安全、快速、舒适,货运向集装箱化发展。
预计“十五”末全市客运量将达到81860万人次,货运量将达到36700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加42%和32%。其中,公路客运量将达到76500万人,货运量达到32000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加43.9%和35.1%;铁路客运量将达到3000万人,货运量达到3400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加41%和21.9%;航空客运量将达到360万人,比2000年增加29.5%;水运客运量为2000万人,货运量为1300万吨,分别比2000年下降10.8%和6.6%。
二、重庆市“十五”综合交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方针
“十五”期间,我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以市场为导向,深化交通体制改革,加快交通结构调整;以打通出口通道和完善路网为重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和安全水平;以效益为中心、服务为宗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二)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基本构筑起以高速公路和城区快速道路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达深度和快捷程度大大提高。同时,积极采用高新技术与现代化经营管理手段,保证运输安全,提高运输质量与效益。“十五期间,重庆交通运输建设总投资预计将完成700亿元。
1.贯通出口通道。
加快快速通道建设,沟通东西,连接南北,基本奠定国家东西接合部的交通枢纽地位。建成渝怀铁路、4条跨区高等级公路,形成10条快捷、畅通的对外运输大通道(4条铁路、5条高等级公路和长江干流)和主城高速公路外环。
2.完善市域网络。
完成涪陵─秀山、开县─城口、万州─巫山等市域重要干线公路工程,实现“8小时重庆”的目标。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疏通堵口,改造拥挤路段,推进现代化交通管理,严格交通执法,实现“半小时主城”目标。
3.强化枢纽节点。
以重庆主城区为中心,万州、涪陵为次中心,重点加强对不同运输方式交汇或转换的重要节点,人流、物流大量集散的场站,以及指挥调度、通信联系、仓储等枢纽设施建设,同时统筹安排建设与城市公共交通相衔接的基础设施,形成配套协调、运输流畅的交通枢纽。
4.优化运输结构。
根据“十五”交通运输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以及客货运输市场的变化特点优化运输结构,充分发挥铁路、公路、水运、民航以及管道等运输方式的优势,使各种运输方式的设施规模和布局更为合理。
旅客运输要根据客运需求的特点与变化情况调整结构,为不同层次与不同需求的旅客提供相应的运输服务。特别要针对旅游经济的发展,采取措施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要求。
货物运输要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以及最终建成现代化物流系统的方向发展,特别要加快集装箱和滚装运输的发展。要加强集装箱港站以及集疏运通道建设,加强水路、铁路、公路协调配合,全面提高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服务水平。新建重庆港汽车滚装码头,满足商品汽车运输需求。规范三峡滚装运输秩序,有序发展滚装运输船队。
5.深化交通体制改革。
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改革是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动力和客观要求。“十五”期间,交通运输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推进以“政企分开”为核心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同时,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和价格体制的改革也要取得新进展。
三、重庆市“十五”综合交通建设重点
(一)公路
推进出口大通道、国道主干线、重要联络支线、省区(市)际断头路建设,建成主城外环高速公路,初步形成以国道干线为骨架、省道一级和二级公路为主体的放射状快速公路网。2005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2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0公里。实现乡乡通公路,85%的行政村通公路。“十五”主要重大项目有:
1.高速公路。
(1)建成项目。
上海─成都公路重庆段。2003年建成梁平─万州(67公里)高速公路,2004年建成长寿─梁平(114公里)高速公路,形成上海─成都公路重庆段全线430公里高等级公路通道(万州─苏拉口50公里为二级公路,其余380公里为高速公路)。
重庆─湛江公路重庆段。2001年建成童家院子─雷神店(87公里)和上桥─界石(23公里)高速公路,2004年建成雷神店─崇溪河(49公里)高速公路,形成重庆─湛江公路重庆段全线136公里高速公路通道和主城75公里高速外环。
国道212线重庆段。2002年建成重庆─合川(58公里)高速公路,2005年建成合川─合隆(43公里)高速公路,形成国道212线重庆段全线101公里高速公路通道。
国道210线重庆段。2004年建成重庆─邻水(53公里)高速公路,形成国道210线重庆段全线189公里高速公路通道(210线重庆─崇溪河段与重庆─湛江公路重庆段重合)。
(2)开工和前期工作项目。
重庆─遂宁公路。高速公路110公里,计划2003年开工。
上海─成都公路垫江─邻水支线。高速公路7公里,计划2004年开工。
重庆主城过境外环公路(二环)。高速公路约200公里,完成前期工作,争取“十五”开工。
重庆─长沙公路。高速公路约400公里,推进前期工作,争取“十五”末或“十一五”初开工建设重庆至武隆段。
上海─成都公路万州─巫山段支线(接宜昌)。高速公路约215公里,推进前期工作,争取“十一五”开工。
江津─合江公路。推进前期工作,争取“十一五”开工。
2."8小时重庆”公路工程。
涪陵─秀山公路。2004年完成国道319线涪陵─武隆、武隆绕城线、彭水─黔江、黔江─酉阳、酉阳─秀山段393公里二级路改建。
开县─城口公路。2004年完成马鞍─汉丰、大进─通渝隧道南口、通渝隧道、通渝隧道北口─鸡鸣75公里二级路新改建。
万州─巫山公路。2001年建成巫山─月亮淌33公里二级公路,2002年建成月亮淌─石门95公里二级路,2003年建成石门─双江82公里二级路。
石柱─丰都公路。2002年建成石柱椃岫?6公里二级路。
奉节─巫溪公路。对局部路段进行改建。
(二)铁路
1.“十五”时期建成项目。
渝怀线。该线起至点为重庆至湖南怀化,为国家I级干线,预留复线条件,一次建成电气化。全线正线建筑长度约640公里,其中重庆境内450公里。该线与遂渝线的建设将形成川、渝东通道,完善西南路网布局,同时对促进沿线地方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该项目已于2000年底开工,2005年底全部竣工。
遂渝线。该线起至点为四川遂宁至重庆,是国家规划的快速铁路。线路建筑长度142公里,其中重庆境内104公里。该线较成渝线短150公里,功能以客运为主,与渝怀线共同形成川渝东通道。该项目拟于2001年内开工,“十五”期内建成。
达万线。该线起至点为四川达州至重庆万州,为国家I级干线。正线建筑长度156公里,其中重庆境内长度85公里。该项目于1997年开工建设,2001年建成。
重庆枢纽。结合渝怀、遂渝、兰渝线的引入和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改扩建重庆枢纽,重点建设江北新客站和集装箱运输网络重庆节点站。集装箱运输网络点站近期按400万吨/年吞吐能力建设,远期按900万吨/年吞吐能力控制,逐步成为重庆及周边地区及长江上游国际集装箱的主要设施。江北新客站近期设6个站台,13条到发线,今后逐步形成枢纽内主要客站。
2.“十五”期间拟开工和推进前期工作项目。
万枝(宜)线。该线起至点为重庆万州至湖北宜昌,是国家规划的铁路网主骨架重庆到上海沿江铁路一段。万枝线起于达万铁路万州站,在万州跨长江,经湖北利川、恩施到宜昌。全长约450公里,争取在“十五”期间开工建设。
兰渝线。该线起至点为甘肃兰州至重庆,是连接西北和西南的一条大通道,该项目争取在“十五”期内完成前期工作。
涪利线。该线起至点为重庆涪陵至湖北利川,是国家规划的沿江铁路的辅助通道,全线长208公里,争取2010年前开工建设。
南涪线。南涪线起至点为南川至涪陵,是万盛至南川铁路的延伸,全线长89.8公里。该线与渝怀线连接形成重庆境内铁路大环线。该项目争取“十五”期间开工建设。
(三)民航
1.江北国际机场。
江北机场是国家规划的干线机场,按国家规划,要尽快完成改扩建,增强枢纽功能。“十五”期间要完成航站区配套设施改扩建工程,建设内容是航站楼(6.4万平方米)、机坪、停车场、货运仓库以及相应配套设施。本期工程建成后,将形成年旅客吞吐能力700万人次,年货运吞吐能力18万吨。
2.支线机场。
万州五桥机场。建设规模:建设1条长度为2400米的跑道和相应的联络道,航站楼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以及相应配套设施, 2002年完工。
黔江舟白机场。建设规模:建设1条长度为1800米的跑道,以及相应的航站区和配套设施。“十五”期开工建设。
(四)水运
1.重庆港建设。
九龙坡大件码头(含疏港公路)。设计单件最大起重量440吨,2001年内建成。
重庆汽车滚装码头。根据汽车工业布局,尽快规划布点,抓紧推进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
寸滩港区。抓紧推进前期工作,条件成熟后即开工建设。
2.三峡库区港口复建。
重点抓好万州港、涪陵港复建,确保奉节、巫山、云阳、忠县、石柱、丰都六县(自治县)2003年各完成1个客运和1个货运码头的复建。
3.航道整治。
长江航道。“十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整治长江中上游航道,我市要积极配合国家做好长江干流忠县以下航道治理工作。
嘉陵江航道。对嘉陵江进行航电结合梯级开发。抓紧完成嘉陵江重庆段航道渠化前期工作,争取2003年
开工建设合川航电枢纽工程。
乌江航道。完成乌江河口段(7公里)治理项目前期工作,2002年开工建设。
(五)管道
1.忠县─武汉输气管道。
忠县─武汉输气管道起点为重庆忠县,途经我市石柱县,末端为湖北省武汉市,全长695公里,输气能力为30亿立方米/年。
2.兰渝输油管道。
兰渝输油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北淮油库,途经甘肃、陕西、四川3省最终到达重庆。管道干线全长1242公里,其中重庆辖区115公里,入渝设计年输油量为250万吨。
(六)城市交通建设
1.“半小时主城”工程。“十五”期间,实现主城区各区行政中心以及重要节点到达市级行政中心在半小时到达目标;实现主城各区级行政中心以及重要节点进入外环高速公路立交桥在半小时通达。为此,要大力推进交通现代化管理,严格交通执法;同时,要加大投资力度疏通堵口,改造拥挤路段。重点建设上清寺、石桥铺、四公里、雷家坡等循环立交工程,新建陈庹路、五童路、华新分流支路、大化路等道路工程,改扩建长江大桥南桥头至四公里等城市干道。开工建设菜园坝长江大桥及两端引线工程。
2.城市轨道交通。抓紧建成轻轨2号线,适时开工3号线。研究利用重庆铁路枢纽现有铁路与城市片区和外围组团有机连接的优势,发展城市交通。
四、重庆市“十五”综合交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交通设施建设
交通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和保障,为扶持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国家给予西部地区一些特殊政策,主要是:增加国家财政资金与政策性贷款向西部地区的投入,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更灵活的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参予西部地区交通建设;放宽西部地区有关收费政策的限制;鼓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投资。要积极研究国家西部开发政策,争取国家更大支持。要抓紧完成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列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范围。在建项目要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加大建设力度。
(二)进一步深化交通体制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
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配合国家对铁路、民航、港口实行“政企分开”改革的同时,要积极推进我市公路、水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公开、公平、有序的市场准入机制,鼓励运输市场的合理竞争,依照市场经济规律,规范交通运输的建设与经营行为。
积极推进交通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实行交通运输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政策,以筹措建设资金,推动运输市场化进程,发挥市场对投资活动的调节作用。
(三)积极推进交通价格改革
交通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符合运输市场体制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政府指导价格相结合,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竞争性运输价格,由运输企业根据市场自行定价,同时,政府制定反不正当竞争的有效措施。垄断性运输价格,由政府价格部门发布指导价或最高限价。收费公路的收费标准,根据道路建设性质(改建或新建)、标准合理制定。
(四)广开资金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确立政府基金。通过实施费改税确立政府基金的稳定来源,用于完全公益性项目的投资和公益兼经营性的部分投资资金。要继续推行“以工代赈”方式,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要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债券份额,用于交通设施建设。
利用好国内外资金。做好争取利用国外金融组织、国外政府贷款以及国内金融机构贷款的工作,同时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政策,吸引国内外资金参予我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
鼓励交通建设与土地连带开发。制定交通建设与土地开发的合理连带投资政策,促进交通发展。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