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说,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将首次突破1万亿
美元,增长幅度将达到8.3%。报告还预测,明年我国经济将是"高增长、低通胀"
格局,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今年,达到8.5%。看来,我国经济的确摆脱了多年徘
徊的局面,面临新一轮的起飞。
在这样的时刻,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新的问题:我们是否同时站到了新一轮物价
上涨的起
点上?
应当说,这不是无病呻吟。在过去的20年里,痛苦的通货膨胀总是伴随着一轮
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来。就眼前的情形论,物价上涨的种种征兆也出现在我们周围。
今年5月以来,持续24个月负增长的消费价格终于浮出"水平面",虽然9月、10月两
个月又回到"零"位,但全年平均,物价水平仍将增长大约0.5%。
面对种种迹象,专家们见仁见智。有的说,我们有可能面临新一轮通货膨胀的
压力;有的说,物价仍将是平稳运行的局面。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预测,2001年,
中国的物价涨幅将为2%。
实际的情况将如何?
要明白物价的情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它流通着多少钱和多少商品。钱多而
货少,就要涨价,也就是通货膨胀;钱少而货多,就要跌价,也就是通货紧缩。我
们可以从1988年第四季度爆发的那次大涨价以及1994年的又一轮通货膨胀得到印证。
1988年,大量发行的货币使市场货币量比上年底增长46%,加上长期以来形成
的人们对商品短缺的恐慌突然爆发,仅第四季度因抢购而起的涨价风,就使全年物
价涨幅达到18.5%。而多出来的货币还殃及了1989年。1994年的物价涨了24.1%,
超过1988年,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是1993年货币发行总量增长了24个百分点。
专家们有这样一个公式,广义货币(M2)供应量增长大致应该等于GDP增长与
物价指数增长之和。若用这个公式来计算,1997年以后的3年,货币供应量每年大
致增长15%,考虑到国民经济的增长部分,物价涨幅仍然可以有5―7个百分点。而
事实上,物价不涨反跌,为什么?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国家已经不再"商品短缺"。近些年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
供过于求,普通老百姓已经很少再有什么非买不可的东西了,再加上现在常说的对
教育、养老等预期消费的增加,钱袋子捂得比较紧了。至于占有社会大部分财富的
那小部分人,似乎更难以引起他们的消费冲动,投资成了货币流动的新方向。这种
需求的过度紧缩,也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低速徘徊。
但是,现在说物价要涨,也是有一定理由的。一方面,从经济运行周期来看,
物价曲线开始翘头。另一方面,眼下的经济大环境与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前期有所
不同。随着老百姓日常支出中服务类消费的明显增长,影响消费价格指数上升的或
许不再是有形的商品。第三,随着货币分房等消费制度改革的到位,市场消费的新
热点有可能加快形成。
记者可以作出的结论至少还有二:一、自1997年5月以来持续了20多个月的"通
货紧缩"不会再持续下去;二、如果2001年我国经济保持在8%左右的增长幅度,而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继续保持15%的话,那么,2%─5%的物价涨幅完全可能存在。
需要指出的是,物价的这个涨幅是"适度"的,既不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也
有利于企业保持一定的赢利空间,老百姓完全可以坦然承受。正如国家信息中心的
分析报告所说,明年的"物价总水平处于可控制的通货膨胀范围内"。
《人民日报 . 华东新闻》本报记者 励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