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曾经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攻城略地"的利器,可是在中国加入WTO后的不
到半年的时间里,中国企业发现昔日"得心应手"的武器好像是在一夜之间落在了外国企业的手中。
虽然中外企业之间"价格战"的效应只是初步显现,但这最初的结果已经让国内企业感受到了巨大
的压力。
洋汽车纷纷降价
汽车制造一直是中国关税壁垒最高的行业之一,中国进口车的售价竟有近三分之一是由关税因
素构成的。
按照入世协议,我国政府于2002年元月开始执行关税调整,排量3升以下轿车的税率由70%降到
43.8%;3升以上轿车的税率由80%降到50.7%。轿车领域的价格战几乎是应声开始。去年11月报价
为169.5万元的奔驰S320变成了112万元,降了57.5万元;其余各款进口车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
也有数万到数十万元不等的降幅。
虽然目前轿车价格的降幅已经让消费者心动,但沸沸扬扬的轿车业价格战显然还仅仅是个开始。
根据我国入世协议的承诺,到2006年7月,轿车和客车的关税将进一步降到25%,货车关税降到20%~
25%。
笔记本降价来势猛
自2002年元旦起,我国政府对IT产品进口也实行了新的关税政策。在34种IT产品中,关税平均
值下调为10%,尽管与汽车关税的调整相比,IT业关税下调幅度有限,但这好像并不妨碍外国企业在
价格战上大展拳脚。
今年3月,东芝笔记本电脑中国总代理神州数码公司宣布,东芝笔记本电脑全线产品价格将相应
进行调整,平均降幅为8-10%。IBM、HP、康柏、ACER和Sony等公司也纷纷跟进,中国整个IT业的利
润空间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
国内公司背水一战
在风生水起的中外价格战中,国内企业尽管显得有些被动,但还是进行了回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
果。
在"价格战"中取胜的秘诀无非是"薄利多销",这在汽车业低端产品上似乎表现得更为明显。
例如去年销量比前年大幅下降的天津夏利和长安奥拓,降价后销量的增长立竿见影。但在利润最为
丰厚的高端产品上,由于缺乏竞争者,宝马、奔驰等国外品牌则占尽了风光。在产品差别化程度较小
的IT业,国外产品也显示出强大的品牌优势。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汽车和笔记本生产企业可能还要面对一段"内忧外患"的日子。在价
格战中挥洒自如的天津汽车(相关,行情)前不久公布了亏损年报。国产笔记本电脑行业领军企业方
正科技(相关,行情)和清华紫光(相关,行情)日子也不好过,方正科技还没能从股权之争的旋涡中恢
复过来,清华紫光2001年也出现了亏损。所以,即使在价格战中取得了一时风光,但国内企业的持续
发展能力仍然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