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矛盾导致物价走低
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认为,技术进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近年来物价
水平走低的主因记者单羽青北京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8月2日公布的《2002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
报告》认为,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增长减缓并存是当前物价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反映了
我国目前经济中深层次的结构矛盾还很突出。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于1997年初开始下行,2000年下半年出现反弹,但到2001年底,又继
续下滑。目前居民消费价格同期比指数已连续负增长8个月,月环比指数也已负增长4个月,中国人
民银行统计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同期比)已连续下降13个月。
报告分析,近年来价格下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技术进步是物价下降的重要因素。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衣着权重较高,鲜菜种植和
水产养殖技术近几年来发展很快,鲜菜和水产供给大量增加。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2.4%,
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1%,这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今后,随着我国企业竞争加剧和外商直接
投资的进入,我国产品的技术进步还将加快,产品供给还会进一步增加。
第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开始显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下调了5000多种商品
的进口关税,同时取消了一部分商品的进口配额,物价较低的进口商品增加,一部分国产商品为与
其竞争也降低销售价格。今年一季度,全国出口商品价格水平同比下降3.7%,全国进口商品价格
水平同比下降5.8%。由于我国的物价水平将越来越明显地受到全球价格水平的影响,今后全球性
的通货紧缩将会对我国物价水平带来长期性的影响。
第三,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需求的继续增长。一方面城市高收
入者预期未来支出增加,减少了当前消费,另一方面农民购买力较低,广阔的农村市场难以开拓;
一方面市场畅销产品的供给在市场机制和技术进步推动下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占人口多数的农民收
入增长缓慢,支付能力增长有限。这是当前买方市场格局的特征和供求关系失衡的重要原因。1998
—2001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59%,较同期年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
长低3.9个百分点,也低于1979-1997年8.08%的年均增长率。另外,由于本地乡镇企业发展困难及
外出打工农民工作难找,以打工收入为代表的非农收入增长速度在第一季度下降,是近年首次出现
的新情况。加上农产品价格出现持续走低的趋势,农民收入增长形势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