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以来,物价低位运行现象显著,而今年以来,这种现象仍然持续。据国家统计局的
统计,今年1-8月,除春节期间的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去年同期持平外,其他7个月的居民消
费价格同比指数均呈下降。1-8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8%。
从动态上看,自去年11月以来,物价总水平已经连续10个月下降。如果上溯至4年前,情况似
乎更不容乐观:据统计,从1998年至今年8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期比指数升幅有50个月低于1%,
31个月增幅在零以下。
与此相对应的是,至今年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指数已连续16个月下降,企业能源原材料
购入价格同比指数已连续13个月下降。
物价长期低位运行,背后有何原因?这是否说明通货紧缩已经形成?
记者为此专访了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
总供给过剩
出乎记者意料,姚景源开门见山地说,对物价低位运行问题,确实需要重视和研究,但是,他
并不主张“通货紧缩已经形成”的说法。
他说,因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物价总水平因而呈下降趋势。
对于进一步具体的原因,姚景源认为,从供给方面来说,有三个原因。
第一,由于技术进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生产成本下降,技术和管理的进步又导致企业
规模经营不断扩大,产品生产能力迅速增长,产品价格自然会下降。
姚景源透露,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600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和供求平衡的
达到100%,其中供过于求的比例从1995年的18.3%猛升到86.3%。
“这是好事,说明供给能力大大增强。”姚说,最能够体现这一成就的就是彩电等家电业。改
革开放初,彩电在中国属于短缺产品,但是现在,中国2001年彩电的产量已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29
%,达3926万台。
姚景源认为,西方国家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与他们相比,我国物价低位运行
的第一位原因在于生产率的大大提高,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第二,中国去年加入世贸组织,使国外商品得以以较低价格进入中国市场,同时较低价格的进
口商品又对国内商品造成“挤压”,从而使整个价格水平下降。
姚景源说,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已将关税总水平由15.3%降低到12%,并且削减了非关税措
施,将实施配额许可证的商品品种由33种减少到12种。4315个税目达到最终减让税率,占税目总数
的59%。
同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越来越快,价格决定体系也将因而发生变化,商品价格决
定将以全球经济体系为背景。
姚景源认为,在价格认识上,需要澄清两个误区:一方面,价格决定体系已经由过去的封闭状
态趋向开放,国内商品的价格决定应该放在整个国际经济环境中去研究,这一点,中国的企业应当
清醒地认识到。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正由过去的暴利时代越来越向平均利润
状态靠拢,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进步。
第三,姚景源认为,应当承认,过去长时间的重复建设创造了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这
使得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更加严重,从而使价格进一步下跌。
他认为,经过整顿,这种现象虽然有所缓和,但要消化这种阶段性过剩的生产能力和产品,短
时间内还难以解决。
姚景源说,阶段性过剩现象的出现是长期的计划经济下的重复建设造成的。“我们的商品大路
货居多,特色商品少,以满足小区域范围内消费的多,真正能参与大市场、大流通的少。”
他认为,与上面两点相比,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负面问题,值得仔细研究。
总需求不足
从需求方面来看,姚景源认为,也有两个原因。
第一,农村消费增长缓慢,占全国人口62.3%的8亿多农民只占全国消费品市场总额的38%。
往大数说,相当于全国2/3的人只消费1/3的产品。
从投资来看,姚景源说,也存在同样明显的问题。据统计,上半年全国集体和个体投资同比增
长17.8%,而农村个体投资仅增长2.9%,差距之大显而易见。
他说,农村消费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农民增收困难。2001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7%,
仅相当于城镇居民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说明农村仍处于温饱水平,其居民消费支出仍以衣、食
等生活必需品为主,在耐用品以及实物商品以外的文化、教育和服务等方面消费仍相当低。
因为占人口近七成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国内市场就很难适应和消化经济增长中释放出来的
巨大生产能力。
姚景源说,耐用消费品的普及与更新换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在城镇,普通耐用消
费品在绝大多数家庭已经趋于饱和———比如城镇居民家庭中彩电的普及率已经超过100%。
在这种情况下,同类商品却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却难以进入大多数农村居民家庭,从而导致消费
断层。
因为农民消费倾向偏低,农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又加剧工业生产能力和工业制成品的过剩,最
终影响整个价格水平。
当然,姚景源认为,从另一方面来看,8亿农民目前的消费不足也预示着将来的巨大消费潜力。
“不应当把农村、农民问题看成一个包袱,而应当看到这将是今后支撑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重
要力量。”
第二,总需求不足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体制性原因。
姚景源说,由于市场经济处于培育阶段,正在完善当中,需要不断深化改革。目前的一些改革
比如医改、房改、教育等正在深入,这使得人们放弃即期消费,将钱存入银行为将来做准备,消费
预期不好导致需求不足。
姚说,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8.17万亿,比年初增长17.4%,增幅比近
两年平均增幅高高8.9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为8.6%,增幅比去年回
落1.7个百分点。两者相比,不难看出,储蓄的增长远远超过已实现购买力的速度。
姚认为,“对老百姓来说,储蓄增加是好事,这应该看作改革的成本。”
两方面的意义
对于物价低位运行的形势,姚景源认为,在一段时间内会继续,但是到底有多长,难以下结论。
目前来看,随着第四季度的到来,整个市场情况会逐渐好转,政府正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生产能力
阶段性过剩的问题,“总的来说,物价的降幅会逐渐缩小,在1%以内,我觉得问题都不大。”
对于物价下降,姚景源认为,应当看到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物价下降表明货币实际购买力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产品价格的下降也使企业管理、技术不断进步。对整个社会来说,
竞争导致过剩产品和企业得到淘汰,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得到改善。
另一方面,物价长时间的低迷说明居民消费预期不好,影响未来经济发展,这种心理预期的作
用要是进一步蔓延和发展,就有可能使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要想办法采取措施,使
人们有更好的良性预期。
姚景源举例说,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的心理预期普遍不好,投资者不愿投资,消费者不愿消
费,但是在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情况马上得到改变,经济继续进入高速增长期。
他认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六大也将带来“利好”,刺激消费和投资增长。
对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姚景源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应当淡出,因为这是刺激经济发展的一
个重要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国债资金孤军深入,要通过国家投资带动民间投资,因为毕
竟市场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国有投资增长24.4%,集体投资增长15.8%,个体投资增长19.4%。姚
说,虽然个体投资比上年同期加快12.9个百分点,但是增幅还是没有国有投资高。
他认为,民间投资增长幅度是政府干预经济作用是否有效的一个温度表,目前导致民间投资增长
的最主要障碍在于没有给予民营企业同等国民待遇。
他认为,上半年民间投资是经济生活的一个亮点,但是,如果政策更为开放,除了一些特殊行业
之外,广泛鼓励民间投资,民营企业将焕发出更大的生命力,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另一个重
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