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下降、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
年初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逐季加快,但市场价格降势依旧,1-8月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
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5%。从变动特点看,一是下降持续时间长,从上年11月份以来
已持续下降了9个月;二是下降范围大,呈现出绝大部分地区、绝大多数商品以及上游产品和下游
产品价格都趋于下降的格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2个地区下降,其余9个地区持平或
略涨;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8大类中,除娱乐教育上涨0.5%、烟酒上涨0.2%外,其余各类商品及
服务的价格均低于上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以及工业品出厂等上游产品价格也明显低于上年。
三是下降幅度在逐年加重,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2000年全年平均水平相比,下降了1.9%,
下降幅度比去年同比水平又扩大了1.1个百分点。实际上,尽管年度间略有波动,但从1997年以来,
我国市场价格基本上处于低位,当前价格的下降只是前几年的延续。
五大因素
导致市场价格持续下行
总体上看,影响当前市场价格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环境变化等短期因素的影响,
也有一些长期性、趋势性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供给方面的制约,也有需求方面不足的影响,同时
与经济发展阶段、运行机制等也有直接的关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主要集中
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外在因素的冲击。一是加入WTO后,平均关税税率的普遍下调和进口配额增加对国内市场价
格的打压作用。按照入世协议,今年我国关税总体水平由上年的15.3%降到12%,平均下降了21.6
%;涉及商品税目5300多个,降税涉及面达73%。由于关税的较大幅度下调,带动了进口商品价格
的普遍下降和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走低。今年前7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口增加较多的几类商品中,
如肥料、电子元器件、汽车、计算机等的价格均明显下降。其中汽车价格下降8.3%,移动电话下降
26.3%,计算机下降13.2%。与此同时,由于小麦、豆油等主要农副产品关税配额进口量大幅度增
长,我国出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连年减产、价格不升反降的现象,1-7月累计与2000年平均价格
相比,全国食品价格下降5%,其中粮食价格下降2.5%。
二是国外通货紧缩因素输入的影响。尽管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出好转的迹象,但基础不牢,
不排除再次出现衰退的可能。特别是日元的持续较大幅度贬值、美国大公司假账丑闻不断以及日美
股指的接连大幅下挫,在相当程度上动摇了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反映在国际市场上,一些初级产
品继续呈现出需求不旺、价格持续下降的格局。受此影响,国内冶金、石油、纺织等行业的产品价
格也仍然处于下降的状态。
2、政策调价因素的减弱。居住、服务项目价格的持续上扬是支撑前些年市场价格上涨率处于较
快区间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加快了电力、交通、通信等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步伐,打破垄断局
面,引入竞争机制;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力度,通过举行价格听证会等方
式,规范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定价行为,采取有力措施,初步遏制了教育乱收费、药品价格和农
村电价虚高等的势头,使政策性提价对居民消费价格的拉力作用大为减弱。反映在具体项目上,服
务项目价格涨幅从前几年的10%左右缩小到去年的7%,今年上半年进一步回落到2.4%左右;娱乐
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仅比上年同期上涨0.5%,涨幅比前几年明显减缓。居住项目价格总体上也
呈现出稳中趋降的态势。
3、技术进步因素作用的结果。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大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的明显提高,为我国
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引进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反映在统计数据上,表现
为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使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1634元提高到
1995年的4854元,2001年进一步提高到7543元,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生产率2001
年比1990年提高了1.5倍,平均每年提高8.7%。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加之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
、市场潜力巨大等的优势,使我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主要机电产品实现了从进口、模仿
到出口的重大转变,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家电产品、通信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而价格一降再降的重要
原因。从国际范围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产品从创新阶段到普及
阶段的生命周期也大大缩短,换言之,创新者依靠高价格来获取垄断利润的时间和空间都在缩小。
4、国内需求不足因素的制约。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社会需求有比较明显的回升,但
细加分析,主要是受加入WTO积极效应的影响,外需回升较快,而且这种回升只是在上年出口增长缓
慢基础上的一种恢复性回升,上年出口仅增长6.8%。国内需求总体上仍未得到有效启动,市场自主
性需求增长力量仍较弱。表现在:
一是占总需求约60%的最终消费增长仍然乏力。今年以来,尽管有入世、再次降息等诸多利好
因素,但市场增长平缓的状况进一步加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平均比上年降低了约1.5个
百分点,农村市场不景气态势更为明显,同比增长率在7%以下。与居民消费倾向降低、市场不旺
相对应,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大量增加,前7个月累计增加885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477亿元。
二是政策性因素仍是支撑当前投资较快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国债资金及相应的地方配套资金、
银行贷款是投资资金来源的重要方面。有关测算资料表明,1元国债资金的投入可相应带动约3.3元
地方配套资金和银行配套贷款,1998-2001年国家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100亿元,按此比例测算,
相应带动了16800多亿元资金的投入,加上国债本身,共增加投资近22000亿元,相当于当期全社会
投资总额的17%左右,为保持投资的较快增长、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民间
投资力量弱、增长慢的状况仍无大的改观,1998年以来各年增幅均在10%左右徘徊。
三是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进一步加剧。需求不足的最终体现,在于需求的增长赶不上供给的增
长,导致市场商品价格下降和生产能力的大量放空。近几年来,我国商品供大于求的比例呈逐年提
高之势,目前近90%的商品均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根据国家商业信息中心对国内600多种主要商
品供求情况的分析,今年下半年供过于求的商品比重已由去年下半年的83%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
86.3%,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5、结构不合理矛盾的反映。结构失衡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供
求环境的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更加明显突出,成为影响市场价格的主导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
一是长期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同构化的后遗症。目前我国庞大的生产能力令人
吃惊,任何一种在当时看来有市场需求的产品,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趋向饱和,当前彩电、冰箱、
手机等市场上过度竞争的产品,有的价格低得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主要的原因,就是产品的技术含
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导致生产上的一哄而上。
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不合理。目前大多数居民消费的重点仍主要集中在吃穿用住等
有形商品上,用于旅游、娱乐、教育等无形商品的消费还比较少。而如前所述,目前有形商品的价
格总体上是逐步走低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整体市场价格走势的疲软。
三是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不同居民收入阶层之间差距不断扩大。以
城乡居民收入对比为例,199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2:1,1995
年扩大到2.7:1,2001年进一步扩大到2.9:1,收入分配进一步向城市、向少数地区和向少数人
集中的趋势,低收入群体数量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消费,制约了需求的扩
张,最终牵动市场价格水平下行。
下阶段低位运行
可能将成为一种常态
从下阶段价格走势看,我们认为,除非发生战争、金融危机等大的意外,否则总体上将长期处
于低位运行的格局,多数年份上涨率将在3%以内。主要依据如下:
一是从价格形成机制方面看,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将越来越强。总体上看,经过20多年的改
革开放,目前市场的作用已遍及并深深扎根于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市场为基础和杠杆的价格
体系已基本形成,整体价格将围绕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窄幅波动。与此同时,随着垄断性
行业竞争局面的逐步形成和市场价格秩序的规范,政策性调价对整体市场价格的影响将越来越小。
二是从市场供求关系看,供大于求的状况将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供略大于求是市场经济国家的
普遍现象,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往经济生活中出现过的商品短缺现象将不再复返。
三是国际化因素和技术进步因素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制约作用将进一步突出。按照WTO有关协议,
未来几年,我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税率和增加进口配额,国外低价商品和服务对国内市场价格的打
压作用将更加明显。同时,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日趋密切,技术进步因素对我国经济生活各
方面的促进作用也会进一步显现。
当然,尽管市场价格的走低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当前的持续下降却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它影
响了企业扩张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经济增长的活力,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宏
观调控要多管齐下,从挖掘需求增长内部潜力、疏通货币传导渠道、理顺各种不合理结构等方面入
手,尽快扭转目前价格持续下降的局面。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