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调整已在一些大城市陆续展开。上海正酝酿年内推出新的水价方案,首次在居民用水中实行阶梯式水价。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也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平稳推进水价改革。
据相关部门透露,“十一五”期间中国水务市场的投资规模将达到一万亿元人民币。水价将是撬动投资的一个重要“杠杆”,也是优化水资源管理、提升社会节水意识的有力“杠杆”。但杠杆必须找准支点才能发挥作用。
水价成“热点”
在上海,虽然水价调整方案还在酝酿阶段,但已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上海市水务局局长张嘉毅说,上海不追求单纯的调价,而是重在建立完善的水价机制,原则是在居民用水中首次引入阶梯型水价:第一阶梯确保基本需求;第二阶梯抑制超额消费;第三阶梯遏制奢侈浪费。
据相关专家介绍,上海水价定价机制包括:原水基本由政府投资提供,保本不盈利;排水中政府投资部分保本不盈利,社会性投资适当盈利;自来水行业是保本微利。中国水价调整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但边改革边提价的趋势是必然的。包括跨国水务巨头在内的各方投资者都在关注这一趋势。
法国最大水务巨头苏伊士环境集团首席执行官舒赛德说,由于中国水务市场机制的完善是一个过程,所以这家集团的在华投资着眼于长远,不算眼前的账,而是算15年甚至50年的大账。他最希望的是中国水务市场化机制的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
这家集团负责对外投资的执行副总裁白潇客说,中国目前的水价只包括了自来水厂和污水厂的运营费用,没有包括巨大的建设投资费用和水资源的生态资源费用。这与完全市场化的水价形成机制相差很远。虽然中国目前的水价有特定的历史原因,也不可能一夜之间调整到位,但长期的趋向还是较为明确的。正是着眼于长期的投资收益,使得苏伊士有信心实施对华长期投资战略。
市场的开放正在吸引更多的竞争者加入其中。苏伊士在中国市场正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这些竞争对手既包括国际上的著名公司,也包括中国国内的不少快速成长的同行。上海拟议中的一家大型自来水公司部分股权转让项目,虽然还没有正式发出标书,但据上海市水务部门的人士透露,多家跨国水务巨头已对此表示关注。
水价撬起市场新天地
水价的“杠杆”作用,还将引发水务服务市场的升级和节水市场的形成。
上海市水务局人士明确表示,完善水价机制,必将提升供水服务水平。上海自来水制水工艺将逐步从常规处理向深度处理转变。自来水的入户“二次污染”问题也将逐步解决。据相关专家估算,此次二次污染改造的总投资可能达40亿至45亿元,涉及超过10万个老式水箱和一万公里以上的旧立管。
水务服务技术市场的形成,正在引起中外投资者的兴趣。国际上较为先进的自来水臭氧消毒和碳粉薄膜超过滤技术,已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个别水厂试用。苏伊士集团的技术人员多年来也一直在向中国推销其管网改造的最新技术,可以在不挖掘整条管道的前提下更换局部管网,力图使改造的影响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
水价调整将形成社会的节水意识,节水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亚洲最大化工区之一的上海化学工业区已和国外水务巨头签订了为期50年的水服务合同,着力开发能同时处理多种工业废水并可循环利用的成套适用技术。自来水输水过程中的高漏损率也在引起关注。据建设部人士透露,如果中国城市管网的漏损率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节约下来的水就相当于南水北调中线全部的调水量。苏伊士集团技术部门负责人说,像用噪音定位、声音传感等手段检测控制水量流失的技术,在中国逐步成熟的自来水行业将会找到市场机会。
在废水再生利用方面,国外的先进技术已经能够提供相对低成本的选择。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大约废水总量的2%已经被再生利用,约为71亿立方米,是全世界水需求量的0.18%。预计这个市场未来每年都会增长10%至12%。国外已有不少公司看好其市场前景。
水市场投资巨大
仇保兴说,中国在“十一五”期间整个水务市场投资总额将在一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包括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收利用和排水、水污染防治等多个领域。由于投资规模巨大,引入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等多元投资是必然趋势。相关部门人士明确表示,中国水务市场发展将由全球企业来参与。
相关专家表示,中国水务市场必将成为全球水务投资和技术的集聚中心之一。据统计,到现在为止,全球已有300多家拥有第一流水处理技术的大公司、大企业和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加入到中国的水处理新产品、新技术的战略合作之中。
专家认为,虽说水价调整是撬动投资、形成城镇水务市场化机制的必然选择,但是找准杠杆的“支点”十分重要。这个支点必须兼顾中国社会的价格承受力、合理的投资结构以及有力的政府监管机制三方面的平衡:一是像自来水等公益性价格的调整,不仅由居民的经济承受力决定,而且还要照顾到居民的心理承受力,积极稳妥是调价的原则,不可急于求成,也不能简单地从吸引投资的角度盲目提价,建设部负责人多次强调水价改革不能“一步到位”;二是形成合理的投资结构,建立各类资本相对平衡的比例关系,政府的公益性投资不可“缺位”;三是水务市场化机制形成后,政府监管变得更为重要。水厂和政府部门将逐步形成信息和监管的同步联网,形成水质和水务安全的管理体系。在中外投资进入高潮的同时,要切实防范一定程度上的行业垄断的形成。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