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新闻报道

终端需求减少原材料价格大幅跳水 企业忧心忡忡

日期: 2008-11-11
字体: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大宗原材料价格出现连连“跳水”现象。钢材、化纤原料、棉纱等价格,均出现大幅度回落。按理说,江苏省加工制造业发达,原材料价格降了,企业应拍手称庆。可记者近来接触的多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谈及眼下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无一不感到忧心忡忡。    

    南京一家大型钢铁企业的情况表明,进入8月份后,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持续衰退,产品出口明显减少,加之国内房地产市场不振和造船行业订单减少等情况,两方面因素产生“叠加效应”,促使成交清淡,供需状况出现失衡,钢材主要品种单价最高跌幅达到2000—3000元。面对新的市场形势,企业对产品采取了“有保有压”的经营策略,以减少亏损。

    纺织服装也存在类似状况。远东集团是一家由台资设立的包括石化、化纤、纺织直到成衣在内,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其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美国市场的衰退,三季度企业生产经营遭遇了“风暴”。一方面是制成品需求减少,一方面是上游原料跌价,对后道的聚酯产品形成降价预期,聚酯产品的价格随之大跌。10月6日以来,跌幅已经超过了20%。少数供货商为了回笼资金,已不顾亏损抛售产品。这位负责人同时举例说,6月20日以来,作为化纤原料的对苯二甲酸(PTA)价格也从1250美元每吨降到了现在670元每吨。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的根本原因在于终端需求的减少。在这一完整的降价链条中,上游原材料企业承担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以钢铁业为例,为了减轻产品库存和资金压力,不少企业的原料铁矿石是以高价位买进,经过生产加工后却要以低价位卖出,一高一低的差价需要企业承担。下游的加工企业负担也不轻,由于上游企业连续降价甚至低价抛售,他们也不敢大量吃进原料,因为说不定今天购进形成了库存,明天就降价了,对企业而言就是损失。有如通常所说的“买涨不买跌”,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大家竞相采购,而一旦进入降价通道,大家反而不敢吃进。

    上述难题如何破解?有企业实行约价销售,即产品涨价就随行就市销售,产品跌价则按约定价格销售。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企业经营的困难。

    记者注意到,最近,国家提出加快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抓紧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政府投资短期具有见效快的特点,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无疑会有力地推动钢铁、建材等产业回暖复苏。而随着价格的理性回调,市场秩序也会相应恢复正常。

    同时,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近期开始的下调,也有利于刺激市场需求从而改善国内企业的经营状况。如石油价格从147美元的最高点跌落后,最近一直徘徊在60—70美元之间。油价的大幅回落对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回暖总体上是利好,而相关行业需求的扩大,将大大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和效益压力。再如钢铁行业,全球各地钢铁企业近日纷纷宣布减产,预计比2007年减产约20%。下游需求的减少,促使全球三大矿业巨头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发表声明,决定从本月起减少铁矿石产量3000万吨,这大约相当于去年淡水河谷总产量的10%。同时,淡水河谷还表示明年可能会对铁矿石长期协议价进行6年来的首次下调。这对促进消费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如今原材料价格的非正常波动,除了需求因素外,与供应方的过度竞争也不无关联。远东服装的负责人就强调,整个涤纶产业的供过于求。如2004年全国涤纶年产量为400万吨,今年已经达到2000万吨,年均涨幅20%,而全球涤纶需求年均增长只有5%。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金融危机可以说是个触发点。眼前的困境,为类似行业如何走出“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老路子敲响了警钟。

稿件来源:新华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