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两大集团就来年原油互供问题的例行会晤,因中石油销售公司总经理刘宏斌和中石化销售公司总经理张海潮的出席,而显出不同。
一位与会的中石化人士透露,由于近期成品油市场需求降低,市场零售价格下跌,两大集团成品油库存高企,因此,来年如何在成品油销售上进行协作,也成为双方讨论的重要议题。但这位人士并未透露双方沟通的具体结果。
“目前,中石油成品油库存已处于历史高位,亟需加大销售力度;中石化却不愿国内成品油价格持续滑落,因此,两家展开沟通,共同寻求解决方案是必然的。”一位中国石化协会人士指出。
在油价剧烈变动的背景下,两大集团间的“不对称”亟待平衡。纽约原油期货在2008年7月达到147美元/桶的历史高位后即开始暴跌,至12月19日,已至33美元/桶附近,半年的跌幅近80%。
原油互供
1998年中国石油行业重组改制完成后,长城以北油田、炼厂及国有销售单位尽数被纳入中石油旗下,而长城以南的,则被划入中石化旗下。
但在原油、炼油和成品油销售环节上,中石油、中石化拥有的资源并不对称。
“我国的主力油田集中在北方,主要的成品油和化工品市场却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这种资源禀赋的差异,造成两大集团自诞生之日起的不对称:中石油原油资源丰富,却市场狭小;中石化市场广大,上游资源却相对匮乏。”上述中国石化协会人士说。
就原油资源而言,中石油旗下大庆油田一家的油气产量就达5000万吨/年左右,相当于全国每年总产量的1/3,高于中石化旗下所有油田的总产量;而就市场而言,在中石化主导的长城以南,成品油消费量达到1.2亿吨/年,是中石油所处北方市场的两倍。
为平衡两者间的资源差异,原油互供就成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间每年必须进行的工作:拥有原油资源优势的中石油,每年都会按协议价格向拥有市场优势的中石化提供一定量的原油。
在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看来,最初的原油互供,是对中石油的支援之举。“当时(2002年之前)国际油价维持在20美元左右,远远低于国内的勘探开采成本”,虽然,中石化“从海外进口原油在南方炼制”成本更低,但鉴于整个行业的利益,中石化仍需购进成本较高的国产原油。
如今,纽约原油期货再次跌至5年来的最低点。韩晓平认为,两大集团的原油互供“很有可能独立于国际油价,可能在60美元左右”。
联手保价
而成品油需求下滑,则是两大集团共同面对的新难题。
来自易贸资讯的数据显示,由于9、10月份全国成品油消费量连续两个月出现环比下降,11月份全国原油加工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下降2.3%,主要炼油企业开工率在连续5周下降后,达到近年来的最低点69.23%。
“今年,国内成品油产量约为1.8亿吨。其中,中石油生产了8000万吨,余下的由中石化旗下炼厂生产;但北方市场(中石油的销售范围)消化不了8000万吨成品油,有约25%(2000万吨)成品油需要销售到南方市场(中石化的销售范围)。”东方油气网副总经理钟健说。
在长城以南的中石化传统市场中,中石油拥有的加油站数量较少,其主要采用批发模式,向社会加油站批发成品油,而社会加油站的销售价格往往随行就市。
若中石油在北方市场无法消化的2000万吨成品油,最终进入南方市场的社会加油站,势必对中石化的市场体系形成冲击。显然,这是双方都不愿见到的。
而且,在上述中国石化协会人士看来,“成品油市场的混乱,会扰乱两大集团整体的生产安排,而这关系到两大集团来年的原油、炼油、化工等各个生产环节的计划。因此,两大集团会十分关注这件事。”
事实上,此前已有类似教训。2002年前后,国际油价尚处在20美元/桶附近时,为确保集团内其他板块的开工率,中石油和中石化曾有过激烈的市场竞争。
“当时,中石油和中石化为了争夺南方市场,一方面高价收购社会加油站,另一方面大打价格战。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体系因此被冲乱。”前述中国石化协会人士回忆说。
2003年,在国际油价攀升至30美元/桶以上后,在政府的协调下,两大集团放弃从前的竞争策略,开始联手保价,收紧了对社会加油站的批发量。
如今,在钟健看来,“中石油和中石化很可能还会采用这种策略,以维持他们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此前,两大集团已多次表示,不会进一步下调旗下加油站的成品油零售价格。
“但我不看好这种价格联盟。现在,市场供应十分充沛,两大集团联手保价,也不一定会取得预想效果,也不可能持久,因为他们的库存必须要消化。”钟健说。在他看来,“倒是地炼及社会加油站,有可能借机高位出货,以实现成品油库存的加速流转”。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