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新闻报道

原料药3月销售显增 国内市场反弹

日期: 2009-05-04
字体:

    得益于“去库存化行动”早而得力,国内需求因国家刺激经济政策得以激发,国际需求缓慢回升,因此,3月份的化学原料药销售有好转之势,一线资料显示,有企业出口量环比激增了30%以上。但对于二季度,普遍观点则认为仍存在很多变数。未来如何发展,4月份的走势至关重要。

    前两月增速减缓出口下降
 
     国家统计局4月2日公布了今年1~2月数据:医药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118亿元,同比增长16.4%;利润总额103亿元,同比增长19%,与2008年分别增长30%、51%相比,环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具体到化学原料药行业,收入、税前利润均增长7%,在子行业中表现最差,出口同比下降了12.72%。

    上述情况其实在意料之中。“全球经济危机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期,一、二月又是出口淡季,加之我们特别强调风险防范,对发货量做了调控,所以对1月份原料药出口下滑的结果可以接受。”某重点医药出口企业的总经理如是告诉笔者。该集团1月出口额同比下降约35%,好在这种趋势及时得到扭转。2月份,该集团在稳定巩固欧洲、北美等传统市场基础上,大力开拓东南亚、俄罗斯、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当月出口额与去年同期持平,前两月合计出口额下降9%,好于去年11月后的水平。

    分析可见,前两月增速下滑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一,2008年行业处于上升初期增长较快,形成较高的基数,比照2004~2009年每年1~2月行业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的增速看,2009年的增长速度处于平均水平;其二,自去年9月份开始的客户需求下降与支付能力转弱、订单取消等,全球金融危机是最重要的诱因;其三,人民币停止升值趋向贬值,南美、东欧等主要出口地区货币不稳等,加剧了国外客户的观望态势,医药产品出口退税率多次提高加重了国外客户讨价还价的预期;其四,去年冬至今年初医药政策的多变,客观上造成了国内客户观望、惜购等心态。

    而尽管经济危机见底与否尚不能完全断定,但阶段性的“去库存化”已近尾声,医药产品的刚性需求慢慢显现,国外国内需求增长也就顺理成章。“两会”之后,关于新医改的轮廓、架构、理念等渐渐清晰,取消统购统销、定点生产等利好浮出水面,医药新政大局初定,也将助长国内原料药市场的“井喷”。

    三月销售环比显著增加 

    虽然前两月出口低迷,但一季度的市场表现显然大大好于人们的预想。

    “国内市场这么早启动着实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3月份,不仅国内业务创了历史最好水平,此前下滑的国际业务当月销售额环比增加30%——现在看来,年初我们因经济危机影响思路有些保守了。当然正因为策略保守、部署周密、措施得当,我们才较早迎来了市场的转机。”手拿今年一季度财务快报,前述企业的市场总监难抑喜悦之情。一季度该公司化学原料药总量同比减少5%左右,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6%,已完成年度预算指标的28.6%。出口方面,3月出口环比增长30%以上,出口额从去年底的四五千万元量级增加到今年3月的七八千万元量级;一季度出口总额同虽然比降低7%,但均逐月回升。

    市场形势有继续向好转化的趋势。截至4月初,已有多家重点原料药企业发布了一季度业绩预告或报告,其净利润表现均令人眼前一亮。

    以维生素为例。4月2日,新和成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40%~70%,同时公告,进入3月份后随着客户存货的逐渐消耗完毕,销量开始回升,客户纷纷进行第二季度询价和订货,预计全年有望走出前低后高的趋势,与2008年前高后低正好相反,全年利润将保持稳定或略有下滑。2008年3月,VE价格在250元/千克左右,目前价格下降了40%,从价量关系看,价格过高会吸引新产能进入,不利于保持市场份额;而在成本已经下降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价格有利于释放需求,提高采购量。

    国内市场强势反弹  

    1~2月,原料药市场的相对弱势要归根于去年原料药的大跃进,3月的强势反弹则归功于“去库存化”的努力。2008年VC等原料药强势品种涨势凶猛,受益于VC产品的价格上涨,东北制药、浙江医药净利分别增长6倍、16倍。进入2009年,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再到终端用户,每一环节都有去库存化的痛苦过程。目前看来,原先预计“下半年随企业去库存化结束,化学原料药需求反弹”已经提前。
 
    国内市场强势反弹,还受益于全行业对危机及利空因素的空前共识,受益于在价格协调、限产保价等方面的协调一致。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大宗原料药,均可见限产保价的影子。
 
    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积极政策也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新医改明确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投入8500亿元,预计总投入将达1.5万亿左右。大宗原料药大多与普药、新普药有关,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必然导致化学原料药需求的增加,成为新医改最大的获益者之一。这是符合经济危机中“土豆效应”。
  
    “西方不亮东方亮”给了业内以寻求持续增长的信心。在国内市场开发方面,除了现有的人用药市场以及传统优势大品种继续增长外,随着国家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兽药潜在市场空间巨大,特色原料药开发成效开始显现,后两者已经成为原料药国内市场重要的新增长点。

    二季度仍存变数  

    反弹还是反转、原料药能否走出持续增长的上升曲线? 

    新医改方案的颁布实施,是持“反转论”者的最重要利好。经济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新医改方案4月6日正式发布,投入主体及理念明确、决策高层积极吸纳行业意见等,让人充满期待。最重要的是,全行业性限量保价效果明显,尽管上游化工原材料价格一路走低或低位徘徊,原料药价格没有像往年那样出现传导性的大面积、大幅度降价,价格体系运行良好,市场竞争趋于理性。

    而持“反弹论”者则称,二季度特别是4月份有可能迎来“倒春寒”。3月的阶段性反弹更多的是“去库存化”的自然结果,在经济危机没有根本扭转的背景下,市场消费能力难以乐观,去库存化将成为常态。考虑到人民币币值、周边国际市场不稳、石油价格趋涨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二季度原料药出口不容过分乐观。国内方面,资金高度紧张、新GMP标准、环保标准趋严、动力能源价格上涨等都是利空因素。

    无论反弹或是反转,在全年原料药市场保持适度较快增长这一点上,各方的认识是一致的。事实上,即使1~2月医药行业销售收入与利润的增长率同比大幅下降,医药行业仍是宏观经济下行中表现最为突出、景气度最高的行业,在证券市场上医药股得到机构投资者追捧就是例证。

辽宁省物价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