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指示要求,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庆全力以赴,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一年来,重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重点民生实事深入民心、温暖人心,在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11.4万贫困群众甩掉了贫困帽
“你看看,现在政策有多好。”12月13日,奉节县平安乡天台村四社,贫困户钟明华从兜里掏出一沓百元大钞,“这是前几天刚分的红,还没来得及存呢。”
记者数了数,好家伙,真不少,足有3000多元。
这笔钱是怎么来的呢?
天台村支部书记张泽明娓娓道来:“我们把一部分扶贫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到企业里,约定按照一定比例为贫困户分红,这样就可以让贫困户有一定的保底收入。”
钟明华的3032.1元,分别来自6家企业,其中养牛的澳林牧业分红963.2元,喂猪的巨吉农业分红818.1元,养殖山羊的广良公司分红399.9元。此外,还有3家农业企业的分红,分别为594元、208.1元和48.8元。
“我还在基地里打工呢!”钟明华说,自己虽然因为尘肺病做不了太重的体力活,但基地里的活路基本还能应付,一个月有3000多元工钱——有了这两笔收入,钟明华跨过了贫困线。
今年,像钟明华这样甩掉贫困帽的农村贫困群众,全市共有11.4万。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对剩余贫困户的攻坚成为了重中之重。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后,全市上下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市扶贫办负责人说,“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战的质量。
“两不愁”,重点是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就业转移,开展消费扶贫,稳定增加收入,确保每一个贫困人口吃穿不愁;“三保障”,分别是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产业是贫困群众长效脱贫的基石。我市探索将财政扶贫资金补助改为奖励、贷款、借款、股份及酬劳,放大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贫困户钟明华的股份收入正是来源于此。
单单是收入过了线也不成,高质量脱贫要求为群众解决部分发展需求。于是,我市继续在“三保障”方面发力。
其中,在义务教育保障方面,今年全市投入10.9亿元,用于加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投入资助资金38.4亿元,精准落实各类学生资助政策。
在医疗保障方面,投入2亿元设立健康扶贫医疗基金,1.9亿元购买精准脱贫保险,将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病种增加到30种;同时推进分级诊疗,区县域内就诊率达90%。
住房保障方面,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6.8亿元,做到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且有愿意改造的贫困户“应改尽改”。此外,下达农村饮水投资计划4.12亿元,针对水量不达标、水质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供水保证率不达标等问题精准帮扶,确保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
种种措施叠加,助推11.4万农村贫困群众摘掉了贫困帽,过上了新生活。钟明华的媳妇郑彩成说,今年6月,她在县人民医院做手术总计花费一万三千元,自费只有1300元。
贫困家庭大学生学费资助惠及近6万人
又到一年中毕业生求职找工作的季节,当很多大学生还在为找工作忙碌时,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杨文亮,已经确认被成都一家无人机公司录用,开始在这家公司实习。“如果没有大学生资助政策,我的梦想不可能实现。”杨文亮感慨地说。
从2017年底起,重庆开始对重庆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实施学费资助政策,该政策也是今年15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杨文亮便是其中的受助学生。
据重庆市教委的数据显示,2019-2020学年,全市共向重庆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实施学费资助资金3.92亿元,惠及5.9万人。
“只要是重庆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无论在市内还是市外高校就读,都可以享受这项政策,而且在读期间即使家庭脱贫也依然延续资助直至该生毕业。”重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政策在原有保障贫困大学生生活费的基础上,兜底解决了他们的学费,切实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负担。
除此以外,重庆还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的改善与能力提升,实现“幼有所育”。预计到年底,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9%,普惠率巩固在80%以上,全市99%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20条底线”要求。
此外,重庆高职扩招工作有序推进,得到国务院督查组充分肯定,10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四好农村路”路网密度继续保持西部第一
每年3月和10月,巴南南湖多彩植物园的红枫都会如期绽放,成为了当地一张乡村旅游新名片。但过去由于乡村道路狭窄、安全设施缺失,给交通安全带来巨大考验,重大节假日乡村道路堵车现象十分严重。
“农村公路一到周末就堵,一遇到下雨就容易塌方,红枫虽然吸引了许多市民来打卡,但不尽人意的公路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我们很过意不去。”巴南区南彭镇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感,今年南彭街道升级改造了多条道路,将景区周围的彩景路、牟新路、滩望路从原来3.5米宽的砼路面,升级改造成6米宽的沥青路,极大地缓解了南湖多彩植物园路段的交通压力。
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方便了当地居民出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还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
在大足区龙水镇,前不久又有两条农村公路建成通车,延伸进当地的雷竹产业园,解决了企业的运输难题。大足区龙水镇雷竹产业园负责人杜琼说:“农村公路建设以后,车长近10米的货运大车都可以直接开到田头,大大减少了企业的转运支出。”
按照全市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明年底,重庆将建成6.2万公里“四好农村路”,有条件的村民小组通达率和通畅率,都将达到100%。重庆市公路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通组公路已累计完工4.7万公里,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的76%。到今年年底,全市“四好农村路”总里程预计将达到15万公里,路网密度继续保持西部第一。
2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如期开放
“没想到以前的一个荒坡坡,现在修成了漂亮公园。”吴莲是南岸区南湖路花市一家花店的老板。与她花店一街之隔的是,今年刚修好的一座小公园——回龙湾体育文化公园。
吴莲说,这里以前是荒坡,一遇到下雨天,坡上的黄泥水就顺着陡坡流到马路中间,有时还会滚落石头,阻挡通行。
“现在每天下午和晚上来公园运动健身的人都很多,特别是周末的时候,好多来买花的市民也在体育公园玩耍。”吴莲说。
今年,我市2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如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并向公众开放,得到基层群众普遍欢迎。
而像回龙湾体育文化公园这样就在老百姓身边,日日能见到、日日能参与的民生实事还有很多。
歌乐山步道、花溪步道、礼嘉步道等山城步道开工建设;免费无线局域网建设,让我们随时随地Wi-Fi冲浪;主城区226个实际“增绿添园”项目,让人们出门见绿成为现实……据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民生支出288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5%。预计全年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左右,民生支出力度不减。
点上案例》》
“厕所革命”让银岗村“一举三得”
初冬时节,九龙坡区走马镇银岗村的田野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田里种植的各种蔬菜青翠欲滴,村民们正在抓紧采收,将新鲜的蔬菜源源不断地供应到主城区的餐桌上。而在这个传统的蔬菜村中,一场“厕所革命”正在打响。
说起改厕这“一举”,村民们却都说有了“三得”。
近日,记者来到银岗村,村民刘德芬正在打扫庭院。刘大妈今年77岁,三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孩子们怕她上厕所不方便,前几年特意在屋旁的猪圈里,修了一个简易的厕所,厕所里安装了蹲便器。
“以前这个厕所好是好,就是修在猪圈里,气味比较大,加上是旱厕,粪水暴露在外,一到夏天就会长许多蚊虫,不是很卫生。”刘大妈说。
前不久,银岗村开始实施“厕所革命”,刘大妈第一个报名,如今她家的新厕所早已修好。“你看,厕所里安装了马桶,还接上了自来水,按钮一按,马桶就冲得干干净净的,什么味也没有了。”
改厕“一得”,让村民们的幸福感迅速提升。
幸福的不止刘大妈一个人,改厕让全村的老百姓都受益。
“过去,农村最大的污染就是人畜粪便。由于全是使用旱厕,粪水满了就直接外排,污水到处流,严重影响了村里的环境。”银岗村村支部书记刘致富介绍,有时从有的农户家过路,就要捂着鼻子走,旱厕散发的味实在是太臭了。
改厕后,粪水流向了哪里?记者看到,在厕所的外部,安装了一个三格一体式化粪池,粪水经过管道输送到这里后,经过密闭发酵,得到无害化处理。
“现在粪水都密封在化粪池里,再也看不到污水横流的现象了,我们的村庄也变得越来越美丽,大家都感到十分舒心。”刘致富说。
减少环境污染,是为“二得”。
对于一个蔬菜村来说,改厕还有“一得”,便是促进当地蔬菜种植业的发展。
“粪水经过发酵处理后,可直接变成种植蔬菜的无害有机肥料,肥力是化肥的好几倍。”刘致富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们大量使用这种有机肥,种出无公害蔬菜,让主城消费者吃到放心菜。
记者手记》》
点滴之间见初心 民生事业无终点
如何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在此次采访中最深切的体会就是,把老百姓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办好,办实。
透过一件件民生实事惠及的人和事,重庆市委市政府正在兑现着年初的承诺。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论是贫困大学生的杨文亮的大学梦,还是南彭镇的乡村旅游新名片,又或是李如福的“暖心房”,一件件看似细微小事的改变,无不浸润着重庆各级党委、政府潜心为民、踏实利民的工作作风。
在刚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被列为明年重点工作,围绕老百姓关心的就业、教育、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作出了全面部署。在重庆,保障和改善民生也纳入了“八项行动计划”予以重点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为人民群众雪中送炭。
要做到这些,关键则来源于高质量发展。
2019年,重庆紧紧围绕“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兼顾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人、人与经济、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把初心和使命落实在岗位上、体现在行动中,千方百计为民解难题办实事,让民生事业深入人心、温暖人心。
2020年,我们满怀信心与期待,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重庆将继续大力作为,在带给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内生动力。
(重庆日报2019年12月20日9版 稿件由重报集团全媒体记者张瀚祥、颜安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