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新闻报道

智能化应用与高品质生活高端论坛之智能物流分论坛举行 用智能化引领物流业发展新方向

日期: 2018-08-27
字体:





随着物流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以智能物流为标志的现代物流业已成为中国培育发展新动能的一个生力军。


  智能物流是如何服务中国制造的?未来应如何助推行业健康发展?824日,智博会分论坛“智能化应用与高品质生活高端论坛——智能物流”在雾都宾馆举行,来自我国物流行业的专家和企业代表汇聚一堂,交流智能物流发展经验,畅想智能物流发展的未来,为我国物流业智慧发展建言献策。


  网络化规模化,是物流企业发展的方向


  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莫恭明出席论坛并致辞,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吴刚出席论坛。莫恭明表示,“智能化应用与高品质生活高端论坛——智能物流”是物流业界的盛事,来自全国的政府部门、知名物流企业、物流协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齐聚山城,聆听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有关专家和国内知名物流企业高管的精彩演讲,共谋智能物流发展大计,有利于激荡思想智慧、激发灵感火花。


  莫恭明说,重庆正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智能物流工程建设,并将以重庆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3+12”物流园区体系和国际联运通道、多式联运等特色物流为依托,发展智能物流和互联网物流,着力推进智能物流信息系统、智能仓储、智能装备、智能运输发展,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有效性,提升全社会物流效率。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引导参会各方对智能物流发展进行更深入思考,为推进智能物流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巡视员吴君杨表示,我国物流业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新兴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物流领域的跨界协同、业务功能拓展、价值链延展不断深化,创新与变革已成为物流业新的发展主题和重要的动力之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表示,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布局进入网络化规模经济和模式创新阶段,“通道+枢纽+网络+平台”成为规模企业的重要战略方向,网络化、规模化的物流企业将大行其道。


  打造智能物流平台,助推企业共生共赢


  如何通过智能物流建设,促进物流、制造、流通信息深度融合与共享?部分企业代表也分享了他们的探索。


  “制造本身和服务制造都迫切需要发展智能物流平台。”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传化支付董事长周升学表示,从公路港到传化网,在多年发展中,传化与数十万物流从业伙伴们,初步建立了一个全方位服务于国家、行业和城市的智慧物流体系。传化网通过业务、IT和金融三种途径,赋能平台上的各类中小物流企业,形成共生、共赢的平台发展效应。


  “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优化配置货运领域资源,货车帮极大提高了产业运营效率。”贵州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强表示,货车帮注册货主有125万家,会员车辆达520万辆,庞大的数据系统帮助货车帮迅速将业务渗透到全国货运交通中的“大动脉”和“毛细血管”中。


  重庆长安民生物流有限公司资深总监叶心如透露,长安民生致力于发展整车业务、零部件业务、供应链业务、国际业务、流通加工业务、新生态业务等物流业务,覆盖汽车物流全产业链。未来,该公司将整合智能装备产品,形成适用于汽车物流的智慧物流产品线,以智能化设备代替基础物流操作,使物流服务向少人化、集约化、柔性化发展。


  以物流云为抓手,构建全产业链平台


  如何挖掘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潜力,继而催生行业变革?


  吴君杨认为,智能物流的核心是数据化、网络化、智慧化和自动化,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创新物流资源配置方式,实现现代化技术和设施装备与物流活动深度融合,通过再造传统的物流业务流程,优化物流组织模式,重塑产业分工格局,整体性提高物流效率。


  “构建物流全产业链平台是发展智慧物流的新思路。”重庆智慧物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樊强认为,应该以物流云为抓手,实现互联互通,并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智慧物流。发展智慧物流,企业应该具有精准的市场洞察和市场运营能力,政府应该注重科学的宏观决策和发展规划。


  “过去10年中,智能化与数字经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消费。今后,智能化和数字经济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产。”周升学预测,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将不会有单纯的制造业企业,也不会有单纯的物流企业,制造业和物流是融合发展的,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态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贺登才:


  物流行业要用“36计”应对“18变”


  高端论坛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贺登才表示,受需求、人口变化以及产业升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迎来18个变化。


  贺登才用一组顺口溜总结了物流行业的变化:新兴产业多了,传统产业少了;线边物流多了,“隔山买牛”少了;及时响应多了,“牛鞭效应”少了;全程总包多了,“零打碎敲”少了;产业集群多了,远程配套少了;服务制造多了,粗放运作少了;城市人口多了,乡下人口少了;老年人口多了,年轻人口少了;居民收入多了,低端消费少了;轻薄短小多了,傻大黑粗少了;即时消费多了,长期储物少了;手机导航多了,线下跑路少了;网购物流多了,店铺销售少了;中转分拨多了,存货待售少了;流通加工多了,原进原出少了;专业细分多了,包打天下少了;供需直通多了,流通环节少了;国际业务多了,地产地销少了。


  物流行业为什么会出现18变?贺登才表示,近年来,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衔接互动的发展格局。但随着产业升级、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出现了一些影响物流发展的新变化。如不加以重视,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物流业整体水平提高。


  如何应对物流需求“18变”?贺登才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提炼出物流供给“36计”,包括国家战略之计、规划引导之计、减证便民之计、减税降费之计、多式联运之计等多种应对之策。


  在谈到多式联运之计时,贺登才介绍,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获得较快发展,但社会物流总费用居高不下与物流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的矛盾依然突出。也就是说,全社会付出了很高的物流费用,而承担物流活动的主体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除了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以及发展阶段等客观因素外,交通与物流融合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各种运输方式缺乏合理分工,物流路径有待优化,货物多次装卸搬运,过多的物流环节推高了物流成本。面对上述压力和挑战,发展多式联运,构建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新体系,成为提升物流业运行效率和效益的突破口。


  贺登才呼吁,多式联运涉及的运输方式多、区域地方多、管理部门多,离不开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业务流程、标准规范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希望有关部门和相关物流企业在体制、机制、税制、法制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营造出统一规范的市场环境。


  (重庆日报2018年8月25日6版 记者廖雪梅、周尤采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