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新闻报道

法媒看“疯狂大都会”重庆:这里上演着中国的未来

日期: 2016-04-15
字体:

法媒称,中国的未来正在重庆这座超过3000万人口的疯狂大都会上演。

法国《费加罗报》47日刊登题为《疯狂的大都会重庆》的报道称,这是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繁忙的一天,从港口登陆的无数商品云集于此。凌晨,裸露上身的劳工出现了。在他们当中就有53岁的王班贵(音)。20年来如一日,从530分到22点,他以5元每趟的价格穿梭在这个城市运送商品。即使在冬天,他也赤裸上身,因为衣服会令他的棒棒(即扁担)打滑。他离开距离重庆一小时车程的村子来到这里打工。他讲述说:好的时候,我能挣到200元。这比我在家种地挣得多多了。不过,他同时也表示:这种强度我不会维持很长时间了,五年之后,我就要回到村子,和我女人一起种菜去。

报道称,中国的未来正在重庆这座3400万人口的疯狂大都会上演。大规模的城市化神奇实验在改变这个国家。重庆是中国也很可能是全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都市。每年,有大约30万新居民被重庆吸引而来。

棒棒是一个总数10万人的群体,绝大多数是男性,来自农村,缺乏教育和技能。中国每年拿出数十亿欧元以实现山城的现代化。重庆充斥着30层的高楼和无数连通的桥梁从而呈现出一种既未来主义又但丁式的城市风貌。然而,中共的数十亿资金并未完全消除城市的地形。重庆依然保存着20世纪初期中国的点滴形象。王班贵说:我们人数没有以前多了。但是,要把商品从港口运到城市,现在还找不到一种比棒棒更好的手段。有一天,我们会消失……城市变化实在太快。生活对富人而言越来越容易。但是和穷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我们这些棒棒是其中的最底层。

报道称,沿着被长江和嘉陵江环绕的城市中心到最后一个农村鱼嘴镇,重庆惊人的经济发展触手可感。重庆蓝轩清洁服务有限公司的年轻经理卿勇(音)笑着说:“10年前,这里什么都没有。工地萌生出了一座城市。专长建筑外墙清洁的这家企业同重庆市有着同样的发展速度,公司规模8年间从2名员工增至超过上千人。我们不再计算每天建设的新建筑数量。

这家企业也是将数百万农民转变为领薪工人的齿轮之一。从农村出来的他们大部分人都从未见过一栋摩天大楼。而几周之后,他们就要依靠绳索和吊盘在300米的摩天楼高处清洗玻璃窗。40岁的陈军(音)承认:我从来没想过会在50层高的楼上工作。但是我不害怕。只要我们遵守安全规定,这就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工作。死亡事故只是在不遵守规则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应当既勇敢又谨慎。一名17岁的年轻工人就因为过度自信而刚刚从一栋大楼摔下身亡。

受雇于蓝轩公司这样提供最低保障的人而言,危险工作的报酬是每天400元到500元。而其他人每天能获得的是200元。陈军讲述说:刚来重庆时,我是卖菜。有些天,我挣的和这个工作一样多,但并不稳定。提供经常性的有报酬岗位对中央政府至关重要,由此才能将农民转变为消费者并使得中国经济转向更具可持续的增长。

重庆位于一项旨在重新平衡东部富庶地区和贫穷的西部内陆地区计划的中心。中国政府自1999年开始在西部大开发计划框架下每年投入巨额资金建设道路、桥梁、堤坝、管道。一大部分资金沿长江逆流而上,同时也滋养了重庆。重庆民安华福新城含有5430层高的大楼,居住着70万人,七年前这里还是工地。住在其中的摄影师彭士亮(音)讲述说:城市化是柄双刃剑。我看到过很多中国城市可以在五年内变化一新,整个的街区消失为新的曼哈顿。重庆用10年时间完成了欧洲城市一百年的发展进程。为了现代化也要付出代价,代价就是我们的遗产、寺庙、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的消失以及污染的到来。

报道称,重庆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陪都,1945年时仅有200万人口。它的命运在1997年扭转。中央政府让重庆成为同北京、上海、天津一个级别的直辖市。重庆的规模自此增加了20倍,面积达到了8.2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比利时的三倍!

2000年代初期,约116个村落因三峡大坝建设而被淹没在长江之下。100万农民离开故乡主要前往重庆,给予了朝向新大都市的大迁徙以助力。重庆大学教授敖依昌表示:重庆是一座非常艰辛的城市。但是这里的大山铸造了重庆人坚韧的性格。

报道称,从一座摩天大楼顶上俯瞰,城市显露了它的真容。众多屋顶覆盖了植被。蔬菜在高楼上生长。重庆并不是在向所谓的生态主义方式屈服。城市化的农民利用一切角落种植以填补家用和用于饮食。在城市的灰绿色中有着无数的棕色伤疤,不停地被为这个城市的明天打基础的推土机大军所吞噬。重庆在和时间赛跑,旨在在社会矛盾激化前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重庆市发改委人士说:我们希望加快创新型产业发展,比如电动汽车制造、机器人、页岩气开采等。到2020年,我们希望完成快速铁路、车站和有轨电车的建设。他也承认,新居民的大规模涌入带来了教育、医疗、交通或公共安全方面的紧张。

报道称,现在,全市有20多所小学免费接纳农民的孩子。在重庆一所小学,70%的农村子弟穿着白衬衫诵读孔子名句。校长表示:我们在教授他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编译/刘卓)

来源:法国《费加罗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