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江津区西湖镇,在一块面积约350亩的土地上,正在进行大规模平场和管网施工。
这里是正在建设的重庆市第三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2018年建成后,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4500吨。届时,主城区的所有生活垃圾将实现100%焚烧处理,垃圾填埋处理的方式将成为历史。与此同时,这里每年还将发电6.9亿度,可满足20多万户家庭用电。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投资24.6亿元的项目,政府并不需要出一分钱,而是通过PPP模式,由三峰环境产业集团出资建设、运营,30年后再移交给政府。
“PPP模式,只是重庆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积极破除民间投资发展瓶颈,激活了市场一池春水。
201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1%,其中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49.9%。今年以来,社会投资活力持续释放,1-5月,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2.2%,高于全国8.3个百分点。
简政放权
用改革的力量破除民间投资发展瓶颈
投资,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2014年被称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就在那一年,我市启动了大刀阔斧的投融资体制改革。
2014年6月,我市出台《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并配套制定了《重庆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2014年版)》和《重庆市产业投资禁投清单(2014年版)》,采取“1+X”方式整体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2015年,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
2015年3月,市政府发布《重庆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2015年版)》,切实向市场、向区县放权。其具体内容,可归纳为“三个一律”:一、国家要求取消核准的事项,一律取消核准;二、备案事项,除国家要求必须上报备案和省级备案之外,一律下放区县备案;三、备案项目,一律实行网上办理,切实提高服务效率。
“‘三个一律’充分体现出我市备案管理的服务属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落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
针对社会资本“投什么”的问题,2015年5月,市政府再次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将交通基础、能源设施、公共服务、农业水利、生态环保、信息基础等六大基础设施领域向社会资本全面放开,既见项目、又见政策,让社会资本看得见、摸得着。
为解决社会资本“怎么投”的问题,一方面,按照我市《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市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以外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管理,由企业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目前我市绝大多数投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政府办理,仅对极少数需市级平衡资源且关系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项目由市级备案。另一方面,市政府又紧锣密鼓地推出《重庆市精简审批事项规范中介服务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实施方案》,对市级中介服务事项进行清理,银行贷款承诺、资金信用证明等18项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以切实减轻企业办事负担。
“改革切实有效地为市场松绑,充分激发了民间投资热情。”该负责人称。
创新推出PPP模式
每年上千亿元项目推向市场
近日,过往嘉陵江时,人们会发现,在黄花园大桥与渝澳大桥之间,一座新桥——曾家岩大桥正在进行桩基施工。表面上看,在重庆“桥都”大家庭里,这座桥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事实上,曾家岩大桥却暗藏“玄机”。
“曾家岩大桥不仅是我市首座采用PPP模式建设的跨江大桥,建成后还将在重庆市尝试一种全新的道路收费模式——影子通行费。”重庆曾家岩大桥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利军告诉记者,所谓“影子通行费”,就是计算通过大桥的车流量,然后按照投标报价确定的“影子通行费率”计算出相应的费用,由政府按约支付给该公司。
“虽然项目一次性投入大,但公司拥有20年经营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以有可观的现金流,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高利军称,经过多家央企的激烈角逐,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最终成功中标,并按合同约定组建了重庆曾家岩大桥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PPP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多方共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曾家岩大桥总投资约32.78亿元,因为引入了社会资本,可以使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投资加快,缓解主城交通拥堵。同时,因为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反而会更高。而政府财政资金,就可以用于最急需政府出钱的服务领域,改善公共服务。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市2014年、2015年推出了两批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的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合作推进。目前,已签约PPP项目共计39个、总投资2600亿元,已进入建设实施阶段的有22个。
PPP项目吸引了大批社会资金参与,进一步提升了社会资金投资重庆的信心。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市投资领域却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今年1-5月,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85亿元、同比增长12.7%,高于全国水平3.1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599亿元、增长33.6%,高于全国水平13.6个百分点。
放管结合
让“有形的手”做好服务监管
“第三垃圾焚烧发电厂建好后,我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上网售电收入和垃圾处置费收入。”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副总经理沈智成告诉记者。然而,政府的钱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到的。
为此,市市政委将负责监控垃圾的处理量。“今后,每一辆运垃圾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运输车,都有两张条子,记录垃圾量,以备查验。”沈智成称。
市环保局则负责各项环保指标的查验。如废水、废渣是否循环利用,烟气的排放是否达到环保标准。只有这些指标都合格了,市财政局才会向垃圾焚烧发电厂支付垃圾处理费。
“我们的‘影子通行费’,同样没办法造假。”高利军告诉记者,根据协议,政府支付的“影子通行费”=车流量×事先约定的“影子票价”。其中,车流量的统计就很关键,为此,除了该公司自己在桥上设立的卡口系统外,政府还将指定第三方单位在桥上设立卡口,以防徇私舞弊。
“当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作用被激发时,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就要进一步做好监管和服务。”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为此,我市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同时,努力做到“放管结合”,既要防范出现“烂尾项目”,又要防范社会投资者利用公共服务的自然垄断乱收费、高收费,以确保在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给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正因如此,市政府在发布《重庆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时,同时出台了《重庆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管理办法》、《重庆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明确了企业投资核准备案的程序规范——由项目核准机关会同行业管理、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企业投资项目的事中、事后稽查和监管机制;建立了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准入标准等信息横向互通制度;搭建了投资活动参与主体诚信信息平台。
同时,为了给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去年以来,市发改委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按照“行业+属地”两个维度、依托“制度+技术”两个手段,启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线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透明、规范、高效的投资项目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
投资服务平台,将政府办事窗口“搬”到了企业用户办公室,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路,并以此建立“地区”和“行业”两个维度划分的精确定位体系,以便政府及时向服务对象推送定制信息,实现对企业的“量身”服务。去年6月30日投资服务平台正式上线,11月27日与国家平台顺利贯通,今年以来实现了持续完善。截至今年4月底,该平台已累计核准备案企业投资项目3534个,总投资2.12万亿元。
(重庆日报2016年6月2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