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诉3C 中国DVD反专利费“破局”在此一举

虽然此案中方胜诉的前景乐观,但和解的可能性更大,最后很可能是3C花一笔钱让两个原告及律师行偃旗息鼓,迫使其公开承认3C合法性,之后继续收费。这样的结果对中国厂商可以说是后患无穷。 1月18日,受无锡多媒体有限公司(以下称无锡多媒体)聘请的美国Handal&Associates律师行首席律师安顿·汉多尔,在北京发布了国内企业在美状告3C专利联盟诉讼案的最新进展——新加入一名原告为DVD厂商无锡东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无锡东强)。被告也新添一名,为后加入3C专利联盟的LG公司。并且,根据美国法律规定,所有被告必须在1月31日前进行法庭答辩,否则将被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1月31日的限期将迫使3C专利联盟的四家企业——飞利浦、SONY、先锋和LG不得不重视此次诉讼。根据美国法律,飞利浦等公司将必须对原告律师公开其每一份技术资料及知识产权文件,而且这一过程有可能持续1~2年,将会牵扯该公司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一切将是作为跨国公司、上市企业、消费电子业巨头的“飞利浦”们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 人为刀俎 我非鱼肉 由于中国企业不掌握解码芯片、机芯等DVD的关键技术,他们在国内外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积累起来的价格优势。但近年来,这种优势几乎被跨国公司使用知识产权的大棒击得荡然无存:以飞利浦为首的3C没有根据市场变化收取专利费,如DVD的单机价格降了5倍,但其专利费3.5美元却一直没变,而按一般规律来说,一个行业的专利费应该按市场平均价格的3%~5%比例收取;3C将知识产权捆绑打包售卖,DVD厂商想得到授权身份就必须付一组专利的钱;此外,有国内厂商反映,3C有时依据他们自己的调查数据,称被授权企业所报的出货量不实,并要求按数据差额补缴专利欠费,一个国内企业曾被3C追索高达1000多万美元的专利费。这种“不公平”使国内DVD生产商普遍感觉命运不在自己手里,而在3C手里。 3C行使这些权力似乎并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据了解,早在1998年3C把专利联盟许可协议拿到美国司法部进行备案时,美国司法部曾经出具了一份审查函,此函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只是初步认可了其联合许可行为。同时,美国司法部也重申了3个基本原则:专利联合许可价格要在产品生产成本中占较小的比例;联合许可活动中不得对某些企业实施歧视行为,不得无端拒绝许可;联合许可依据的专利费只能包含必要专利,即不可回避的专利。 此案原告无锡多媒体公司在申请3C专利许可时,遭到了3C的书面拒绝,这显然违背了3个基本原则之一。由此,2004年6月15日,无锡多媒体将3C专利联盟告上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加州南方地区法庭,指控其强迫竞争对手屈服于非法的许可和付费协议,违反了美国的《谢尔曼法》等多部法律。 原告方请求法院采取宣告式判决,这种方式意味着,一旦原告的诉讼请求得到法院的支持,3C全球统一许可协议将被全盘推翻,3C不但将被迫返还全部中国DVD企业的许可费,还要被迫支付巨额反垄断诉讼的赔偿金,由原告代表的全球同类企业,都能享受相应的赔偿。 面对一笔大于10亿美元的巨额赔付,3C联盟企业很有可能采取和解的方式。安顿·汉多尔律师表示,如果庭外和解,3C需要拟定一个新的授权方案,比如3C应减少专利授权金额,应以公平、公开的原则,允许所有制造商生产产品,放弃对DVD厂商授权,不得随便对DVD企业发律师函,干扰其正常的生产和销售业务,不得在海关扣货,不得追缴所谓的漏报少报货物的欠费等等。 安顿同时乐观地表示,本次官司胜诉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在2004年,中国台湾地区的两家碟机企业,以同样的理由起诉3C联盟获得胜诉。 沉默的羔羊何时觉醒 任职于中国知识产权局,一直密切跟踪国内外专利战的法学博士魏衍亮认为,虽然此案中方胜诉的前景乐观,但和解的可能性更大,最后很可能是3C花一笔钱让两个原告及律师行偃旗息鼓,迫使其公开承认3C合法性,之后继续收费。这样的结果对中国厂商可以说是后患无穷。 DVD专利联盟除3C外还有由日立、松下、JVC、三菱、东芝、时代华纳、IBM组成的6C和法国汤姆逊的1C等。而中国早与6C签订了DVD专利权使用协议,现在每出口1台DVD中国要向6C缴纳4美元的专利费。作为同类机构,飞利浦不可能在专利费和新合作方式上做出本质性的让步。因为它要向6C和1C看齐,即使降,其降幅也微乎其微。 另有专家分析,如果按照6C、3C这种方式,中国所有不具备核心技术的制造产业最后都将是死路一条。3C的成功让更多的“C”们看到了“钱”景,现在MP3、U盘、手机,甚至医药等领域,也都要给国外核心技术拥有者付高昂的专利费。当然,尊重知识产权,该付的钱不能省,但是,这种有针对性的不合理收费模式如果不及时阻止,产能高、态度老实的中国企业无疑是技术垄断者的巨大财源;中国生产制造商们更无法扭转靠被动地接受别人的标准,以低廉的价格取悦市场的被动局面,最终难以摆脱被“C”们封杀、打压至集体休克的命运。所以,眼下这场国际官司的输赢对中国制造企业意义重大。 遗憾的是,这一诉讼尚未得到中国内地产业界的广泛支持。原告两家企业都有港资背景,真正的中国内地企业都没有公开表态。曾经,四川有一个鼎天集团投资2亿元建设了一个DVD产业园,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获得相关专利许可之后,却被3C彻底击败,被迫关闭了全部生产线。像这样的企业如果能加入原告的队伍,将是强有力的支持,但是目前内地企业还没有发出任何明确、公开的积极响应。宏图高科和长虹的代表,在得知此次诉讼的新情况后,均表示要先向公司高层汇报,经董事会或领导们研究才能确定对策和对外口径。 来源: 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