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政府必须控制药品价格?
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品价格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对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并控制在较为合理的水平,有利于减轻医药费用负担,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从药品消费的被动性和销售的垄断性来看,对药品必须实行政府定价。一方面,病患者在寻医问药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支的地位,受到用药水平以及疾病和药物的专业知识限制,基本上没有选择药物有能力和余地。另一方面,在现行医疗卫生体制下,患者用什么药、用多少药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医生、医院这一环节实现的。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80%以上,仍然处于终端销售的垄断地位。相对医生和医疗机构而言,患者在药品消费过程中是没有能力进行选择的弱者。因此,对药品价格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管是履行政府职责的重要体现,是为了维护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使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患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二、从价格改革的实践看,对药品必须实行政府定价。近二十多年来价格改革的实践表明,凡是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市场发育比较完善的商品价格,应当放开由企业自主定价销售,通过企业间分平竞争,价格会达到比较合理的水平,价格秩序和价格行为也会比较规范,对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期药品价格也曾放开,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药品市场出现了严重供过于求,药品价格不但不降反而大幅攀升,药品购销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高折扣、大回扣等现象,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鉴于这种情况,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对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
三、从国外情况看,对药品价格进行调控是大多数国家的选择。医药费用上涨过快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为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上涨,保障患者的合理用药需求,大多数国家都对药品价格实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调控和监管。日本、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对药品价格实行监控,并在近二三十年内逐步建立起了政府控价机制,这些国家也经过了由市场调节到政府干预的过程,进一步说明了药品价格在世界范围内都呈不断加强监控的趋势。
综上所述,考虑到药品的特殊性和我国国情,以及其他国家在控制药品价格方面的经验教训,对药品价格必须实行一定程度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