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

中国农产品打赢首个国际市场“特保官司”

日期:2005-03-24

  中国橘子罐头协会近日收到了来自欧盟委员会的确认函,称欧盟已中止对中国出口柑橘罐头进行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简称“特保”)的立案,代之为期154天的“临时特保”措施。据了解,这是中国首度遭遇也是首次赢得国际市场针对中国农产品的“特保”调查。 

  今年4月,西班牙提请欧盟对中国柑橘罐头采取“特保”。西班牙提出,中国柑橘出口价格比该国同类产品价格低20%,西班牙柑橘产业受到严重威胁,1.5万农民面临失业危机。7月30日,欧盟委员会确定对中国出口的柑橘罐头实施为期9个月的“特保”调查,随后不久,欧盟决定在今年采取特保措施,限制中国此类产品进口。 

世贸组织的“限量标准”是按柑橘罐头出口三年平均数的50%计算,也就是说,每年出口欧盟的柑橘罐头将可能从现在的5万吨被削减为2万吨,并面临限额和加倍征税,直接损失可达2500万美元。同时,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也可能跟进,对中国橘农伤害很大。 

  西班牙提出特保后,中国商务部5次赴欧交涉,中国罐头工业协会和罐头企业也连续3次赴西班牙、德国等国进行“民间游说”,走访了众多大客户,取得了他们支持,终于使欧盟决定中止对中国采取“特保”措施,而施之以“临时特保”。 

  据了解,目前,欧盟官员正在浙江、湖南等产桔大省调查“临时特保”的执行情况。“临时特保”规定从11月开始的154天内,中国出口到欧盟的柑橘罐头上限为一万两千吨。 

中国橘子罐头协会会长吴晓冬说,“临时特保”对柑橘罐头生产商以及广大桔农影响不大,为了应对“临时特保”,企业正在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柑橘罐头行业积极自律,制定了出口最低价,这一切都有助于企业应对以后类似的贸易壁垒。 

  中国罐头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认为,中国农产品这次遭遇“特保调查”,最主要原因还是中国产品出口增长快,大多数企业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打开市场,以低附加值的传统产品为主,大多数企业品牌意识薄弱,容易满足于短期的效益增长。 

  业内人士警告说,提升技术含量、塑造品牌应该是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抵御“壁垒”的法宝,在出口产品总量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品牌价值能提升企业的出口效益。另外,改进出口商品结构也是有效避免各种“特保”调查、“反倾销”调查的捷径。 

  中国每年的柑橘罐头出口量约为20万吨,占全世界柑橘罐头出口的80%,其中浙江的出口量为15万吨左右。中国每年出口到欧盟的柑橘罐头有5万吨。

 出处:山东农商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6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575000

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12325    易地扶贫搬迁咨询电话:023-67575148    虚拟货币“挖矿”投诉举报电话:023-67575292

渝ICP备08000498号-10    网站识别码:5000000043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