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2次,每次3分钟,只需2周时间,肌肤由内而外焕发健康光泽”——这是某品牌护肤3件套产品宣传单页中所作的承诺;
“一擦上,立即平滑眼周肌肤,使眼睛明亮如初;8天之后,眼周肌肤变得平滑均匀”——这是某著名品牌的再生修复眼霜在产品说明书中所作的承诺;
“有效防晒时间长达30倍”——这是一款防晒霜在宣传资料中所作的承诺。
细心留意一下身边的化妆品广告,类似的“数字承诺”无处不在。记者昨日在本市一些百货商场化妆品柜台看到,这些化妆品广告的宣传资料中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数字承诺;而电视、广播中反复播放的化妆品广告也“数字凿凿”,令爱美人士怦然心动。
1“数字承诺”引发不少纠纷
这些“数字承诺”的依据是什么?即使有依据,是不是对所有消费者都适用?事实上,由于各人的皮肤和体质不同,同样的化妆品不可能在不同的人群上起到同样的效果。
因数字承诺而引发的消费纠纷并不少见。今年3月,江西一位女性消费者在看到知名化妆品品牌SK-Ⅱ关于“连续使用28天细纹及皱纹明显减少47%”的广告宣传后,购买了一支SK-Ⅱ紧肤抗皱精华乳,结果使用28天后非但没有出现上述效果,反而导致皮肤瘙痒和部分灼痛。消费者为此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此事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获悉,本市消费者对于化妆品广告的数字承诺也时有投诉。
2“数字承诺”是不是国际惯例
化妆品宣传中的数字承诺有何依据?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咨询相关品牌的销售人员,但没有得到确切的回答。有的销售人员表示,这些数字说明使用了一段时间,产品效果明显,但因人而异;有的表示这是实验室数据,实际情况只有用了才知道,讲也讲不清;有的则索性表示不知道。
同时发现,不仅国内的产品对“数字”青睐有加,一些进口化妆品也乐此不疲,其中不乏世界知名品牌。
3“数字承诺”缺乏科学依据
市工商局广告监督管理处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化妆品广告中采用数字承诺必须出具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否则,则不能刊登。与此同时,广告宣传必须注明适宜人群,由于每个人的体征不同,如有的人是干性皮肤、有的是油性皮肤,使用化妆品的效果也可能不同。
据悉,目前本市工商部门正在进行与健康相关的一些商品广告的调研。事实上,类似的数字承诺不仅在化妆品广告中出现,在一些保健品和医疗广告中也时有出现。不顾消费对象的不同,经营者轻率地向消费者作出产品性能的数字化承诺,显然不够严谨,而且缺乏科学依据。但由于目前市场监管中只有原则性条款,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这些数字承诺的合法性有时很难界定。记者同时获悉,针对这些与健康相关的商品,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争取地方立法,出台医疗、化妆品、保健品、美容等广告的具体管理办法。
来源:美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