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部门动态

头孢类小品种:医院市场的“先锋”角色

日期: 2005-08-09
字体:

                          头孢类小品种:医院市场的“先锋”角色 

 

   头孢菌素是我国医药市场中发展较快的品种,在需求量不断增加、供需关系不断调整的拉动下,头孢菌素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均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中间体到成品的产量都得到大幅度增长,新品种不断增加。随着国产化水平和产量的提高,进口药物已不断减少,价格得到适度的平抑,产品销势平稳。
   抗感染类药物一直是在我国医院市场销售居于首位的品种,而头孢类药物又占据了主要份额,在2004年全国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畅销200强药物中,抗感染类药物品种占据了1/4,涵盖了头孢类药物第一代到第四代的近20个品种,已占样本医院抗感染类药物购药金额的50%。随着第三、四代头孢类药物应用的扩展,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影响下,这种用药特征在2005年仍将持续。
   头孢菌素的抗菌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菌的细胞壁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而每代头孢类药物均有一定的特点,第三代、四代头孢类药物及复合制剂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力强、对各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和临床使用安全等特点,在抗严重感染、败血症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第一、二代产品要退出市场,它们在临床上针对不同的细菌,仍然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但是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扩大,新药将被不断地推向临床,特别是在新药高附加值的影响下,更受医院终端市场的欢迎。
   国内重点城市医院的畅销品
   2004年,全国样本医院使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已有近40个品种,购药金额与上一年相比增长率已超过了20%。在畅销药物的前200个药品中有17个头孢类品种,其中包括了3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头孢菌素的复合制剂。
   从头孢品种类别划分,第一代头孢菌素有5个品种,分别是头孢克洛、头孢环己烯、头孢硫脒、头孢羟氨苄、头孢替唑钠;第二代产品是头孢呋辛;第三代产品较多,有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钠、头孢唑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舒巴坦钠、头孢曲松/舒巴坦钠、头孢地嗪钠9个品种;第四代产品是头孢吡肟。
   从总体分析看,第二代、第三代产品是样本医院头孢菌素的中流砥柱,在2004年样本医院头孢菌素用药中,第二代中的典型品种头孢呋辛的购药金额占据了购药总额的17.13%,同比上一年增长了36.98%。第三代产品中排名处于前列的9个品种占据62.41%,与上一年同品种购药金额相比增长了21.6%。
   第一代产品中排序在前列的5个品种占据10.45%,比上一年同品种购药金额增长了4.6%,但在总体比重中已有下降趋势。第四代头孢菌素的代表品种头孢吡肟同比增长了23.23%。
   据上述基础数据分析,可以预见,在今后5年内,第一代头孢菌素进入成熟期,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但是在第三终端——农村市场崛起的影响下,依然占据一定份额,而第二、三、四代产品则是城市医院抗感染类药物的主力品种。
   三个品种增幅均超过50%
   在重点城市医院畅销的头孢菌素中增长率超过50%的品种有3个,分别是头孢哌酮/舒 巴坦钠、头孢地嗪钠、头孢替唑钠。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地嗪钠是第三代 头孢菌素,而头孢替唑钠是近两年增长较快的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替唑钠
   头孢替唑钠是第一代注射用头孢菌素,最先由 日本藤泽公司开发,1978年转让给中外制药并以商品名“Falomesin”上市 。同时,赫斯特公司的头孢替唑钠也以商品名“Celoslin”首先在日本上市,随 后在韩国、意大利上市。头孢替唑钠在我国上市比较晚,1995年韩国新丰制药株式会 社的注射剂在我国获得上市批准,尔后,其原料药也在我国注册。2002年,哈药集团总厂、天津新丰制药获得SFDA颁发的生产批文。
   头孢替唑钠在国外应用已有25年之久,而在我国上市较晚 ,2000年在重点城市样本医院只有130万元的市场份额,到2003年已增长到1559万元 ,平均年增长率为399%,2004年重点城市样本医院购药金额为2911万元,同比增长 率为86.72%,市场上主要的品牌除韩国新丰制药株式会社的“特子社复”之外,还有哈药集 团制药总厂的“益替欣”,天津新丰制药的“特子社复”。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复合制剂,抗 菌活性高于头孢哌酮,1994年9月大连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以新药三类在我国获得试生产文号后用于临床,商品名为“舒 普深”。
   1995年我国最先由石药集团中诺药业获 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粉针剂的生产注册证,随后,山西泰盛制药、山西普德药业、 珠海丽康医药、深圳海滨制药等厂家获准生产。自1999年开始已呈现出快速长势, 2000年进入到百名排行榜的第9位,随后几年表现尤为突出,销售一路上扬,从2003 年市场看,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已居第二位,2004年在16城市样本医院购药金额跃居 首位,目前单一头孢哌酮钠粉针剂用药排名已经后移,形成了复方药物逐渐吞噬单一 制剂的市场局面。
   国内生产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制剂的企业较多,经过GMP认证后,现还有62家企持有生产注册证,其中2001年以前获 准生产的药厂为11家,2002年增加了17家,近两年又新增了34家。产销量较大的是苏 州东瑞制药公司、哈药集团、丽珠医药集团、沈阳药业股份、大连辉瑞、山东瑞阳制 药等企业,2004年上半年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产量为4429万支,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 80.33%,在全国16城市样本医院用药金额为2.85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80. 99%,而医院用药中产品的集中度也较高,主要品牌是大连辉瑞的“舒普深”、哈药 集团的“铃兰欣”、珠海丽康医药的“海舒必”、丽珠医药集团丽珠制药厂的“瑞普 欣”。目前,国产制剂占据了市场近60%的份额,从而带动了整个头孢类市场的更新 换代。
   头孢地嗪钠
   头孢地嗪钠属于第三代注射用头孢菌 素,是赫斯特-鲁塞尔公司研发的品种,1990年5月以商品名“Neucef”在日本面市 。1994年德国赫斯特-鲁塞尔公司注射用头孢地嗪钠(莫敌)已在我国获得注册,头 孢地嗪钠的专利在2002年已到期。
   丽珠合成制药有限公司、汕头金石抗菌素有限公司生产的头孢地嗪钠原料药,珠海经济特区丽康医药有限公司、汕头金石粉针剂有限公司生产粉针剂分别在2004年获得了SFDA的生产证书。2003年头孢地嗪钠的市场为1993万元,2004年迅速升至3136万元,同比增长了57.35%,是第三代头孢菌素中极具潜力的品种。
   市场展望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大类药物,在抗感染类药品市场中占有较大的份额,从2004年全国用药情况分析,第二、三代头孢已是抗生素市场的主导产品,头孢市场的主力品种已进入升级换代阶段。
   正如许多市场评论家所谈,2003~2004年抗感染类药物已迈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鼎盛时期,2005年将会有更佳的市场表现,竞争也将更为激烈。从降价与竞争中被挤兑出来的厂商将投入到利润率较高的“新品种、小品种”的生产经营中,扮演着抗菌用药中“先锋”的角色,在样本医院头孢菌素中增长率超过50%的品种则属于这一范畴,尤其是像头孢替唑钠、头孢地嗪钠已成为这些新品种、小品种的典型,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与整合,必将推动着整个抗生素产业及产业链的发展,提高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和工艺水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