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都市报
“兰芝”试水中国战绩显赫,韩国化妆品巨头启动在华新战略
爱茉莉太平洋引入旗下三大品牌
以“兰芝”品牌“试水”中国市场取得不俗业绩后,韩国化妆品稳居头把交椅的爱茉莉太平洋集团(AmorePacific)决定趁热打铁,给中国的化妆品市场带来一股“韩流”。记者日前获悉,上海爱茉莉兰芝化妆品有限公司已经向有关部门递交了更名申请,组建“爱茉莉太平洋中国公司”,正式以韩国总部的同名公司开展在华业务。
这是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在中国战略的全新统筹——
从去年11月开始至今,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已将旗下的3个品牌引入中国,其中包括中高档旗舰品牌悦诗风吟(innisfree)、中档品牌梦妆以及法国排名第三的香水品牌LolitaLempicka。而该集团在中国的全球采购中心与研发中心也于今年开始正式运转。
“2004年,我们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已超过日本的嘉娜宝集团及一些知名外资品牌,成为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外资十强。”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总经理蒋苏蕾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韩国总部还将不断增资助力中国市场。2005年,爱茉莉太平洋将在销售额上实现更大的突破。“我们的计划是,在2015年,成为中国化妆品的前5大集团之一。”
加大中国市场支持力度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爱茉莉太平洋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更名?这是否意味着集团在中国全新战略的开始?
蒋苏蕾:从时机来看,兰芝品牌的成功为我们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树立了信心。目前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的财务报表是非常健康的,净资产率很低,只有44%,资产回报率近23%,有很多的资金投放海外市场。集团必定会对中国市场增大支持力度。
南都:爱茉莉旗下有10大全球知名品牌,目前已有4个品牌进入中国,请问这些品牌的渠道以及市场战略是怎样的?
蒋苏蕾: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旗下共有40余个品牌,其中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有10个,我们的计划是,在未来10年内将这10大品牌全部引入中国市场,在高档、中高档乃至大众市场全线突破。市场战略上,爱茉莉太平洋集团走“多渠道、多品牌”的路线,将主要通过百货商店、大卖场以及化妆品品牌专营店等渠道进行销售。
价格“看齐”香港市场
南都:2002年底,在中国销售的兰芝产品全部是中国生产,如今已重新全部进口。这次调整是出于什么考虑?
蒋苏蕾:兰芝的生产调整是出于兰芝全球策略的考虑。同时,与去年年底化妆品品牌的分化也不无关系,当兰芝面临中高档还是中档的定位选择时,我们选择恢复进口,停止国产。这一策略同时与中国化妆品进口关税下降有关。
目前爱茉莉旗下所有的品牌均在价格上与香港“看齐”。我们在中国的工厂已经开始生产中档品牌梦妆。目前集团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分别是沈阳生产的爱茉莉,上海生产的梦妆,韩国进口的兰芝和月诗风吟,还有法国进口的Lolita Lempicka 。所有这些品牌,在大陆市场和香港市场的价格都是一致的。
2004年成化妆品市场分水岭
200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一口气”涌入了20多个外资品牌。业内人士称,这一年已经成为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分水岭,一场声势浩大的行业洗牌已箭在弦上。
这一分水岭带给中国市场的变化,首先就体现在各个品牌的市场定位上。此前,中国市场的化妆品品牌还不多,只要是进口品牌,几乎都被列入了高档化妆品的行列,如兰芝、欧伯莱、嘉娜宝、高斯等品牌;但去年化妆品市场开始分化,碧欧泉、倩碧、蜜诗佛陀、H2O、Laneige等品牌已被划入中高档行列,而欧伯莱、Aqua等品牌已滑入中档品牌的行列。
乐观的是,中国的化妆品市场现在正保持着15%到20%的增速,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驱动了对美的追求。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化妆品行业的亚洲第一大市场。此外,中国化妆品市场很难形成一个集团公司的垄断。如去年欧莱雅集团旗下品牌的营业额近30亿,而这个数字仅占到中国化妆品市场份额的5%。可以说,任何一个化妆品品牌,只要具有合适的市场策略和定位,均能在中国市场上分到一块自己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