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究辩证施治的原则,重视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作出合理调整,既不一成不变地死守原则,也不随意地没有原则。同样,营销也不能为变而变,无规则的变、无章法的变就是瞎变。企业多变,易人筋动骨;营销瞎变,则可能会让企业一蹶不振。
20年前,中国营销人不看西方营销书籍,那是无知;20年后,还只看西方营销书籍,那就是无能了。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理论,与营销的要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可以倡导“中医式营销”。
中医讲究“动”中治病,依循天人相和、循环变动的原则,因人、因地、因时而采用不同的施治方法。早、中、晚的时辰不一样,日常饮食生活习惯不一样,身体状态和病理就会不一样,用药也就应不一样。所以出现了一样病百种治法,一位中医会对同一病症的不同病人开出各不相同的“方子”。所以,笔者认为中医是一种“动态医学”,而西医是一种“静态医学”。中医这套“动态”理论同样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市场营销操作。
中医有原则,却重视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作出合理调整,既不一成不变地死守原则,也不随意地没有原则。就像中华武术中的迷踪拳,看似没有规律可循,其实是在大规律下的变化。同样,营销不能为变而变,无规则的变、无章法的变就是瞎变。企业多变,易伤筋动骨;营销瞎变,则可能会让企业一蹶不振。医药保健品营销也需要结合各种动态因素,有原则地变。这些动态因素主要包括:消费心理、行业特点、市场环境、产品特点、企业资源、营销队伍、经营目标等,在把这几个变动因素都清晰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对市场推广中的难点、重点作“动态施治”,进行有规则的创新。
消费心理:深度把握因人下“方”
营销归根结底是对消费者心理的深刻把握。医药保健品营销的实质是卖疗效、卖健康、卖对生命的保全和延续。在这个传播过度的时代,消费者消费心理越来越成熟,甚至出现对越是“声音”大的产品越反感的情绪。目前,消费者对医药保健产品的选择出现了4种现象:选择周期越来越长;显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尝试性购买明显,首次购买数量少;换药速度快。
另外,在进行产品定位时,还要分析消费者是紧迫性消费、一般性消费、礼品性消费还是奢侈性消费,面对不同的消费需求,相应的营销方式就要随之而变。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停留在过去的有广告、没营销的套路上,缺乏对消费者心理的深度把握,用静止的眼光来看消费者,最终只会是“营”而不销。
行业特点:细分市场分类“施治”
医药保健品行业本身就是一个特殊行业,与食品、汽车、服饰等行业有着太多的区别。这个行业需要理性与感性并重,需要将医学语言转化为消费者语言,需要大量、深入的信息沟通。对医药保健品行业特性认识不深,是一些国际4A广告公司在中国医药保健品领域折戟的主要原因。而本土成长出来的许多医药保健品营销高手,则是基于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同时,各个医药保健品品种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如风湿骨病用药、感冒用药、增强免疫力产品等,它们的行业特性肯定是不一样的,因此,产品定位、价格制定、渠道选择、信息传播策略等也就会大不一样。
对行业特点的了解,还表现在对品类市场的认知上。对于陌生的品类市场,企业在做先行者的同时也要防止成为先烈,要考虑你能否承担起市场教育的重任,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对消费者有好处,消费者就一定会买账。潜力大而消费滞后的市场如维生素C市场,号称占据市场份额50%的“力度伸”,年销售额也仅为1亿元。此外还有血脂市场、亚健康市场等都属于消费者认知不深、消费动力不强的市场。
市场容量也是一个需要了解的方面。选择做大池塘里的大鱼、小池塘里的大鱼还是大池塘里的小鱼,和运作实力有关,但和所处的品类市场也有着直接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一个品类的市场容量时,也要注意分析产品本身剂型的消费潜力。如乳腺病市场,口服用药占整个市场份额的90%以上,还有一部分被手术治疗分去,外用药和注射用药的规模都非常小;如果你的产品恰好是个外用产品,那就要考虑好产品如何才能在小市场里占有大份额,而且还要考虑这个小市场里的对手是否强大,你进入后能否做大。
市场环境:顺应趋势适者生存
在竞争格局方面,市场是处于寡头垄断、群雄割据还是自由竞争状况?产品是跟随、挑战、差异化还是迂回进入?这需要根据对手的情况和自身条件来确定。如芦荟排毒胶囊就是根据自身特点,针对排毒养颜胶囊的“一天多次服用”、“主要排出肠道毒素”,提出“一天一粒,排出深层毒素”的诉求。在市场范围的确定上,是全国市场、省级市场还是其他区域市场?操作范围不一样,对应的操作策略和步骤也应有所不同。
其他还应考虑的有人文环境、政策环境、传播环境等。
产品特点:立足功效个性化策划
只有对产品有了清醒、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有好的产品策划方案。如今的产品策划需要回归产品本原,结合产品本身固有的特色找出真正的利益点,绝不能拿大一统的模式去套用所有的产品,那样做出的只能是大同小异、似是而非、没有效果的策划方案。
功效性 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目的性是很强的,他们最关心产品功效。你的产品多长时间显效?显效率达到多少?有什么明显效果特征?对哪些病症的哪些阶段效果比较好?有一些营销人忽视产品自身特点,习惯于用大一统的方法套用在不同的产品上,产品的临床报告也不需看,甚至直到策划结束都不真正了解产品的功效,那怎么会有好的策划呢?如补肾产品,这部分消费者都有强烈的短期见效心理,如果你所操作的产品正好是一个温补产品,短期内见效不显著,假如你为了迎合消费心理,进行“速效”承诺,那么即便有了首批销量也不会长久,消费者买一次就不买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会很快结束。
组方和成分 有的产品本身组方就很有特点,如动物药融合植物药、南药融合北药、中药融合西药。另外,人们对产品成分的特殊认知,会为产品的宣传带来便利性,如治疗肝炎的蒂达胶囊是以蒂达全草入药,亿肝王的成分是从蚂蚁中提取的,突出这些产品的独特成分后,产品很快为消费者所认可。
剂型 消费者喜欢尝试不违背自己基本认知又有一定创新的产品,如“荣昌肛泰”的贴肚脐治痔疮、“白加黑”的白天吃白片晚上吃黑片、百灵“银丹心脑通”的软胶囊剂型等,都获得了不错的市场收益。
背景 产品的背景有文化背景、地域背景、研发背景等,如藏药、苗药、蒙药、海洋药物、传统古方、欧美进口药、知名专家研制等属性,都可以为产品增加品质感。同时,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的背景话题,更有利于传播,往往使消费者记忆更深,如东阿阿胶的千年熬胶文化,使其在消费者中享有盛誉。
治疗范围 如心脑血管药有诉求心、脑同治的,也有专病专治的;美容市场有单纯美白的、祛斑的、祛皱的、补水的,也有全面调理雌激素的。是定位为“专治”、“全治”还是“偏治”,与产品的功能范围密不可分。目前有不少调节免疫力的产品,或明或暗地诉求为补肾壮阳,笔者以为实不足取。因为正规补肾的产品多的是,何苦非要指鹿为马?
企业资源:整合优势扬长避短
21世纪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目前医药保健品营销也已进入了一个资源竞争的时代。企业在营销中要善于把自己的优势资源放大,以己之长攻人之短。
资金实力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明明知道自己家底薄,还非要学别人一掷千金狂打广告,结果市场还未启动,资金流却先断了。在国内复杂的营销环境里,可以说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做法,没钱也有没钱的做法。但有个大前提,那就是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位置,才会有清晰、准确的判断。
渠道资源 渠道建设一直是困扰很多企业的话题,但将渠道理顺也是产品销售所不能回避的问题。笔者曾经负责运作的一个产品,企业渠道资源非常好,最具代表性的是武汉一位经销商,他本身就是连锁药店的老板,手里掌握着近200家零售终端,不需要任何进场费用、堆头费用,硬终端建设得非常好,而且能够向店员规定销售任务。拥有这样的强势终端资源,产品自然不用广告也走货了。
政府、媒体、专家、协会等方面的资源 某企业用5天就办好了一个广告批文,有此速度也是资源;有一位某产品的全国代理商,为其产品的各地经销商提供了有名望的医学专家的协助,切实解决了经销商们的很多难题,赢得了经销商的信任,这也是资源。
营销队伍:专业营销注重执行
营销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不要以为一套方案谁拿来都可以做。有的企业有积累多年的处方药操作经验,但对OTC操作却一知半解;有的企业对医药渠道操作轻车熟路,但对保健品的商超渠道知之不深;有的营销队伍习惯于广告轰炸,不善于服务营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迅速引进专业人员,很可能会走许多本可不走的弯路,甚至导致产品项目流产。所以,企业在设计营销模式的时候就要注意扬长避短,决不能盲目跟风所谓的最新营销模式,同时也要与时俱进补短板。
经营目标:个性化操作系统化管理
每一个产品承担的使命是不尽相同的,是企业的补充产品、利润产品、战略产品,还是为企业打造知名度、搞资本运作的产品?是出手就要赚钱的产品,还是有长远规划、两年以后再追求盈利的产品?有了不同的目标,也就有了不同的操作手法。不顾经营目标,孤立考虑投入、产出的做法是缺乏系统化表现的。
综上所述,医药保健品营销已经进入资源战、持久战时代,营销各因素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只有根据各种不同的因素,再结合大环境的变化,宛如中医的大小周天变化,再去动态施治,学会有规则的创新,相信医药保健品营销依然大有可为。